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打坐(八十一)無名之樸

道常,無爲而無不爲。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道德經》第三十七章

《老子》全文分《道經》與《德經》兩部分,至此一章,《道經》部分便全部結束了。本章,對修道修行的一些重點進行了更深入的闡述,更精準的強調,更淺白的說明。

當然,我們已知對《老子》一書的學習,絕對不是咬文嚼字,也非獲取什麼知識,對此類經典的學習,要全神貫注的感知,體會,聆聽先聖的教導,以心印心纔能有所悟,知其語言背後的真意。正所謂一通則百通。

那麼讀本章,老子說到了“無爲而無不爲”“萬物自化”“ 鎮之以無名之樸”“不欲以靜,天下自定。”在我看來,這幾句都很關鍵。

通過這些經文,我們能很清楚知道“道”的運作,故而纔有了合道的根基。“道”,爲,且是無不爲,此可知道的無邊無際,神祕莫測。而道無不爲的方式卻是無爲。無爲,即無妄爲,不妄爲。一定需要細細體會這個無妄爲之意。何爲妄?又何爲真?曉無爲者,若能守,老子說萬物將自化,天下則自定。可見,當我們做事陷入麻煩,一團糟的時候,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做到不妄爲。不瞭解實際,不觀察一線真實的情況,拍腦袋想出來的,一般都是妄爲,常常得不償失,還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人的妄爲,所顯印出來的必定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強大的貪嗔癡慢。正所謂三毒如迷,惑人心智。老子這時又提出用“無名之樸鎮之”,鎮之就是後天修行的功夫,在禪是一句話頭,在淨爲一聲佛號,八萬四千法門,歸根到底就是“無名之樸”,我們的一顆真性清淨之心,清淨之念,由此一念,破萬邪魔,自能清淨。

爲何說自定?自化?只因不能定,不能化全在妄爲妄念。迴歸心境虛無,迴歸本性真如,不主觀,不提前下結論,提前下定義,才能包容太虛,無有阻礙。

不妄爲,纔是無爲的真諦。

我們心中,都有這無名之樸。有此一寶,便能安定自我,不讓我們迷失在一個個的外境之中,心無掛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