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半個城市來看你


從單位出發,接下來的時間還算充裕,便打算穿越這座城市去尋找女友,在太陽照耀的冬日街區散步,貌似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行動與落實也就是一絲勇氣的事情,開拔。

這座城市在修整,按照維修標準,應該算是中修,要在全運會之前,完成許多積累多年的項目與一些新建計劃。道路的阻斷便成爲了常態,修正方向與選擇十字路口的拐點,成爲了慎重的抉擇。顯然我做的不夠好,進入了施工區域,即使有圍欄爲行人與非機動車隔離出一條通道,周邊的荒蕪與砂石的凌亂,依舊令行人對施工方頗有意見。

我成功的進入棚改區,周邊寂靜的氛圍令敗落的工廠多出了一份肅穆,看着曾經高大的桐樹,想必這裏也曾經繁華過,如今沒有人願意去見證她逐漸走向消亡,只有曾經圈養的土狗,獲得自由後,願意用自己的聲音陪伴左右。

曾經有多繁華,如今就有多落寞。這條偉大的箴言放在任何時代,任何場所都是絕對正確的結論。每一所工廠都有其家屬區,伴其周邊,在我段短暫的旅程中,見證了這樣的推斷。

城區離不開老工廠的家屬區,家屬區也離不開這些老廠房。曾經的輝煌走向落寞,或者終極,家屬院變成爲演變的延伸。破敗,這種破敗無法抑制,有錢的房東,在他處重新添置家產。沒錢的房東,就在這樣的房中繼續生活,沒有精力與財力翻新曾經的住處。曾經以工廠爲主導,維修管理家屬區的思維並沒有因爲工廠的敗落消失,如此,家屬區變更爲敗落。

房屋有壽命是一條僞命題,只要主體在,房屋的內部設施都可以維修,更換。但我們的房屋管理者沒有這樣的能力,房東也沒有這樣的方法,直接導致的結論就是,房屋更像是一件消耗品。如何破除這樣的局面?我的想法自然不是改變家屬區的管理者,或者說是物業。這是二三十年以後該考慮的問題,如何快速的改變這種居民,讓健在的人享受到這種紅利,纔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

目前最直接,省心的方式就是拆除,整體性的拆除,畢竟曾經的規劃有所欠缺,而由於產權的問題,個人,甚至工廠並不能做出正確有效的措施。拆除,從新定義區域的價值,纔是一項雙贏的方法。拆除自然也有自己的缺陷,資金便是一個問題,而區域土地本身的價值也會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因此,更多的家屬區由於缺乏這兩項重要的指標,只能在繼續破敗的過程中等待。

如果將這些家屬區的產權給予確定,使得房東獲得獨立產權,這會是一項令家屬區獲得新生的機會,並且盤活這一片區域。

家屬區的主力顯然是老人,而由於產權無法給予確定,或者是老人繼續居住,或者是被出租,閒置。無論是出於哪一種選擇,沒有主人翁意識,或者說能力的居住者,都無法對家屬區給予修復。當這些房產獲得產權,走向市場,自然會有需求進入這片區域。開始他們的新生活,主人翁意識開始迴歸,城市建設自然完成,並且削減了政府的負擔。

5個小時後,我抵達這種城市的新城————高新區,走完25公里,終於可以約飯了。

小城雨田

2021/2/6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