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斷的翅膀(十五) 環環相扣

我雖然擔憂,我雖然有意見,可是都放在了肚子裏,我仍然不能放任自己的職責,更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爲良心職責都在告訴我,在其位謀其政。

工作日復一日看起來很乏味,可是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一直以這樣的熱情告訴自己。

質檢員雖然位卑職低,可是卻把控着企業的命脈,其重要性還是可見一斑的,試想如果沒有質檢員存在,企業的產品質量到底能不能得到保證呢?

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公司的每一名員工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並且素質很好質量意識很強,質檢員的存在顯然變得多餘,產品質量無疑也能得到保證。

可是這種情況在我所在這個公司,顯然還沒有達到。我甚至能想象的出來,如果沒有質檢員,車間裏的檢驗工,會把產品看也不看的裝進箱內。她們的身份則也會由檢驗工變成都包裝工。而這些車間主任都是認可的,畢竟他們的工資都是與產量息息相關的。

作爲一名剛來不久的新員工,作爲一名公司的小職員,我還是滿腔熱情的熱愛着這個公司這個企業,以它的利益至上的。所以我從來不覺得因爲工作而得罪了一些同事是我的錯,也從來不想退縮。

由於立場以及利益的不同,決定了生產車間和品控部門的對立,這是我來到這個公司以後纔有的真實體會。因爲之前,我一直以爲大家都是爲企業爲公司服務的部門,應該有着共同點,更不應該存在對立和矛盾的問題,可是現在我只能說我錯了,有些大錯特錯,更太過幼稚。

面對這樣一個擁有兩千餘人的大公司,按說不應該存在這種消極的對立。

我曾經反思過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造就了這樣一種局面。答案不在乎兩種,一種是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沒有真正落到實處,一種是公司職員的素質有待提高。可是這兩個地方最終朔源的話恐怕就要到高層管理那裏了。

我常常想起海爾總裁張瑞敏怒砸電冰箱的魄力,如果,我是說如果我們公司的高層也有這樣的魄力與擔當,那麼公司上下還會存在這樣的現象嗎?

但是我就是一個小職員,凡事也只能想想,就算我有膽量,目前,我也沒有資格直接對話於公司的高級領導,更不敢質疑他們。

聽老員工說這個公司原來是國有企業,福利待遇都非常好,一般人想進廠那都是託關係送禮才能進來的。雖然工作環境看起來不怎麼樣,可是八九十年代家裏出個工人,那可是相當榮耀的事,不知要比在農村搬弄土坷垃強幾百倍。

但是企業後來遇到了瓶頸,現在的董事長臨危受命,從外地調回接收了一個亂攤子。企業也改制成了股份制,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成了私企。

原本按照大家的理解,股份制按說對董事長也有一定的約束力,是羣策羣力的,可是我聽說大家都叫董事長老闆,其實什麼事情還都是董事長說了算的,什麼其他大股東也好,職工股東也罷,不過都是給老闆打工而已,只不過分爲高級打工仔和普通打工仔而已。

董事長是要看管理者的業績的,而對於董事長來說,產值無疑是衡量企業效益的第一手資料。產值來自於產量,產量來自於車間生產,如此環環相扣,箇中原因我想聰明的讀者也能猜出來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