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田儒林正傳

                                一

                  問道畔田聽賢語

清明,正是江南地區草長鶯飛,萬樹生花,春雨潤物千山成碧,河水涓涓綠如藍的好時節。

江西贛州雩都往會昌盤古山的山道上,一輛馬車正馳騁狂奔。車上包廂內坐着兩位長衫馬袿的中年人,肉色潤滑油光可鑑,氣質軒昂,不怒自威,一看便可知道爲上層人物。

確實,兩人非同一般人。一位國字臉,劍眉星目,鐵齒銅牙,姓陳名作霖,興國清德鄉人氏,學歷賜進士出身,中憲大夫,官授兵部主政加四級。

  另一位,面如冠玉,鼻如懸膽,眉清目秀,大有潘安之遺風,典型的江南才子的風格,他也姓陳,名濬書,學歷進士,寫得一手好字。

兩人一路談笑風生,旅途雖遠,卻不寂寞。

已未午初時分,馬車到達畔田村水口處,一株大榕樹如天傘撐開,枝葉濃密,在樹下仰望,似乎要將天頂住。

樹下站了五六個人,一個六旬老者,長身玉立,精神矍爍,笑容可掬,正是畔田村的文膽陳有慶先生;    其餘的是長得五大三粗,愛舞槍弄棒的陳桂林;    將四書五經讀得滾瓜爛熟的書生陳桂芳等人。

陳作霖掀開簾子,望見老師有慶,喜出望外,嗖地跳下車,搶上前施禮,陳濬書接踵而至。

有慶對陳濬書道:世侄,咱們雖未謀面,卻相見恨晚。你是年輕才俊,文思斐然,名動贛南,是我們陳氏家族的一個標杆,值得大家學習啊。

陳濬書慌忙道:世伯擡愛,小子才疏學淺,前路漫漫而修遠,我也只是個趕路人,若說有點小成績,不過起早摸黑,披星戴月,風雨兼程罷了,不足掛齒。

有慶爽朗一笑:孔門遺風,孔門遺風。走,去書院。

衆人上馬,經過畔田橋,玄蔘岡路口,經過一頃沃田,經過上村陳氏總祠,經過彎彎曲曲的河圳,來到鳳凰山腳下,可見一座黛瓦白牆的建築,正是豐龍山寺。

陳作霖稔熟畔田村歷史,便對陳濬書講解豐龍寺的來歷,濬書感慨衡區公分家讓田兄弟的胸襟與格局,便索了筆墨紙硯,揮筆寫詩一首:

                  千年古寺萬年佛

                    衡公讓田敬禪陀

                    積德種因結善果

                      誦經讀書報家國

有慶擊掌叫好,又對作霖道:世侄,怎麼也得唱和一首吧。

作霖也不甘示弱,提筆寫下一首:

          豐龍巍峨杜鵑丹

          鐵樹青蔥泮水涓

          衡公讓田供雙寺

            佛祖庇佑子孫蕃

   

有慶便叫了桂芳收起,不日裝裱,吩咐道:好好藏着,幾百年後便是古董。離開豐龍山寺,徑直朝書院而去。


書院建在離豐龍山寺百米,鳳凰山腳下,亥山已向,佔地五畝,書院主體三棟九丈九尺九分高建築,上等青磚徹牆,三十年水桶粗的椎樹作廊間頂柱,三十年的紅杉木爲梁,爲檁,上蓋精製黑瓦。主體左右各十間廂房,窗明几淨,是學生教室。周圍石頭徹牆,成爲一個大院。

  一個村莊的興盛一定在教育,畔田村自以於發公定居畔田以來,歷經幾百年十幾代人薪火相承,開墾田,地,山林,積累資金,興辦義莊,建築書阮,陳氏家族牢記古人的金玉良言:

    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耕讀傳家次之

    詩書傳家又次之

    富貴傳家三代而已。

讀書是家族長久傳承的法寶,陳氏家族歷代掌舵人不惜重金,費時三年方建成“泮溪書院“。

陳濬書跟着衆人走近泮溪書院,見門樓鏤着一副對聯:

      讀書須致遠

        學而可傳家

進入院內,幾株桂樹鬱鬱蔥蔥,隱隱約約飄出清香,幾十盆蘭花長得葳蕤蕃盛,一方池塘裏荷枝雖枯,但水尤清澈,數條鯉魚皆若空遊無所依。數竿翠竹婷婷玉立,十幾棵櫻桃開得燦若雲霞,紅若羞怯美人,真是宛如人間仙境,世外桃園。

陳濬書再看主三間大殿分別是儒聖祠,思賢堂,修齊治平齋。那左邊五間廂房分別名爲梅,竹,蘭,桂,菊;右邊五間寫着龍,虎,象,鳳,凰。

他不由讚道:世伯真想不到泮溪書院如此匠心獨具又用心良苦啊。

有慶道:世間最要緊之事便是育人,那些孩童,天真爛漫,雜思未侵,心無旁騖,此時教他誦讀經典,最合適不過。四書通俗,更有日用常行,灑掃,進退,應答,燒水泡茶倒水,細小處蘊含人情世故,做人心得,實不可小看啊。

作霖道:承蒙老師自小教導有方,夯實根基,胸中有點墨,有詩禮,有縱橫,一經事上摩練,書上教義與事實相踐,便可方,可圓,可捭,可闔,左右逢源,遊刃有餘,讀書致用的方法妙不可言。

有慶道:儒家之書,乃是人生大道,科舉功名,優而入仕,是道。但處世,可佐以兵法術,縱橫術,陰陽術,命理術,風水術,更符天地意象。

陳濬書對有慶更加敬佩:世伯,學於儒而不拘泥儒,實在高妙變通。

有慶道:孔聖人最推崇變通,常嘆息子路一根筋,必死於教條,果最終言中。世間學問,無有固定,便如天,分春夏秋冬,寒暑往來,熱可搖扇吹之,冷則厚衣御之,這就是變通,就是知天時,知天勢。

陳濬書道:世人常飢百無一用是書生,若遇上世伯,便可點化成金了。

有慶道:盡信書不如無書,便如盡信天不如無天,試看天有晴天下雨,月有陰晴圓缺,書印在紙上無法行動,而人便要替書變動,這才叫讀活書。

有慶帶衆人到“修齊治平齋“,指着柱上的對聯道:

        足踐塵世萬里路

        爲留人生一卷書

每一個人都是一部書,一部活書,故古人會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不如閱萬般人,這人是活書,勝過死書啊。但有個前提是先稔熟儒家經典,方可辨別世間善惡美醜,否則便成了人言亦言的鸚鵡,貽笑大方啊。

陳作霖,陳濬書已然五體投地。

一個好老師可以創造無數人的好命運。

本節完,下節是《賽馬暗窩秀英姿》,敬清關注,轉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