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只有自由和爱才能抗争这痛苦和虚无的世界

我们除了害怕死亡,还害怕痛苦和悲伤,一切深层次的东西,我们都擅长与之保持距离。换句话表达,一切令人不愉悦的东西都是深层的表达,而我们却弃之不顾,认为理所当然。人的存在就是伴随痛苦而来的,没有这些东西,人不能称之为人。低级动物对于痛苦是没有任何理解力的和感同身受,只有人才具有这个能力,我们把本该具有的能力连同其意义都抛弃,那人的存在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吗?

反过来讲,没有痛苦的感受,何来快乐的感受,快乐都是从痛苦中来的。我们一直都在做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以为不去面对痛苦,就能活在快乐之中,简直是痴人说梦。你以为不去面对,它就不存在了吗?它一直存在,从生到死。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自外界得来的幸福;第二类是自心灵上得来的幸福;第三类是自肉体上得来的幸福。从这种分类来看,似乎幸福的途径很多。事实上,除了心灵上得来的幸福之外,其他两种幸福的途径都只是欲望的满足。

就是人的欲望的满足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而已。这种愉悦感是转瞬即逝的,随之而来的是新的欲望,欲望其实就是痛苦,那种渴望而不得的痛苦就会随之伴随左右。不管是外界的还是肉体的,都是如此。

如果再去深究的话, 又会发现,从外界得到的幸福是存在偏颇的, 外界本身并不具备快乐与不快乐和幸福与不幸福的属性及其能力,究其根源这种愉悦感只是欲望满足的假象。 并不是来自内在真正的幸福。

那么,第二种是来自心灵上的幸福,这是一种面对痛苦以及接受痛苦之后所产生升华的愉悦。当然这种愉悦感也是短暂的,但是这种愉悦感不会让人感到空虚,而会感到一种饱满感和充实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是丰盈的、丰满的。

第三种,自肉体上得来幸福, 它也是值得商榷的, 肉体和外界得来的幸福有点类似,也是一种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愉悦感。比如,性欲的满足,食欲的满足,这些满足并不会提升人的属性,而是自然意志的基本需求,它之所以能给予人短暂的愉悦,是因为生物繁殖和自我保全的需要,这是自然的设置。其根源还是痛苦本身,你不得不在自然意志的驱使下履行这些本能的职责。

我们在给幸福或者快乐分类时, 我认为首先要知道幸福的来源,我认为快乐来源于痛苦,来源于痛苦的升华和转换。当然痛苦也有其根源,宇宙的存在就是虚无,我们凭白无故的产生,然后又凭白无故地消失,一切都是无,无才是真正的存在。而我们却认为“有”才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因此,我们在无中求有,在“无”中怎么可能找到“有”吗?那么痛苦就来了。

就像是快乐是短暂的存在一样,每个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存在。当然,人生即使短暂,至少有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可以是自由的,具体的,我们可以深入到具体之中,自由地感受生命的点点滴滴、每分每秒。当然,前提还必须是自由的,如果不自由的话,那就等于双重痛苦,自然意志的枷锁和社会文化及其它一切的枷锁,都会让我们无往而不在痛苦之中。

当然,我们不甘于如此痛苦和绝望,除了自由,我们还拥有爱,在自由和爱里面,我们可以找到生命所有的意义,即使痛苦也能感同身受,因为感同身受就是爱。在自由和爱里面我们可以坦然面对这世间的痛苦和虚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