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過年是什麼樣的?

上了大學才知道原來潮汕地區逢年過節是最有氣氛的,春節也不例外。

潮汕人過春節確切說從年二十八就開始了,家裏的婦人們開始製作脆餃、蘿蔔糕、土豆糕,讓我覺得神祕莫測的是每一年都會有遠房的哪個兄弟給我們家族送來三條超大的🐟,一家一條,我爸在井附近斬魚,我媽跟我的伯母們在房間做糕點(我負責打下手)。

年二十九全家開始大掃除,四個孩子一人一層,活兒幹完三家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到廠房(以前做服裝廠的房子)來一場真正的超級大掃除,大哥拉着水管灑水,我們負責掃掉地上的灰塵、🍂,如果這個大掃除要一個人做肯定很累,但若是整個家族的兄弟姊妹、侄子侄女們一起,瞬間充滿樂趣(可能由於侄子侄女只會玩水..)

當浩浩蕩蕩的大掃除隊伍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後,開始張羅貼對聯、掛燈籠等事情,我最喜歡看父親把印着”張“字的🏮掛上門前,心中總有一種自豪感,好像意味着張氏家族家族興旺。

我媽從這一天開始拜神,我屁顛屁顛跟在我媽屁股後面,永遠搞不清楚哪一天哪一刻需要拜哪個神,但有需要隨叫隨到對了。也是從年二十九開始喫“圓”,接下來喫到初四,幾乎每天的早餐、下午茶、宵夜都可以看到它神祕莫測的身影。小時候我媽跟我說吃了“圓”就長大一歲,那時候對每一年多少歲還能記得清清楚楚,但是到了深圳之後才知道,過了生日纔算大一歲,我對自己多少歲這件事就開始模糊了(反正一直18不好嗎hh)

年三十算是最熱鬧的一天了,上午媽媽開始煮米飯,炒菜,煎豆腐準備下午去祠堂拜神,小孩子中午就洗完澡,穿新衣漂漂亮亮去祠堂拜神,拜完神就回來張羅晚飯,晚飯一般是4、5點就開動,所以我一直覺得除夕夜很長,我們全家沒有看春晚的習慣,喫完飯我媽又開始籌備拜神的東西,小孩子則走親戚討紅包(無奈今年“生意“慘淡”)、玩煙花炮竹。潮汕有個習俗,只有你出來工作了,就不能拿長輩的紅包了,不知這是不是意味着你也不再是小孩子了。以前只有實物紅包,現在還有微信搶紅包,大年三十那一晚搶到眼紅,見到紅包就搶,手機幾乎不離身,就連去沖涼也叫我妹幫我守着屏幕(嗯妹妹的用處來了)。

除夕夜常常是在鞭炮聲中睡去,平常一點聲響都睡不好的我在忽遠忽近,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中也能呼呼大睡,可見除夕多麼忙碌。但新年第一天也沒辦法睡懶覺,因爲每一年的大年初一大家得起個大早拜公媽,拜完之後這個年的節奏纔開始慢下來。

初二我們叫“仔婿日”,嫁出去的女兒回孃家探親,鑑於我跟我妹未嫁,我們家則是去外公外婆家。每次去外公外婆家,他們都笑成一朵花兒,外婆總怕我們喫不飽,一直拿東西給我們喫,我們的胃在外婆這裏好像無底洞,怎麼塞外婆都嫌少。

初三比較悠閒,可以睡睡懶覺,追追劇,沒走完親戚的接着走。

初四是我們張氏大家族整個家族的團圓日,這一天大伯會擺紅桌,宴賓客,大家熱熱鬧鬧地喫上一頓飯,祝酒,暢談新年願望。(今年的主題是——搞錢!)聽說今天初五是財神日,我問媽媽需要拜哪裏,我媽倒說不用拜。

初四這一天,我們還會去翠峯巖拜觀音菩薩,聽說那裏有很久之前菩薩下凡留下的腳印,小時候很好奇,特地上去看了一眼,腳掌超級大,不知道這個傳說是真是假。回來後需要去另外一個地方拜佛祖,這一段路需要爬山,每次上去都覺得超級累,尤其是還要提着貢品。在這兩個地方我們都會求籤,舉聖盃(潮汕話翻譯不出來,聖盃兩面都正表陽,兩面都反表陰,一正一反表聖,是好兆頭的意思)。

初四還是哥哥的生日,趁着大傢伙都還在,可以過上一個非常熱鬧的生日。以前還很嫉妒哥哥生日總是可以收到很多禮物,還有很多人給他慶生,長大一點就沒感覺了。每年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安排自助燒烤,買生日蛋糕給哥哥慶生。從去年開始,換成控窯,喫窯🍠,喫窯雞,窯雞蛋,每個沒喫過窯地瓜的人都會感慨一番:“這纔是地道的美食。”爲此,我弟還拍了一部製作這些美食的整個過程的視頻放上嗶哩嗶哩。(詳情請參考up主:張澤Dragon發佈的視頻)

過了初四,整個年就過的差不多了。

要說現在的年味沒有之前足倒也不是,只是過年的形式變了,以前以小孩子的視角看整個春節,討紅包、玩炮仗、走親戚,現在微信搶紅包,但實體紅包卻還在,不玩炮仗了,但陪侄子侄女一起玩樂趣也還在,走親戚依然一起敘敘舊,拜神依舊,團圓飯依舊,所有的習俗還在,只是人長大了,但年味兒還在。

不知道你們春節過節是什麼樣的?歡迎在微信朋友圈下給我留言。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