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 的 5 大核心知識點!

1 ZooKeeper簡介

ZooKeeper 是一個開源的分佈式協調框架,它的定位是爲分佈式應用提供一致性服務,是整個大數據體系的管理員ZooKeeper 會封裝好複雜易出錯的關鍵服務,將高效、穩定、易用的服務提供給用戶使用。

如果上面的官方言語你不太理解,你可以認爲 ZooKeeper = 文件系統 + 監聽通知機制

1.1 文件系統


Zookeeper維護一個類似文件系統的樹狀數據結構,這種特性使得 Zookeeper 不能用於存放大量的數據,每個節點的存放數據上限爲1M。每個子目錄項如 NameService 都被稱作爲 znode(目錄節點)。和文件系統一樣,我們能夠自由的增加、刪除znode,在一個znode下增加、刪除子znode,唯一的不同在於znode是可以存儲數據的。默認有四種類型的znode

  1. 持久化目錄節點 PERSISTENT:客戶端與zookeeper斷開連接後,該節點依舊存在。
  2. 持久化順序編號目錄節點 PERSISTENT_SEQUENTIAL:客戶端與zookeeper斷開連接後,該節點依舊存在,只是Zookeeper給該節點名稱進行順序編號。
  3. 臨時目錄節點 EPHEMERAL:客戶端與zookeeper斷開連接後,該節點被刪除。
  4. 臨時順序編號目錄節點 EPHEMERAL_SEQUENTIAL:客戶端與zookeeper斷開連接後,該節點被刪除,只是Zookeeper給該節點名稱進行順序編號。

1.2 監聽通知機制

Watcher 監聽機制是 Zookeeper 中非常重要的特性,我們基於  Zookeeper 上創建的節點,可以對這些節點綁定監聽事件,比如可以監聽節點數據變更、節點刪除、子節點狀態變更等事件,通過這個事件機制,可以基於  Zookeeper 實現分佈式鎖、集羣管理等功能。

Watcher 特性:

當數據發生變化的時候,  Zookeeper  會產生一個 Watcher 事件,並且會發送到客戶端。但是客戶端只會收到一次通知。如果後續這個節點再次發生變化,那麼之前設置 Watcher 的客戶端不會再次收到消息。(Watcher 是一次性的操作)。可以通過循環監聽去達到永久監聽效果。

ZooKeeper 的 Watcher 機制,總的來說可以分爲三個過程:

  1. 客戶端註冊 Watcher,註冊 watcher 有 3 種方式,getData、exists、getChildren。
  2. 服務器處理 Watcher 。
  3. 客戶端回調 Watcher 客戶端。

監聽流程

  1. 首先要有一個main()線程
  2. 在main線程中創建Zookeeper客戶端,這時就會創建兩個線程,一個負責網絡連接通信(connet),一個負責監聽(listener)。
  3. 通過connect線程將註冊的監聽事件發送給Zookeeper。
  4. 在Zookeeper的註冊監聽器列表中將註冊的監聽事件添加到列表中。
  5. Zookeeper監聽到有數據或路徑變化,就會將這個消息發送給listener線程。
  6. listener線程內部調用了process()方法。

1.3 Zookeeper 特點


  1. 集羣:Zookeeper是一個領導者(Leader),多個跟隨者(Follower)組成的集羣。
  2. 高可用性:集羣中只要有半數以上節點存活,Zookeeper集羣就能正常服務。
  3. 全局數據一致:每個Server保存一份相同的數據副本,Client無論連接到哪個Server,數據都是一致的。
  4. 更新請求順序進行:來自同一個Client的更新請求按其發送順序依次執行。
  5. 數據更新原子性:一次數據更新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6. 實時性:在一定時間範圍內,Client能讀到最新數據。
  7. 設計模式角度來看,zk是一個基於 觀察者設計模式的框架,它負責管理跟存儲大家都關心的數據,然後接受觀察者的註冊,數據反生變化zk會通知在zk上註冊的觀察者做出反應。
  8. Zookeeper是一個分佈式協調系統,滿足CP性,跟 SpringCloud中的Eureka滿足AP不一樣。
  1. 分佈式協調系統:Leader會同步數據到follower,用戶請求可通過follower得到數據,這樣不會出現單點故障,並且只要同步時間無限短,那這就是個好的 分佈式協調系統。
  2. CAP原則又稱CAP定理,指的是在一個分佈式系統中,一致性(Consistency)、可用性(Availability)、分區容錯性(Partition tolerance)。CAP 原則指的是,這三個要素最多隻能同時實現兩點,不可能三者兼顧。

2  Zookeeper  提供的功能

通過對 Zookeeper 中豐富的數據節點進行交叉使用,配合 Watcher 事件通知機制,可以非常方便的構建一系列分佈式應用中涉及的核心功能,比如 數據發佈/訂閱、負載均衡、命名服務、分佈式協調/通知、集羣管理、Master 選舉、分佈式鎖和分佈式隊列 等功能。

1. 數據發佈/訂閱

當某些數據由幾個機器共享,且這些信息經常變化數據量還小的時候,這些數據就適合存儲到ZK中。

  • 數據存儲:將數據存儲到 Zookeeper 上的一個數據節點。
  • 數據獲取:應用在啓動初始化節點從 Zookeeper 數據節點讀取數據,並在該節點上註冊一個數據變更 Watcher
  • 數據變更:當變更數據時會更新 Zookeeper 對應節點數據,Zookeeper會將數據變更 通知發到各客戶端,客戶端接到通知後重新讀取變更後的數據即可。

2. 分佈式鎖

關於分佈式鎖其實在 Redis 中已經講過了,並且Redis提供的分佈式鎖是比ZK性能強的。基於ZooKeeper的分佈式鎖一般有如下兩種。

  1. 保持獨佔

核心思想:在zk中有一個唯一的臨時節點,只有拿到節點的纔可以操作數據,沒拿到的線程就需要等待。缺點:可能引發羊羣效應,第一個用完後瞬間有999個同時併發的線程向zk請求獲得鎖。

  1. 控制時序

主要是避免了羊羣效應,臨時節點已經預先存在,所有想要獲得鎖的線程在它下面創建臨時順序編號目錄節點,編號最小的獲得鎖,用完刪除,後面的依次排隊獲取。


3. 負載均衡


多個相同的jar包在不同的服務器上開啓相同的服務,可以通過nginx在服務端進行負載均衡的配置。也可以通過ZooKeeper在客戶端進行負載均衡配置。

  1. 多個服務註冊
  2. 客戶端獲取中間件地址集合
  3. 從集合中隨機選一個服務執行任務

ZooKeeper負載均衡和Nginx負載均衡區別

  1. ZooKeeper不存在單點問題,zab機制保證單點故障可重新選舉一個leader只負責服務的註冊與發現,不負責轉發,減少一次數據交換(消費方與服務方直接通信),需要自己實現相應的負載均衡算法。
  2. Nginx存在單點問題,單點負載高數據量大,需要通過 KeepAlived + LVS 備機實現高可用。每次負載,都充當一次中間人轉發角色,增加網絡負載量(消費方與服務方間接通信),自帶負載均衡算法。

4. 命名服務


命名服務是指通過指定的名字來獲取資源或者服務的地址,利用 zk 創建一個全局唯一的路徑,這個路徑就可以作爲一個名字,指向集羣中的集羣,提供的服務的地址,或者一個遠程的對象等等。

5. 分佈式協調/通知

  1. 對於系統調度來說,用戶更改zk某個節點的value, ZooKeeper會將這些變化發送給註冊了這個節點的 watcher 的所有客戶端,進行通知。
  2. 對於執行情況彙報來說,每個工作進程都在目錄下創建一個攜帶工作進度的臨時節點,那麼彙總的進程可以監控目錄子節點的變化獲得工作進度的實時的全局情況。

6. 集羣管理

大數據體系下的大部分集羣服務好像都通過ZooKeeper管理的,其實管理的時候主要關注的就是機器的動態上下線跟Leader選舉。

  1. 動態上下線:

比如在zookeeper服務器端有一個znode/Configuration,那麼集羣中每一個機器啓動的時候都去這個節點下創建一個EPHEMERAL類型的節點,比如server1 創建 /Configuration/Server1server2創建**/Configuration /Server1**,然後Server1Server2watch  /Configuration 這個父節點,那麼也就是這個父節點下數據或者子節點變化都會通知到該節點進行watch的客戶端。

  1. Leader選舉:
  1. 利用ZooKeeper的 強一致性,能夠保證在分佈式高併發情況下節點創建的全局唯一性,即:同時有多個客戶端請求創建 /Master 節點,最終一定只有一個客戶端請求能夠創建成功。利用這個特性,就能很輕易的在分佈式環境中進行集羣選舉了。
  2. 就是動態Master選舉。這就要用到 EPHEMERAL_SEQUENTIAL類型節點的特性了,這樣每個節點會 自動被編號。允許所有請求都能夠創建成功,但是得有個創建順序,每次選取序列號 最小的那個機器作爲 Master

3  Leader選舉


ZooKeeper集羣節點個數一定是奇數個,一般3個或者5個就OK。爲避免集羣羣龍無首,一定要選個大哥出來當Leader。這是個高頻考點。

3.1 預備知識

3.1.1. 節點四種狀態。
  1. LOOKING:尋 找 Leader 狀態。當服務器處於該狀態時會認爲當前集羣中沒有 Leader,因此需要進入 Leader 選舉狀態。
  2. FOLLOWING:跟隨者狀態。處理客戶端的非事務請求,轉發事務請求給 Leader 服務器,參與事務請求 Proposal(提議) 的投票,參與 Leader 選舉投票。
  3. LEADING:領導者狀態。事務請求的唯一調度和處理者,保證集羣事務處理的順序性,集羣內部個服務器的調度者(管理follower,數據同步)。
  4. OBSERVING:觀察者狀態。3.0 版本以後引入的一個服務器角色,在不影響集羣事務處理能力的基礎上提升集羣的非事務處理能力,處理客戶端的非事務請求,轉發事務請求給 Leader 服務器,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投票。
3.1.2 服務器ID

Server id,一般在搭建ZK集羣時會在myid文件中給每個節點搞個唯一編號,編號越大在Leader選擇算法中的權重越大,比如初始化啓動時就是根據服務器ID進行比較。

3.1.3  ZXID


ZooKeeper 採用全局遞增的事務 Id 來標識,所有 proposal(提議)在被提出的時候加上了ZooKeeper Transaction Id ,zxid是64位的Long類型,這是保證事務的順序一致性的關鍵。zxid中高32位表示紀元epoch,低32位表示事務標識xid。你可以認爲zxid越大說明存儲數據越新。

  1. 每個leader都會具有不同的 epoch值,表示一個紀元/朝代,用來標識 leader 週期。每個新的選舉開啓時都會生成一個新的 epoch,新的leader產生的話 epoch會自增,會將該值更新到所有的zkServer的 zxidepoch
  2. xid是一個依次遞增的事務編號。數值越大說明數據越新,所有 proposal(提議)在被提出的時候加上了 zxid,然後會依據數據庫的 兩階段過程,首先會向其他的 server 發出事務執行請求,如果超過半數的機器都能執行並且能夠成功,那麼就會開始執行。

3.2 Leader選舉

Leader的選舉一般分爲啓動時選舉跟Leader掛掉後的運行時選舉

3.2.1 啓動時Leader選舉

我們以上面的5臺機器爲例,只有超過半數以上,即最少啓動3臺服務器,集羣才能正常工作。

  1. 服務器1啓動,發起一次選舉。

服務器1投自己一票。此時服務器1票數一票,不夠半數以上(3票),選舉無法完成,服務器1狀態保持爲LOOKING

  1. 服務器2啓動,再發起一次選舉。

服務器1和2分別投自己一票,此時服務器1發現服務器2的id比自己大,更改選票投給服務器2。此時服務器1票數0票,服務器2票數2票,不夠半數以上(3票),選舉無法完成。服務器1,2狀態保持LOOKING

  1. 服務器3啓動,發起一次選舉。

與上面過程一樣,服務器1和2先投自己一票,然後因爲服務器3id最大,兩者更改選票投給爲服務器3。此次投票結果:服務器1爲0票,服務器2爲0票,服務器3爲3票。此時服務器3的票數已經超過半數(3票),服務器3當選Leader。服務器1,2更改狀態爲FOLLOWING,服務器3更改狀態爲LEADING

  1. 服務器4啓動,發起一次選舉。

此時服務器1、2、3已經不是LOOKING狀態,不會更改選票信息,交換選票信息結果。服務器3爲3票,服務器4爲1票。此時服務器4服從多數,更改選票信息爲服務器3,服務器4並更改狀態爲FOLLOWING

  1. 服務器5啓動,發起一次選舉

同4一樣投票給3,此時服務器3一共5票,服務器5爲0票。服務器5並更改狀態爲FOLLOWING

  1. 最終

Leader是服務器3,狀態爲LEADING。其餘服務器是Follower,狀態爲FOLLOWING

3.2.2 運行時Leader選舉

運行時候如果Master節點崩潰了會走恢復模式,新Leader選出前會暫停對外服務,大致可以分爲四個階段  選舉發現同步廣播

  1. 每個Server會發出一個投票,第一次都是投自己,其中投票信息 = (myid,ZXID)
  2. 收集來自各個服務器的投票
  3. 處理投票並重新投票,處理邏輯: 優先比較ZXID,然後比較myid
  4. 統計投票,只要超過半數的機器接收到同樣的投票信息,就可以確定leader,注意epoch的增加跟同步。
  5. 改變服務器狀態Looking變爲Following或Leading。
  6. 當 Follower 鏈接上 Leader 之後,Leader 服務器會根據自己服務器上最後被提交的 ZXID 和 Follower 上的 ZXID 進行比對,比對結果要麼回滾,要麼和 Leader 同步,保證集羣中各個節點的事務一致。
  7. 集羣恢復到廣播模式,開始接受客戶端的寫請求。

3.3 腦裂

腦裂問題是集羣部署必須考慮的一點,比如在Hadoop跟Spark集羣中。而ZAB爲解決腦裂問題,要求集羣內的節點數量爲2N+1。當網絡分裂後,始終有一個集羣的節點數量過半數,而另一個節點數量小於N+1, 因爲選舉Leader需要過半數的節點同意,所以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有了過半機制,對於一個Zookeeper集羣,要麼沒有Leader,要沒只有1個Leader,這樣就避免了腦裂問題

4 一致性協議之 ZAB

建議先看下  淺談大數據中的2PC、3PC、Paxos、Raft、ZAB  ,不然可能看的喫力。

4.1  ZAB 協議介紹

ZAB (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 原子廣播協議) 協議是爲分佈式協調服務ZooKeeper專門設計的一種支持崩潰恢復的一致性協議。基於該協議,ZooKeeper 實現了一種主從模式的系統架構來保持集羣中各個副本之間的數據一致性。

分佈式系統中leader負責外部客戶端的請求。follower服務器負責讀跟同步。這時需要解決倆問題。

  1. Leader 服務器是如何把數據更新到所有的Follower的。
  2. Leader 服務器突然間失效了,集羣咋辦?

因此ZAB協議爲了解決上面兩個問題而設計了兩種工作模式,整個 Zookeeper 就是在這兩個模式之間切換:

  1. 原子廣播模式:把數據更新到所有的follower。
  2. 崩潰恢復模式:Leader發生崩潰時,如何恢復。

4.2 原子廣播模式

你可以認爲消息廣播機制是簡化版的 2PC協議,就是通過如下的機制保證事務的順序一致性的。

  1. leader從客戶端收到一個寫請求後生成一個新的事務併爲這個事務生成一個唯一的 ZXID
  2. leader將將帶有 zxid 的消息作爲一個提案( proposal)分發給所有 FIFO隊列。
  3. FIFO隊列取出隊頭 proposalfollower節點。
  4. follower 接收到 proposal,先將 proposal 寫到硬盤,寫硬盤成功後再向 leader 回一個 ACK
  5. FIFO隊列把ACK返回給 Leader
  6. leader收到超過一半以上的 followerack消息, leader會進行 commit請求,然後再給 FIFO發送 commit請求。
  7. follower收到 commit請求時,會判斷該事務的 ZXID是不是比歷史隊列中的任何事務的 ZXID都小,如果是則提交,如果不是則等待比它更小的事務的 commit(保證順序性)

4.3 崩潰恢復

消息廣播過程中,Leader 崩潰了還能保證數據一致嗎?當 Leader 崩潰會進入崩潰恢復模式。其實主要是對如下兩種情況的處理。

  1. Leader 在複製數據給所有 Follwer 之後崩潰,咋搞?
  2. Leader 在收到 Ack 並提交了自己,同時發送了部分 commit 出去之後崩潰咋辦?

針對此問題,ZAB 定義了 2 個原則:

  1. ZAB 協議確保 執行那些已經在 Leader 提交的事務最終會被所有服務器提交。
  2. ZAB 協議確保 丟棄那些只在 Leader 提出/複製,但沒有提交的事務。

至於如何實現確保提交已經被 Leader 提交的事務,同時丟棄已經被跳過的事務呢?關鍵點就是依賴上面說到過的 ZXID了。

4.4 ZAB 特性

  1. 一致性保證

可靠提交(Reliable delivery) :如果一個事務 A 被一個server提交(committed)了,那麼它最終一定會被所有的server提交

  1. 全局有序(Total order)

假設有A、B兩個事務,有一臺server先執行A再執行B,那麼可以保證所有server上A始終都被在B之前執行

  1. 因果有序(Causal order)

如果發送者在事務A提交之後再發送B,那麼B必將在A之後執行

  1. 高可用性

只要大多數(法定數量)節點啓動,系統就行正常運行

  1. 可恢復性

當節點下線後重啓,它必須保證能恢復到當前正在執行的事務

4.5 ZAB 和 Paxos 對比

相同點:

  1. 兩者都存在一個類似於 Leader 進程的角色,由其負責協調多個 Follower 進程的運行.
  2. Leader 進程都會等待超過半數的 Follower 做出正確的反饋後,纔會將一個提案進行提交.
  3. ZAB 協議中,每個 Proposal 中都包含一個 epoch 值來代表當前的 Leader週期,Paxos 中名字爲 Ballot

不同點:

ZAB 用來構建高可用的分佈式數據主備系統(Zookeeper),Paxos 是用來構建分佈式一致性狀態機系統

5 ZooKeeper 零散知識

5.1 常見指令

Zookeeper 有三種部署模式:

  1. 單機部署:一臺機器上運行。
  2. 集羣部署:多臺機器運行。
  3. 僞集羣部署:一臺機器啓動多個 Zookeeper 實例運行。

部署完畢後常見指令如下:

命令基本語法 功能描述
help 顯示所有操作命令
ls path [watch] 顯示所有操作命令
ls path [watch] 查看當前節點數據並能看到更新次數等數據
create 普通創建, -s  含有序列,
-e  臨時(重啓或者超時消失)
get path [watch] 獲得節點的值
set 設置節點的具體值
stat 查看節點狀態
delete 刪除節點
rmr 遞歸刪除節點

5.2 Zookeeper客戶端

5.2.1. Zookeeper原生客戶端

Zookeeper客戶端是異步的哦!需要引入CountDownLatch 來確保連接好了再做下面操作。Zookeeper原生api是不支持迭代式的創建跟刪除路徑的,具有如下弊端。

  1. 會話的連接是異步的;必須用到回調函數 。
  2. Watch需要重複註冊:看一次watch註冊一次 。
  3. Session重連機制:有時session斷開還需要重連接。
  4. 開發複雜性較高:開發相對來說比較瑣碎。
5.2.2. ZkClient

開源的zk客戶端,在原生API基礎上封裝,是一個更易於使用的zookeeper客戶端,做了如下優化。

優化一 、在session loss和session expire時自動創建新的ZooKeeper實例進行重連。優化二、 將一次性watcher包裝爲持久watcher。

5.2.3. Curator

開源的zk客戶端,在原生API基礎上封裝,apache頂級項目。是Netflix公司開源的一套Zookeeper客戶端框架。瞭解過Zookeeper原生API都會清楚其複雜度。Curator幫助我們在其基礎上進行封裝、實現一些開發細節,包括接連重連、反覆註冊Watcher和NodeExistsException等。目前已經作爲Apache的頂級項目出現,是最流行的Zookeeper客戶端之一。

5.2.4. Zookeeper圖形化客戶端工具

工具名叫ZooInspector,百度安裝教程即可。

5.3 ACL 權限控制機制

ACL全稱爲Access Control List 即訪問控制列表,用於控制資源的訪問權限。zookeeper利用ACL策略控制節點的訪問權限,如節點數據讀寫、節點創建、節點刪除、讀取子節點列表、設置節點權限等。

5.4 Zookeeper使用注意事項

  1. 集羣中機器的數量並不是越多越好,一個寫操作需要半數以上的節點ack,所以集羣節點數越多,整個集羣可以抗掛點的節點數越多(越可靠),但是吞吐量越差。集羣的數量必須爲奇數。
  2. zk是基於內存進行讀寫操作的,有時候會進行消息廣播,因此不建議在節點存取容量比較大的數據。
  3. dataDir目錄、dataLogDir兩個目錄會隨着時間推移變得龐大,容易造成硬盤滿了。建議自己編寫或使用自帶的腳本保留最新的n個文件。
  4. 默認最大連接數 默認爲60,配置maxClientCnxns參數,配置單個客戶端機器創建的最大連接數。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Java中文社羣(javacn666)。
如有侵權,請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起分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