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老照片:“站街女”巷口招攬生意,港督首次考察深圳滿臉凝重

回顧八九十年代的深圳,“髮廊妹”和“站街女”絕對是兩類不可迴避的人羣,特別是九十年代時期,那時是“髮廊妹”和“站街女”興盛的高峯期,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過程,包括現在的東南亞國家,均會有這種現象。

一、排隊通過海關的人羣

這裏是深圳的沙頭角海關,一羣婦女正在排隊準備通過頭口。從裝扮上看,不像是外來人口,應該是深圳本地人。一是她們手上提着簡易的小袋子,說明東西不多;二是她們頭上戴着斗笠,外來人口不會戴這種帽子。

二、同蓋一場被子的外來工

早期南下深圳的外來工,生活條件相當惡劣,工作能不能找到是個未知數,而且喫住還成問題,今晚睡醒了,不知道明天的住處在哪裏,有時候也只能多個人同住一間屋,甚至同睡一張牀、同蓋一場被了。

三、深圳街頭的乞丐

乞丐,在全國各地都有,但大城市尤其多,越發達的地方更多,深圳街頭早期也有乞丐,就連現在都有。“文史大師”最近在深圳南山街道上也偶有見到,有些還是年輕女子,編的理由是爲其母親治病,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四、深圳早期建設的新村

隨着改革開放的逐步實施,深圳原住民的經濟條件得到很大改善,也開始建設新房子了,有些地方還出現了新村,他們自己搬進了新村居住,而老村的舊房子則出租給外來工居住,他們收取租金。

五、深圳早期的音樂隊

音樂的發展是跟經濟息息相關的,如果連飯都喫不飽,誰還有力氣唱歌?誰還有閒情聽歌?這是深圳早期的音樂隊,看起來好像還有外國人,有人說是地下音樂隊,“文史大師”認爲這樣稱呼不合適,這又不是見不得光之事。

六、建設中的廣深高速公路

深圳的快速發展,從地理位置上說,應該是主要得益於香港,當然,作爲省會城市的廣州對她的支持也是不可輕視的,兩座城市的相互聯繫,廣深高速公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最近聽說這條高速公路要擴容了。

七、出海打魚的帆船

這是深圳早期漁民出海打魚的帆船,動力設施相對簡陋,幾乎沒有,主要還是憑藉風力前進並掌握航行方向,船上所載漁民不多,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十個人,他們當天出海,打好魚後當天返回,因爲船上不具備過夜住宿功能。

八、正在招攬生意的“站街女”

雖然我們稱呼她們爲“站街女”,但也不是全部都是站着的,也有坐着等客上門的,不過一般只有在巷子口或店門前纔會有座位。她們看似坐着在聊天,實際上也是在等待客人的到來,當有合適的客人經過時便會主動搭訕。

九、未開發前的蛇口工業區

改革開放前的深圳,那是一片荒涼,包括深圳的蛇口,雖然距離香港很近,但也完全沒有經濟要起飛的跡象,可以說是一張白紙,適合畫最好的圖畫。直到政策下來以後,這個不毛之地纔開始毛起來了。

十、英國港督首次考察深圳

聽說深圳被設立成了經濟特區,要搞改革開放了,香港的英國總督特地帶隊到深圳來考察,目的是爲香港尋找新的經濟支撐和擴展地。這是港督首次考察深圳時的情景,但從衆人的表情上看,大家都顯得比較凝重。

“文史大師”認爲,大家之所以臉色凝重,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考察團看見深圳的現狀,覺得發展之路並不會那麼簡單、順利;二是他們可能也有一種矛盾的心理,既希望把深圳搞起來,幫助香港減輕資源壓力,但他們又怕把深圳搞起來,因爲搞起來以後的深圳可能會對香港構成威脅。

特別說明:

1、本文照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由“文史大師”原創,歡迎網友轉發、分享和關注。

2、最近,我們發現多個網絡平臺的多個媒體號,直接轉載、盜用“文史大師”發佈的原創文章,這不好。

3、特此聲明:本文版權歸“文史大師”所有,我們鄙視轉載、盜用文章的行爲,並保留追究的權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