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中的点——钱

今天带着孩子们晨诵了这样一首小诗:


这条路

【日本】金子美铃/著    吴菲/译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大片的森林吧?

孤单的朴树啊,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广阔的大海吧?

荷塘里的青蛙啊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这条路的尽头,

会有繁华的都会吧?

寂寞的稻草人啊,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这条路的尽头,

定会有什么吧?

大伙儿一块儿去吧。

我们去走这条路吧。


后来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自己希望路的尽头是什么?一个孩子说,有钱,快乐;其实,准确说,今天这个孩子所说的并不是说“有钱”,而是不像山村的那些孩子一样那么穷,我想当时我应该问一问孩子,你现在不是也不像山区孩子那样穷吗?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次晨诵,问孩子们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我们班另外一个孩子说,自己长大的目标是挣很多很多钱;

是不是社会给了这代人太多的经济压力,让他们不断地向孩子传输价值观,就是做一个有钱人,做一个有钱人就可以收获所有的幸福?前几天听了樊登的《内在动机》,一直没听完,早上开始接着听,在里面有一个词语叫做“自我卷入”,人们经常会被外在的东西自我卷入,比如金钱,比如职称,被这些东西自我卷入,为了这些东西而看似很努力,可是真的得到的时候又不是真的快乐。我想,这就是吧!也许是买房的压力,也许是农村男孩子结婚的压力……让钱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东西,但是我们知道,这些终究是外在的,是外衣,有的外衣好看,有的外衣普通,但是它们都已经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了。外在物质并不是我们生活的本质、全部……

当已经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感到金钱是自己未来追求的目标时,我不知道孩子要走多少弯路。我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中,我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孩子如何更注重物质、金钱以外的内在……

身边也有很多家长为了挣钱全然不顾孩子的,我对这种做法不赞同,但是我也无权去反对。我们教师到底是什么?要发挥什么样的角色?是尽自己的力量就够,还是尽自己的全力?什么样的尺度才是老师合适的?我请求?我让?他们为了孩子去付出时间精力,凭什么?我给不了他们要的金钱啊……他们就是要为了自己心中的重要的东西——“钱”而奔波,他们的意识中就是挣钱就够了……观念的改变是最难的,我们都知道,可教师又是作为一个改变观念的角色而存在……多么矛盾!

这个问题,从早上想到晚上……我想,未来的路,我会继续寻找答案,希望可以改变一些什么~2021.2.5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