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碎片


小城碎片

1

小城叫塔子城。在黑龍江泰來縣境內。是個遼金時期就有了的古鎮。我的老家。

小城不足一平方公里,街道全是十字形,東西南北各有一個城門,方方整整,很像一個大沙盤模型。

出西門不遠,有一座建於1091年,用青磚築起的古塔,屬於六面實心密檐攢尖那種。

所以小城名字中,第一個字就是“塔”。

它養育的子民,世世代代就生活在“塔”下,於是這裏成了“子城”。

塔是地標,更是百姓衆生心中的圖騰,是魂。

古塔承受太多太重的風雨滄桑,已經不堪忍受,在五十年代,粉身碎骨,坍塌成一堆破磚亂瓦。

沒了塔,子民心裏跟丟了魂似的,沒着沒落。就把塔基當成整個塔,依舊在這裏祭祀,許願,叩拜。塔的形散了,神不散,破磚亂瓦間還是煙火繚繞,紙灰紛飛。

2

春花秋月的,幾百年過去了。而今,更加殘破荒蕪的塔基,卻是小城最有人氣的地方,成了一個旅遊景點。一個也是在塔子城出生,姓董的老鄉,在省城開一家照相館。

他趁機回到老家,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塔基設了個攝影點。

他把一張放大幾十倍的古塔照片,像築起一面牆似的,明晃晃地立在那裏。

站在它前面拍照片,跟站在真塔前面沒什麼兩樣,效果特好,根本看不出來是假的。

塔有仙氣,塔倒了,仙氣還滿滿的,仍舊是個好大好大的氣場。

因爲它會帶來平安吉祥榮華富貴,所以特意來這個攝影點拍婚紗照的,結婚照的,全家福的,還有學生畢業照的,一撥接一撥的,很火。

這位照相師傅,還印了不少古塔照片。從二寸到六寸的,大小都有,向遊客低價出售。

他還把不同年代的文人騷客,以古塔爲題吟詠的詩詞歌賦,收集起來,油印成小冊子,好像是照片的解說詞,隨照片免費贈送。

在小城,提到董師傅,都豎起大拇指,說他從省城回到土生土長的老家,沒忘本,是個在塔下長大的好後代。

3

從小城最熱鬧的十字路口,往南走幾步,有一家老字號燒餅店,叫玉生德。斜對面,還有一家做櫃子桌子和棺材的木鋪,店名是福興公。不知道哪位鴻儒巨匠有了靈感,起了這樣的雅號,可聽起來讓人發酸。

那家由李家開的玉生德,祖墳冒了青煙,一個叫李學士的晚輩,在省城唸完大學。可能青煙不夠勁,隨後去北京考碩士研究生。一連考了三年,都沒被錄取。

事不過三,他沒再考。有人開玩笑,說你叫李學士,只能是個學士。

一個把他淘汰的導師對他說,你書讀得太少。

這話很刺耳,傷了李學士的自尊心。他決定放棄去中學當老師的鐵飯碗,東挪西借的,湊了一筆錢,開了個書店,店名就叫學士書店。心裏說,我書讀得太少,看看我身邊有多少書。

幾年過後,書店已經很有規模,掘到了不少金。學士成了小財主。

他老爸還在老家開燒餅店,仍然掛着玉生德的招牌。老爺子身體好,作生意 之外,有點閒,他想稿點副業。

小城有一所九年制的學校,沒有圖書館,只有一間閱覽室。裏邊的書,都快翻爛了,總是那幾本,沒錢買新的。學校的老師,加上初中以上的學生,喜歡讀書,可找不到書,急得如飢似渴的,只能乾着急。

李老爺子知道了這些情形,就讓兒子把書店一些適合這裏人口味的書,以及流行的讀物,發些過來,他想在燒餅店門外擺個書攤。

李學士對老爸的想法,加了點贊。小城不通鐵路,就從公路運來百八十本,多數是新書。書攤擺成了,還起個名,叫學士書攤。

老爺子性情寬厚。他知道家鄉人手頭不寬裕,書攤上的書,可以買,書價至少打半折。也可以借,不收錢。

一個在學校念八年級,都叫她慧慧的女孩,是書攤的常客。

慧慧家境清寒,買不起書,只借。一次借了一本汪曾祺的作品集,好些天也沒還。後來才知道,她把“晚飯花”那篇,一字一句的全抄了下來,反覆看,還能背出好幾段。

沒多久,慧慧參加全縣中學生作文競賽,她寫的“塔下尋花”,贏得評委老師的一致讚賞,僅比榮獲第一的,少了三分,名列第二。

李學士老爸聽到喜訊,說慧慧中了榜眼,就從兒子剛發過來的書中,挑出五本,送給慧慧,當作獎品。

慧慧說,李大爺,我得獎是你書攤的功勞,得謝謝你纔對。

隨後,小城流傳出一段佳話,說學士書攤出了一個榜眼。

4

緊挨着小城北城牆,有三間紅磚房。門前掛塊木牌,寫着“崔氏嗩吶傳習班”幾個大字。

“崔氏”,是班主崔洪亮,小城人叫他崔大喇叭。

崔家有四輩人會吹喇叭,崔洪亮吹的本事最高。他同時能用嘴和兩個鼻孔吹三個喇叭,曲調還不一樣。他能吹出各種聲音,狂風,暴雨,公雞啼,驢子吼,讓人聽不出真假。

崔洪亮唸完初中,考上地區藝術學校,在吹奏科學嗩吶。可能是基因的關係,他喇叭吹得特出衆,在藝校只念一年,就破格被保送到省音樂學院。

一畢業,崔洪亮l進了省歌舞團,擔任第一嗩吶。他開過獨奏音樂會,上過電視,出過國,被聘爲教授,成了響噹噹的演奏家。

到了規定退休的時候,歌舞團以聘請專家的名義,讓崔洪亮繼續留在團裏。崔洪亮再三表示謝過之後,拎着喇叭回到小城老家。

崔洪亮回到小城,鄉親們驚得發呆。都說你成仙了,怎麼能進小城這座小廟呢。

他說,我回來不當仙,當老師,要辦個“崔氏嗩吶傳習班”。

又說,吹喇叭雖然是我們老崔家祖傳技藝,可也靠小城古塔的風水好。嗩吶吹奏藝術,不歸老崔傢俬有,它是小城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鄉親們人人有份。大家一起傳承,一起保護。

從此,傳習班的紅磚房裏,湧進來不少學吹喇叭的學生。

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崔老師那樣,吹成專家。

崔洪亮卻說,先學學看。如果不是這棵樹上的蟲,趕緊找別的樹,別把孩子耽誤了。

話是這麼說,可報名學習的還挺多。從此,紅磚房裏,不斷響起喇叭聲,傳遍小城各個角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