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觀察與評論

在第二章“是什麼矇蔽了愛”當中,作者跟我們介紹了四種異化的溝通方式。分別是道德評判、進行比較、迴避責任和強人所難。

從第三章到第六章分別是作者在非暴力溝通當中非常強調的四要素的具體介紹。那我們首先來看第三章中的第一個要素觀察。在觀察這件事情上有什麼需要我們注意的,有哪些需要我們進行區分的?

觀察是指我們用眼睛看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在這一章節當中,作者非常強調我們要區分觀察和評論的區別。或者可以說作者是不鼓勵用這種絕對化的評論的。

因爲我們的語言是靜態的,但是我們所處在的社會,我們的現實生活卻是無窮無盡的變化的…複雜的。因而我們的語言和世界本身就是不匹配的。

如果我們將觀察和評論混爲是同樣的。會導致人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在溝通的第一步就會產生問題。

觀察和評論到底有什麼樣的區別呢?作者在這裏用一首歌詞向我們具體地闡述了。

在歌詞第一段話當中說,我從沒見過懶惰的人,我見過有個人有時在下午睡覺。在雨天不出門,但他不是個懶惰的人。所以他是不是一個懶惰的人,是因爲我們主觀的認爲,我們主觀的評價。第二個例子當中說愚蠢的孩子是因爲我見過有個孩子有時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豐富做事情,但是從根本來說,他不是愚蠢的孩子。“愚蠢”這個詞語只是我們自己主觀的給孩子的定性定義或評價。

所以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不鼓勵這種絕對化的評論,因爲我們的語言給人進行了定性。而作者主張的是我們可以評論,但是一定要基於特定時間和環境中的觀察。這裏的特定時間和環境是最需要注意的。也就是我們看待問題,不能把我們所看到現象的感受稱作爲這個人全部所有時刻都具有一個特點。

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經說:“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所以我們對於一些人行爲的觀察,如果能夠做到不去評判,不去指責或者以其他任何的方式進行分析。這時候就是我們智力的最高層次了。

所以在這裏我很想讓大家去回想自己所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我們是否會帶有這樣評論的評價的方式去看待?

我會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比如說孩子出去玩耍回來,一身土,身上是很髒的。這時候家長會說:“你怎麼就這麼髒呢?”或者我們會聽到討論中說“誰誰家的髒孩子”“誰誰家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誰誰家的孩子可笨了”類似於這樣的語言,其實都是我們用了絕對化的評論的方式。如果真實還原的話,應該是“今天你出去玩了,弄的髒兮兮的。”“一次,我如何如何,這個孩子沒有迴應我,跟我說話的語氣不禮貌…”“這次在做一道什麼什麼題,這個孩子一直沒有想出來。”

所以最後作者其實也跟我們列舉了區分觀察和評論的這樣的一個表格。幫助我們區分觀察和評論。第一條是:我們使用的語言,沒有體現出評論的人對其評論負有責任。作者舉例是混爲一談的時候我們會說“你太大方了。”沒有體現出我們自己對於評論也是有責任的,意思是指,我們要對自己所說出的話負責。但是其實,我們無法承擔這樣的責任。我們對別人說話造成的影響甚至傷害甚至特別彌補的。當正確區分了觀察和評論後,我們的語言表達會改成“當我看到你把喫午飯的錢都給了別人,我認爲你太大方了。”這裏的區別在於加上了這幾所看到的一個特定的環境,那就是我看到你把喫飯的錢都給了別人。並且作者還明確地表明瞭說是:“我認爲”。這三個字表明而來這僅僅只是我個人的觀點,而不包含其他任何人以及當事人,也就是給別人錢的人的觀點。

第二條:把對他人思想情感或願望的推測當做唯一的可能。作者在這裏舉例說:他無法完成工作。而真實的實際情況是他是否完成工作只是我自己的推測而已。我們的推測和事實是兩碼事。如果能夠區分開,正確的表達方式是:我不認爲她能完成工作。或者她說:“我無法完成工作。”我們的語言要能夠表達出這是我們的推測。

第三條:把預測當做事實。作者舉例的這個也給我們很深的體會吧,因爲我們平時就是如此跟孩子說話的:如果你不穿上棉襖,你就會生病。如果你不好好喫飯,你的身體就不會壯實,以後就長不高。但是實際我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卻是:如果你不穿上棉襖,我會擔心你生病。如果你不好好喫飯,我擔心你的身體會長得不壯實,擔心你長不高。雖然我們覺得自己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實際的表達方式導致聽衆的感受卻是完全不同的。

第四條:缺乏依據。無法區分觀察和評論的方式表達是這樣的:米奇花錢大手大腳。這時候米奇就會產生疑問,我怎麼花錢大手大腳了。但是如果我們用確切的事實來說明,而不是用“大手大腳”這種帶評價的詞語來表達,效果會怎樣?“米奇上週買書花了一千元。”這是一個確定的事實,即便米奇想要反對什麼,都是不可能的。我們如果想要表達什麼的時候,也可以借鑑這種,通過數據,確定的事實來表達。

第五條:評價他人能力時,把評論當做事實。其實就是以偏概全了。拿作者舉例來說:歐文是個差勁的前鋒。但是實際情況,也就是特定時間和環境是什麼呢?是因爲在過去的5場比賽中,歐文沒有進一個球。但是這並不能代表歐文差勁,也許這次比賽前出現了什麼事情,導致他的狀態差,所以發揮失常。也許平時的歐文的發揮會很好。

第六條、使用形容詞和副詞時,把評論當做事實。作者這裏用了說索菲長得很醜的例子來表明觀察和評論是被混爲一談的。“醜”其實是一個形容詞。它代表的是我們個人對於一個人的長相外貌的看法。但是我們知道不同的人對於美的概念是不一樣的。也許我們自己不認爲美,但是對於另外的一個人來說,他認爲這樣的就是美。所以在這裏這樣的形容詞和副詞的評論,被認爲是事實了。如果我們區分觀察和評論的話,就會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了:索菲對我沒有什麼吸引力。只是他的長相對於我自身的一種感受了。

作者通過六種表達方式來給我們區分觀察和評論。並且告訴了我們幾個非常容易被混淆的詞語,比如說“每次”“曾”,還有“總是”“從不”“經常”“很少”這樣的詞語在使用的時候經常可能會混淆觀察和評論。

在這一章最後有一個練習,一是觀察或者評論,大家可以去練習一下,打一下對勾,或者標記一下,看看自己能否正確的區分觀察和評論。

所以其實在我們平常所經常認爲理所應當的言語當中,可能會造成很多的語言暴力。所以我也很想跟大家一起去繼續的去發掘,去發現我們平時所說的語言方式當中的那些小小的隱藏點。讓我們更好的去區分觀察和評論。從而能夠讓和我們對話的那個人感到更舒服,也更能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意思,進一步促進我們更加真實的生活交流。

期待我們每一個人在自己生活實踐當中的不斷應用,因爲只有我們的應用才能讓我們真正的去改變。讀書只是第一步,而實踐纔是改變真正的開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