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我们为什么会给人贴标签

挑战日更公众号100天【第2天】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给人贴标签。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尽量克制自己这种行为,我觉得人是平等的,打标签似乎是一种歧视,把人就局限某个框架内,但有的时候又会不自觉怎么做。

但前两天看【原则】时书中一些内容给了我新的启示,让我对【标签】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可以更理性的看待它了。

书中<学习如何有效决策>部分作者提到了一个方法:

把我们平时在决策相似场景所用的机制提炼成一条一条的原则,最好是可以把这一条条的原则编入计算机程序,让它形成一个一个算法。以后遇到相似的场景直接调用计算机算法来帮助决策即可,这么做的前提是作者认为影响好决策的最大的威胁是有害的情绪即非理性因素

为了更好的做决策作者采用了【可信度加权原则】,作者定义的可信的人有两个特征:

曾反复地在相关领域成功找到答案的;
在被问责的情况下能对自己的观点做出很好的解释的

【可信度加权】原则,即对不同人的观点进行加权,从而选择最好的观点。

读到这里我觉得这和给人打标签本质上或说功能是几乎是一样的。

如果把每个人当作是【信息的生产者】,【贴标签】的就是在给这些信息的可信度打分。

为什么要给信息打分?

我和朋友讨论觉得本质的原因一方面应该来自于人安全感的需要。

【贴标签】从功能上说,它是我们为了获得变化事物确定感的一种方法。标签化让我们对变化的事物有了确定感,在变化是唯一不变的时代,确定感让我们对未知的事物有了可预计的预期,它给了我们掌控感。

所以如果从这个安全感层面上来说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自觉的对其它人做一些【标签化】的行为,因为需要对其它人的行为有掌控感和预计感。

如果按着这个逻辑来推导的话,反而是那些【去标签化的人】好像更有意思了,因为他们似乎是安全感和掌控感充足的人了,不知道实际情况如何,大家可以观察一番。

这个就是我对于【标签化】新的认识,而从做好的决策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更多采纳可信度高的信息。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之前比较反感这种标签化的行为:

一方面是它否认了人的变化性和成长性;更重要的是我知道人特别容易受环境和心理暗示的影响,本来可以自由生长,被标签化之后可能就真的朝着某个方向发展了。

往期文章

你需要知道的就医攻略

为什么要挑战日更公众号100天

加入新群如何发自我介绍

现金流游戏的正确打开方式

配置保险的常见问题(一)

产品经理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如何帮助父母安全用药

不同险种的适用场景及投保原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