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尺,處事有度,講話有德

一棵幼小的樹苗,要經歷歲月的變遷,塵土的侵襲,以及風雨的洗禮,方可長成參天大樹。

而人活着,亦需要這樣的成長,才能成器。成長,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人生路上,順境處處藏危機,逆境處處有生機。不同生活較勁,不與自己爲難,便可化逆爲順,看到柳暗花明。

一個人成長的好壞,取決於他在經歷世事時,做人的尺度是否相宜,處事的方法是否得當,講話的德行是否有品。

做人有尺,可丈量一切的善惡。處事有度,可維持良好的關係。講話有德,可累積現世的福報。

01.做人有尺

做人,內心應該有一把戒尺,明是非,懂黑白。這把尺子,丈量着世間是善是惡,因果所得所失。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人活一世,我們一定要知道,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

再小的善,都大於所謂的惡。我們要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能因爲善舉太小而不爲,更不能因爲惡事太小而爲之。

善舉再小,積少成多,便是大善。惡事縱小,積少成多,便成大惡。

人也分善惡兩面,做人有尺,就是同自身的反面抗爭,從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開始。所以,堅守好自己做人的底線,絕不投機取巧,也不心存僥倖。

善惡隨心,得失從緣。釋迦摩尼有曰,“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該來則來,該去則去。不去妄想本不該得到的,亦不要強求無法得到的,活好當下,讓一切來去順其自然。

勉強得來的東西,不會長久,亦不會穩妥。做人有尺,就是要看淡生命裏的一得一失,不妄想,不強求。

善事雖小,卻有大功德,做之便得之。得失雖無常,卻是人生真諦,懂之便醒之。

02.處事有度

處事,其實處的就是人際關係。而處事有度,便是將這些關係拿捏得恰到好處。

恰到好處,是一種分寸感。

周國平說: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着對於對方作爲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在生活裏,無論是親情、愛情、友情,都需要有分寸感。

作爲父母,不居高臨下地,去要求子女無條件執行自己的命令。而是在孩子開始擁有獨立人格時,尊重他的獨立個體,允許他的個人隱私。

遇事時,不把他當孩子去教育,而是當成平等的對象去溝通。當他覺得自己被尊重,自然不會有所牴觸。

作爲伴侶,不無時無刻地,去索取對方毫無保留的給予。而是在適當的時候,給彼此留出獨處的空間,去消化一些自主的情緒。

沒有人,能夠隨時都處於親密無間的狀態。糖喫多了會膩,酒喝多了會醉。半開的花,半圓的月,纔是最美好的模樣。

作爲朋友,不自以爲是地,去指點別人喜歡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很好的朋友,也不該對其選擇的人生指手畫腳,意圖讓對方遵循自己的觀點。

真正的朋友,風光時,不故意攀附。有難時,不落井下石。對其不認同的地方,可以交流,但不批判。

任何一種關係,都需要自由的呼吸,與適當的距離。

太近,容易出現裂痕。太遠,又不足以維繫現狀。所以,只有把握好分寸感,進退有度,一段關係才能平穩持久。

03.講話有德

“口舌禍之門,滅身之斧也。”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個人本身的風水,彰顯着他講話的德行。

爲人有品,講話有德,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尤其現在科技發達,網絡遍佈,稍有新聞,只需片刻,便人盡皆知。鍵盤俠們發帖發得不亦樂乎,喫瓜羣衆在底下看得不亦悅乎。

過去人的閒言碎語,足以淹死一個無過之人。如今網上的脣槍舌戰,亦足以殺死一個無辜之人。

從古至今,都奉行“人言可畏”。足以可見,語言的殺傷力,依舊還是如此地巨大難測。

做人,要學會留口德,不盲目跟風,理智判斷,以免日後被有心之人利用,成爲無形之中的劊子手。

有時,可能因爲你無心的一句話,便就此改變別人一生的命運。給自己留口德,也是給自己留福氣,亦是給子孫後代積累福報。

風水輪流轉,因果好輪迴。誰又能擔保,自己有一天不落難於此,不被萬衆矚目?

多善言,口齒可留芬芳,可救人於水火,亦可渡己於苦海。

倘若每個人,都能做到心中有尺、處事有度、嘴上有德,這個塵世,便會多一點圓滿,少一些缺憾。

如此修行,無往不利。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