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荡在春晚的歌声,有多少还留在你的记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多少人期许、期待、期望的合家欢乐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它沉淀了中国人太多太多的亲情和乡情,承载着我国太多太多的文化精华和历史荟萃。

而春晚,则像普通老百姓的年夜饭,每到大年三十的晚上,华夏大地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过年的喜庆,家家户户都贴对联、吃饺子、看春晚。

这是一个多么温馨、多么温暖、多么温情的记忆,在我的心中,它是一面展示人生色彩的镜子,既带有时代变迁的影子,又镌刻着生命轨迹的烙印。

最初时春晚的歌,是我们传抄在笔记本上一串简谱。

春晚刚开播那几年,许多家庭都没有电视。每当春季开学,学校的广播里更新曲目,听见有的同学摇头晃脑地跟着喇叭学唱春晚的新歌,心中的那份羡慕溢于言表。

于是,就有同学从报纸上剪下简谱,我们将简谱一一传抄在笔记本上,课余闲暇之时便开始哼唱起来。如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费翔《故乡的云》等。

这些歌曲在春晚上演唱后,很快唱红了大江南北,唱遍了大街小巷,歌声唱着我们的激情,也歌唱出我们的希望。

后来,春晚的歌,就是我们和父母相聚的温馨场面。

乘着歌声的翅膀,我们在光阴的故事里告别菁菁校园,在离开家乡的地方独自闯荡。

徜徉在外婆的澎湖湾,任阳光、海风吹拂,勾起童年美妙的遐想;去白桦林中,看红莓花儿开,感受它的鲜艳领略它的浪漫。

但回家过大年,是骨子里任何事物都难以替代的精神需求,当罗大佑唱响《恋曲1990》之时,歌声让家的归属感在那一时刻变得格外深刻,青春散场,我们在忙碌的团聚和分享中步入了上班的旅程。

听着陈红那首《常回家看看》,我们都带着爱人、孩子回家团聚过年。不用太多的语言,只要和父母坐在一起,就是最深刻的依靠。而他们用歌声和小辈的互动,让每个人都沉浸在家的幸福和温暖里。

最后,春晚的场面越来越壮观、表演者越来越多,记住的歌却越来越少了。

陪着女儿看周杰伦的《本草纲目》竟不知宋祖英从哪里也冒出来了;王菲的声音依旧空灵不染的唱着那首《传奇》;小虎队依旧让人有念旧的感觉。


刘谦阴柔的眼神挑逗着观众的好奇,一愣神,本山大叔便带着一帮徒弟组团忽悠来了。听着歌,看着春晚的舞台变化,也感受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进步。

如今,网络春晚、跨年演唱会等娱乐节目层出不群,三维的背景如同进入了真实的境况。

不久前,在电视里看见历届春晚的经典原创歌曲回放,从陌生的老歌到熟悉的老歌,在耳边划过的字字句句里,依稀看见那些年月的风云呼啸而过。

旧日时光犹如潮水一层层地漫卷覆盖过来,一些眷念与遗忘,除了印证光阴的飞逝以外,都成为远去的影,而我们已是白发暗生,在时光里缓缓地老去。

春晚,年年相似,却又岁岁不同,就像是享受一桌丰盛的大餐,但也不一定符合每个人的口味,让我们带着一颗平和的心来享受和欣赏其中的开心快乐,感受这一时刻的喜庆和隆重。

明天立春,后天小年。冬尽春萌,细雪斜飞,又是一年除夕快到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希望在这个新旧交替的日子,理清过去的得与失,再用歌声对新的一年寄予美好的向往和期望。

鞭炮就要响起来,饺子就要端上桌,春晚又要开始了!那些在生命中散发着脉脉清香的歌声,依旧会唱响心中激荡的旋律:“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我的梦里,我的心里我的歌声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