《了不起的蓋茨比》筆記

第1章 導讀

>>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經典之處到底在哪裏呢?這本翻譯過來不到十萬個漢字的小說爲什麼能夠成功地抵禦過歲月長河的沖刷,煥發出歷久彌新的迷人魅力呢?在我個人看來,這部小說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菲茲傑拉德栩栩如生地再現了“熱鬧的20年代”的社會氛圍。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之前,美國小說中多的是對馬車、輪船的描寫,汽車所佔的地位是無足輕重的。

第1章 導讀

>> 可以說《了不起的蓋茨比》賦予了汽車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而正如前文已經指出的,汽車產業的興起正是20世紀20年代最具標誌性的經濟現象。    菲茲傑拉德這麼寫絕對不是無意的,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電話。在《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電話”這個詞彙總共出現了六十五次,對於一部只有九章的中長篇小說而言,這頻率是很驚人的。

第1章 導讀

>> 由於與時代太過貼近,它很容易被讀者當成陳腔濫調的社會新聞。

第1章 導讀

>> 接下來我們要談論的就是這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爲經典的第二個因素。    這本書的原文只有不到四萬九千個單詞,但讀起來卻會覺得很漫長,這是由於它的文字密度非常大的緣故。前面我們說過,《了不起的蓋茨比》得到的分析和評論,比其他任何美國小說都要多,原因也就在這裏:小說中幾乎每個單詞都有其獨特而豐富的意義,並且前後呼應的地方極多。

第1章 導讀

>> 第一盞綠燈象徵對夢想的追求,第二盞象徵對夢想的實現,第三盞象徵對夢想的超越,爲整部小說構建了非常完美的對稱結構。

第1章 導讀

>> 了不起的蓋茨比》在語言層面最傑出的成就,是對人物形象的刻畫。

第1章 導讀

>> 比如他寫尼克到紐約上班不久後的心情:    我漸漸喜歡上紐約,這裏的夜晚別有活力十足而引人入勝的情調,摩肩接踵的紅男綠女和川流不息的往來車輛讓人感到目不暇給和心滿意足。我喜歡沿着第五大道朝北走,從人潮中挑選出羅曼蒂克的女人,幻想再過幾分鐘我就要進入她們的生活,沒有人會知道或指責我想入非非。有時候,我在腦海裏尾隨着她們,跟到她們位於某個陰暗街角的公寓,她們轉過頭來,朝我嫣然一笑,然後走進門,消失在溫暖的黑暗裏。這大都會的黃昏很迷人,可我偶爾會有揮之不去的孤寂,每當看見那些囊中羞澀的年輕職員在商店櫥窗之前倘佯,捱到晚飯時間形影相弔地去餐廳填肚子,我知道他們也深有同感——我們這些薄暮中的年輕職員啊,正在虛度一生中最燦爛的年華、一夜中最美好的時辰。    我相信這段寫於九十年前的文字,依然能夠喚起今天不少在大城市爲了生活而奮鬥的年輕白領的共鳴。

第1章 導讀

>> 讓《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爲經典作品的,還有一個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菲茲傑拉德委託小說的敘事者尼克·卡拉威,讓他用道德的自省來審視所謂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第1章 導讀

>> 被許多美國人引爲國民精神的美國夢,是新教倫理和憲政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它的核心含義是:任何人在美國,只要足夠勤奮,堅持不懈地奮鬥,便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

 第1章 導讀

>> 但菲茲傑拉德在小說中隱晦地提出了兩個重要的問題:“更好的生活”是否僅僅是指擁有更多的物質享受?所謂上流社會的生活是否值得嚮往?

第1章 導讀

>> 蓋茨比的理想不是實現美國夢,因爲寬敞的別墅只會反襯出他的空虛,盛大的宴席只會烘托出他的落寞。換言之,物質並不能帶來幸福或者快樂,擁有更多錢財的生活並不是更好的生活。他努力躋身上流社會,只是爲了找回因貧窮而失去的愛情;這是他的悲劇下場的根源,也是他值得尊敬的原因。菲茲傑拉德通過蓋茨比的遭遇和命運,對美國夢進行了徹底的否定。

 第1章 導讀

>> 茲傑拉德藉助小說敘事者尼克對上流社會的自私、冷漠和虛僞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批判,從而對美國夢做出了更進一步的否定。

第1章 導讀

>> 但《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價值,並不僅僅在於它打破了所謂的美國夢,還在於它倡導人們在生活中持有一種道德上的自省。小說的敘事者尼克從小受其父親影響,“從不隨便評判別人”,並且認爲“不去評判別人就是對別人懷有無限的希望”。不隨便評判別人,是因爲事物的表象往往和本質不符,很多事情看起來是一回事,實際上又是一回事。

第1章 導讀

>>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現代消費主義的發源地;而消費主義社會的最大特徵,正是把消費品視爲人格的外在符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