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33|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總結(心臓病處方思路)

中醫把心臟的問題分爲“外”“內”兩部:

1、:即《金匱》中的胸痹症,是指心臟結構及周圍心包裏面的問題。

症:胸悶,蟲注的痛,似蟲在跑動,其實是痰在動,悶悶的痛會移動。

心臟周圍心包裏有痰積時用栝蔞實、枳實(去心包周圍的溼)、薤白(腥味滌痰),嚴重的用烏梅赤石脂丸(原方用生附,倪師怕病人亂喫用炮附,效果一樣),如果是水的話是停在心下,因爲水比較重,用茯苓杏仁甘草。

舌苔:是痰溼的舌苔,白、厚。

2、:指心臟裏面的血管有問題,即堵到了。

症:胸悶,刀刺的痛,持續強烈,停在一點上。

舌苔:有齒痕,地圖舌(有凹洞)。

處方思路:活血化瘀,用川芎、丹皮甚至紅花;苦味入心同時作爲導藥,用黃芩、黃連等把活血化瘀的藥導入心臟;攻補兼顧,用阿膠。

若病人同時有動脈血管堵塞(耳穴心點有壓痛,和心臓結構問題(督脈第五椎下有壓痛),可以兩種處方開在一起。

炮附子和生附子:炮附子配生薑,生附子配乾薑,兩者在用於治療心臟病上的差異是:心主五液,當心臟有問題時,會不正常出汗或盜汗,用炮附生薑;當心臟無力時,搏動產生的熱能沒了(類似汽車引擎的空轉),心臟火不夠,無法透達到四肢,便產生四逆症,極限是冷到手肘和膝蓋,四逆湯救逆,實則救心臓,讓心臟產生摩擦力,熱就能夠回來。治心臓必須同治肺,乾薑溫中溫腸胃同時入肺,故上焦寒時用甘草乾薑湯。

甘草味甘,炙過後味苦,炙甘草能入心,炙甘草湯就是重用炙甘草,能夠治療心律不整(心動悸脈結代)。炙甘草本身可以調節心臟搏動的力量,心臟“內”有問題時(動脈血管堵塞、冠狀動脈硬化)是不會有動悸的,“外”有問題時會有動悸,臍上悸加桂枝(桂枝甘草湯),臍下悸加茯苓(茯苓甘草湯)。

心臟有問題的原因,有的是情志產生的,有的是西藥喫多了,有的是先天的,症狀都不同,有了以上的思路就可以開復方了,再應對正常心臟的四大症狀來檢驗處方的實效:一覺睡到天亮、大便正常、手腳溫熱(尤其是腳指頭,離心臟最遠,爲病之始)、手指不麻。

臨牀上在治療跟心臟有關的其他疾病時(比如:乳癌、紅斑性狼瘡等),除了開該疾病的處方外還要開治心臟的處方,因爲源頭在心臟。

相關鏈接:

《金匱要略》筆記33|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緩痛/緩急/心懸痛/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動脈血管堵塞

《金匱要略》筆記32|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脈診/胸背痛/不得臥/逆搶心

注:文中涉及到的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