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33|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緩痛/緩急/心懸痛/心痛徹背背痛徹心/動脈血管堵塞

胸痹,胸中氣塞、短氣,茯苓杏仁甘草湯主之,橘枳生薑湯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湯方

茯苓三兩 杏仁五十個 甘草一兩

上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溫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枳生薑湯方

橘皮一斤 枳實三兩 生薑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這裏的“胸痹”是以“胸中氣塞、短氣”爲主症。病人的心痛是緩痛,不是劇痛,就是一點一點的痛,不是絞心的痛,是隱隱作痛,這是心包裏面有積水的症狀,而且吸氣的時會覺得氣息出入都不是很順,好像總是有東西梗到,吸氣的時候特別難過,吐氣的時候好一點。

茯苓杏仁甘草湯是治療心臟積水的主力處方,這種心臟積水是有積液在心臟外面的包囊,中醫稱爲心包。

茯苓杏仁甘草湯主力是茯苓甘草,比例是3:1,茯苓利水,心包和三焦是表裏,重用茯苓可以讓積水從心包膜進到三焦油網,三焦油網裏面的油可以將水滑利出來慢慢進入膀胱。甘草讓藥力停在上焦久ー點,以便將積水全數清除幹浄,如果不用甘草,茯苓杏仁就會進入腸子裏面跑到下焦去。杏仁潤肺,色白辛香,用於肺燥,利水的同時不會傷到肺裏的津液。

怎麼知道心臟裏有積水?1、摸寸脈是弦的,弦就是水;2、胸中隱隱作痛;3、口不渴,因爲有水;4、一躺下會胸悶,因爲水會動。

複習:如果肺裏面有積水,用十棗湯可以將水排掉。如果積水在下焦,用豬苓湯之類將之去掉。

橘枳生薑湯的症狀也是“胸中氣塞、短氣”,不同的是溼痰阻到心肺之間。橘皮辛香發散爲陽,能夠去寒痰,枳實能將心臟周圍的濁痰排除,生薑能散胃內停水,水是痰之源頭。

橘皮生薑是很有名的治療打嗝的處方,橘皮加二片生薑,二碗水煮成半碗,即可止嗝。

痰在不同的地方,張仲景用的藥物就不一樣。心臟上方有濁痰,症狀是心臟上方有刺痛,此時用蜀漆,所以有桂枝湯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蜀漆在此目的是袪痰。如果痰飲在心臓下方,要靠橘皮。如果痰在肺裏靠杏仁,有嚴重肺化膿時就要用桔梗。

只要能將心陽打開來,肺陽就會跟着壯起來。肺和大腸相表裏,上焦強就能控制下焦,上焦虛就不能治下,比如咳嗽小便出,這種情況下需要把肺強起來,便可治好。枳實是開胸膈要藥,能開肺故能入大腸,所以大、小承氣湯裏有枳實,大腸的津液一定要靠肺的津液才能壯起來,肺的津液足了就會像下雨一樣,自上而下的津液到大腸裏面纔有用。

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爲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臟痛、胸悶、心刺、絞心痛,或者是心臓受到壓迫、感覺到抽筋或者是心臓疼痛,都叫做心痛。什麼叫做緩急?隨氣候而轉變,西醫叫“風溼性心臟病”,氣候一變就心痛,氣候一轉暖就好了,跟引發風溼的狀況是一樣。

附子去寒,薏仁去溼,所以這個病人一定是寒溼,因爲同氣相求,故氣候變寒或溼氣大時引發心痛,時好時發,隨天氣而發。所以冬天時很多人發心臟病而死掉,夏天就很少人因此而死,因爲冷的關係,同時還有溼。

劑量:兩味藥等量,打成粉,每次一平湯匙,日三服。

治心臟的訣竅是:保冷。提醒病人被子少蓋點,衣服少穿一件,每晚冷水衝腳,腳離心臟最遠,腳一冷,心臟收到信號開始搏動,把熱導到腳上去,過2-3分鐘後,腳會熱起來,但水還是冷的,夏天的時候可以洗冷水澡。這樣刺激心臟是讓心臟自己痊癒,保冷不易發心臟病,太暖了則易發心臟病。

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薑枳實湯主之。

桂枝生薑枳實湯方

桂枝 生薑各三兩 枳實五兩

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心中痞”,感覺胃裏面不舒服,“心懸痛”,病人感覺心臟似懸在空中放不下來,套用西醫的病名叫“心包炎”。

桂枝行胸陽,可以開心陽,讓心臟的血奔向四肢,陽氣就壯起來了,枳實開胸膈,入心臟,生薑把水排掉,對腸胃非常好,生薑和枳實下去,“心中痞”就去掉了。用到枳實,還因爲有痰溼在裏邊堵塞着。三味藥配合在一起,可以把心臟周圍的鬱結打開來。經方治療心臟的藥,越重的病反而用藥就越少,但是每味藥的劑量就會加重。

心痛徹背,背痛徹心,烏頭赤石脂丸主之。

烏頭赤石脂丸方

烏頭一分炮 蜀椒 乾薑各一兩 附子半兩 赤石脂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加服。

這是最嚴重的一種胸痹。最輕的痹,就是栝蔞薤白白酒湯證,再來就是栝萎薤白半夏湯證,以上這些都還沒有出現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來回的穿胸痛。這裏病人感覺到痛從前面膻中穴穿到後背第五椎,過一會兒再穿回來,這就是所謂心痛徹背、背痛徹心,這個症狀出現後,半年內一定發心臟病,一發就走人了。這是有很盛的痰溼在縱膈膜上,身體一動,就心痛,似箭穿心,一動再穿回來。原因是上焦過寒,無法把溼化掉。《黃帝內經》裏的心三針(天突、巨闋、關元)就是針對這一症狀,再配合公孫內關、心俞、肺俞、肝俞、第十椎下等。

這個處方問題在於烏頭和附子兩個同性的藥用在一起,歷來有爭議,倪師的臨牀經驗是改用烏梅赤石脂丸一劑即中。

治心同治肺(病止),同時強肝(木生火),烏梅味酸入肝,蜀椒、乾薑都是溫熱的藥,且辛辣能入肺,生附子入腎,去裏寒,赤石脂是澀劑,當熱性的藥把裏寒去掉後,靠赤石脂阻止它再回來。很濃的濁痰在縱膈腔跑動,這麼溼的痰用半夏、南星是去不掉的,皂莢也不行,因爲皂莢是去肺裏的痰,必須用苦溫化溼的方法,烏梅丸是苦溫化溼的標準處方。

小結:心臟病從最輕到最重的處方有:

1、栝蔞薤白白酒湯:(症)胸到背背到胸隱隱作痛但能臥,(因)心包有痰;

2、栝蔞薤白半夏湯:(症)胸到背背到胸隱隱作痛且不得臥,(因)心包有更多的痰;

3、枳實薤白桂枝湯/人蔘湯:(症)胃不舒服,胸滿,從胸脅往心方向痛,(因)橫膈膜有濁痰/腸胃虛寒,分別對應實症(劇痛、持續痛、拒按)和虛症(隱痛、斷續痛、喜按、面色蒼白);

4、茯苓杏仁甘草湯/橘枳生薑湯:(症)緩痛,呼吸不暢,(因)心包積水/心肺間有痰溼;

5、薏苡附子散方:隨氣候而發,斷續痛,(因)寒溼;

6、桂枝生薑枳實湯:(症)胃不舒服,心臟似懸在空中,(因)心包有痰溼;

7、烏梅赤石脂丸:(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似箭穿心,(因)縱膈膜有痰溼。

以上經方再配合鍼灸,心臟病都能治好,唯獨少了一個動脈血管堵塞的處方,當年應該一定有的。

倪師增補動脈血管堵塞方

1、動脈堵塞的診斷

心臟如果結構有問題,比如瓣膜閉鎖不全、心律不整或心包裏溼太盛等,都在第五椎上有壓痛。動脈血管堵塞或硬化時,耳朵裏的心臟點有壓痛點(用耳針可探),其次心劇痛,如刀刺般的痛,中指尖(心包經)有刺痛。

不管是心臟結構問題還是動脈血管堵塞都有以下症狀:(1)無原因的失眠,因爲心藏神,神無法迴心臟;(2)大便不規則,因爲心和小腸互爲表裏,心的搏動速度和熱同時傳到小腸,心臟有問題跳跳停停,小腸亦然,故大便有時下利有時便祕;(3)手腳冷,心臟有問題時不夠熱,從四肢末梢開始冷;(4)心胸痛,心臟有問題當然會胸悶。

望診:心臓有問題時,兩顴赤紅,剛開始是粉紅,治療後紅退掉,顏色越深問題越大。

任何藥,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只要喫下去手腳能熱起來均代表有效,越喫越冷說明越治越壞。

動脈血管堵塞有兩種情形:第一種是血管裏有東西,第二種是血管縮小變窄。中醫用熱藥下去,第一種血管裏的東西受熱融化,第二寒則縮,受熱即恢復正常。這也是中醫用苦溫化溼法的原因,也是經方家用大劑炮附子、桂枝等陽藥的原因。西藥及阿司匹林是讓血液變稀,同時會破壞血管,病人被輕輕一撞手臂上便出現瘀血,若瘀血出在腦部便是腦溢血了。

2、動脈血管堵塞的處方

失眠用黃連阿膠湯:黃連2錢,黃芩3錢,白芍(胸悶去白芍)、阿膠3錢,這是苦;胸滿胸痛:桂枝3錢,炙甘草3錢;手腳冰冷:炮附子3錢;血管裏堵到:川芎3錢,去瘀血,再加點丹皮3錢、桃仁2錢;心胸痛:枳實3錢

煮藥時先鍼灸:公孫、內關(痛在中間時一下這兩針痛就去掉了);井主心下滿,下針胃經的井穴厲兌,左胸痛下右厲兌,右胸痛下左厲兌,病人會感覺有把掃帚在掃心臟,很舒服。還可以埋耳針心臟點

不要去做繞道手術,因爲身體自己會繞道,而放支架等於埋下地雷,支架一脫落便似箭般射入心臟,必死,大怒會引爆地雷。

冠狀動脈血管硬化跟動脈血管堵塞的處方是一樣的,下針和藥的效果都是立竿見影,同時告訴病人不要喫油炸的食物。如果連續每天只下針也絕對有效,但是要針很長時間,要針到手腳熱,可能要1-2個月,然而如果針完第一次後喝湯藥,第一碗下去腳就熱起來了。

一個思維上的突破是:當熱藥下去,劑量再大也不能去寒時,重用寒藥,讓寒極生熱,反之亦然,人體是太極。

中醫測陰陽平衡的方法是:1、兩手心同時摸病人的一隻手的手心和手背,手心熱、手背冷,交界處剛好在指尖,這是正常;2、一手握病人手,一手摸病人額頭,手心熱、額頭冷是正常。

這個處方跟七種癌症有關,乳癌、紅斑性狼瘡、肝癌、肺癌、腦瘤、淋巴癌、子宮癌等,因爲這些癌症都是因心臓出問題而引起的。把心臟治好了就是去了根,因心臟問題而導致的其他病就都能治好了。

相關鏈接:

《金匱要略》筆記32|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並治第九:脈診/胸背痛/不得臥/逆搶心

注:文中涉及到的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