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給人貼標籤

看【原則】隨筆

今天看到是生活原則部分的<學習如何有效決策>

那如何有效的決策呢?

作者提到了:

影響好決策的最大的威脅是有害的情緒,做決策的時候應該綜合分析眼前的形勢及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勢,最好的情況是可以高效地綜合考慮各個層次。

其實這部分的內容,作者想要表達的核心的觀點是:

儘量把影響我們決策的非理性的因素摒棄,而最好的情況就是把我們平時決策相同類型的事情時採取的方法能歸納提煉着一條一條原則,如果能把這一條一條原則改寫成計算機可識別的一個一個算法模型的話,那我們在做每一個決策的時候大概率做的應該都是最好的決策了。

其中,作者提到了一個可信度的概念,比較激發我。

在本書中可信度指的就是那些值得被相信的人,包括在這方面專業度很高的人、平時對於事情判斷就比較準確的人、能保持獨立思考的人。

作者的意思是在我們做決策的時候,對信息進行判斷的時候,那些來源於可信度的信息要適當的加權處理。

這一點激發我是因爲,它其實背後透露出的訊息就是【要適當的人給人做標籤分類】。

【給身邊的人做標籤分類】我覺得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做,但不知道爲什麼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就都有一種【給別人貼標籤】是一件很不好的行爲。

所以每每心裏有這種念頭或想法的時候總是要儘量的剋制。

但是讀完這部分內容時,它在心理上給【貼標籤】這個行爲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

我以前也不知道怎麼解讀這話,今天讀完這部分內容,對於這句話,我想或許可以這麼解讀 :

其實我們人這一生中,一直都在做不同的選擇,變化是唯一不變的東西,所以我們生活其實時刻都在做着選擇。

這裏的選擇其實就是決策,而好的、適合的選擇可以當我們走向人生的目標,相反不適合的選擇會把我們目標推的更遠。

那我們平時如何做決策呢?

其實就是在不同的信息中做出最有利於我們自己的。

如果把一個一個人當作是【信息的生產者】的話,【貼標籤】的本質其實就是在【給這些信息的可信度打分】,得分高的多采納,得分低的少採納。

從決策 的角度來看,我們只有多采納得分高的信息才最有可能做出正解的決策。

從這個角度來說,【給人貼標籤】是很合理的,【它是獲得變化事物確定感的一種方法】。

但爲什麼我之前會反感這種行爲,儘量剋制自己不怎麼做的原因之一是:

【貼標籤】限制了我們對於一個人的想象,深層即否認了人的變化性和成長性,這個是我不喜歡被【貼標籤】的原因。

而這個就是作者提到的要【綜合分析變化中的形勢】,可以給人貼標籤但是也要考慮到動態的成長性,但我想做爲普通人來說想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尤其是貼標籤的人,而做爲被貼標籤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自己的行爲讓別人撕下標籤或許纔是更好的選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