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 刘大櫆

刘大櫆(1698-1779),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曾祖日嚁,明末歙县训导,乡里仰其高节。其祖、父皆是秀才与塾师。大櫆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余亩”。雍正七年、十年两举副贡生,终身以教书为职业。曾入江苏、湖北、山西学幕,帮助评阅文卷。晚为歙县教谕。数年后,去官归,居枞阳江上不复出。年八十三去世。

刘大櫆初至京城时,方苞“得其文”,便说:“如方某何足算哉?邑子刘生乃国士耳。”乾隆元年,方苞荐应词科,大学士张廷玉黜落之。十五年方苞特以经学荐,又不录。但他的文学成就,早在乾嘉年间就得到承认。陆继铭说:我清朝自望溪方氏别裁诸伪体,一传而为刘海峰,再传而为姚惜抱。”山此可知,刘大櫆是“桐城三祖”之一。

不仅如此,他还是“桐城派”与“阳湖派”之间的桥梁。陆继铭说:“乾隆间,钱伯垧(鲁斯)亲受业海峰之门,时而诵其师说于其友恽子居(敬),张皋文(惠言),二子者始尽弃其考据骈丽之学,专志以治古文。”刘大槐在清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于此可见。

刘大櫆善为古文。《国(清)史文苑传》说:“大櫆虽游方苞之门,所为文造诣各殊。苞盖择其义理于经,所得于文者义法;大櫆并古人神气音节得之,兼集庄、骚、左、史、韩、柳、欧、苏之长。其气肆,其才雄,其波澜壮阔。尝著《观化篇》,其诡似《庄子》,其它言义理者又极醇正。”

他还以诗著称。诗能包括前人,熔诸家为一体。雄豪奥秘,才调独出。刘大櫆还是一位文论家,所著《论文偶记》肯定材料的重要性,同时又强调方法和技巧。他继承归有光,把小说、戏曲描写手法用入散文,注意字句,音节之妙,比之空谈文以载道是一大进步。

刘师培说在桐城派作家中,“唯海峰较有思想”。大櫆继承了荀卿、王充、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朴素唯物论思想,他认为“天道浑然无知”,认为“人之穷通寿天”以及家之“殃”与“庆”皆与天无关。他稍早于戴震,但他的“理欲观”之议论已与戴震十分近似。他认为“本人情以通天下之和”,承认人的合理的欲望,使“天下之民,有以各安其生,而复其得于天固有”。

这在思想史上也值得注意的。刘大櫆认为君臣只是“共事”关系,指出婚姻要“以恩合”,这在当时是大胆议论,确实难能可贵。他还主张在学术上应有某种程度的“包容”,对当时学术界的“门户之见”颇有批评;他还率直地指出八比(股)文是“臭腐之辞”,把人的写作八股以博取禄位比作狗抢骨头,反对八股,辞气激烈比曹雪芹、吴敬梓有过之而无不及。

刘大槐修于美髯,能引拳入口,纵声读古诗文,聆其音节,韵调铿锵,皆神会理解。善言谈,喜饮酒。著有《文集》8卷、《诗集》12卷、《论文偶记》1卷,编有《古文约选》48卷、《历代诗约选》52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