畔田儒林正传

                                一

                  问道畔田听贤语

清明,正是江南地区草长莺飞,万树生花,春雨润物千山成碧,河水涓涓绿如蓝的好时节。

江西赣州雩都往会昌盘古山的山道上,一辆马车正驰骋狂奔。车上包厢内坐着两位长衫马袿的中年人,肉色润滑油光可鉴,气质轩昂,不怒自威,一看便可知道为上层人物。

确实,两人非同一般人。一位国字脸,剑眉星目,铁齿铜牙,姓陈名作霖,兴国清德乡人氏,学历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官授兵部主政加四级。

  另一位,面如冠玉,鼻如悬胆,眉清目秀,大有潘安之遗风,典型的江南才子的风格,他也姓陈,名濬书,学历进士,写得一手好字。

两人一路谈笑风生,旅途虽远,却不寂寞。

已未午初时分,马车到达畔田村水口处,一株大榕树如天伞撑开,枝叶浓密,在树下仰望,似乎要将天顶住。

树下站了五六个人,一个六旬老者,长身玉立,精神矍烁,笑容可掬,正是畔田村的文胆陈有庆先生;    其余的是长得五大三粗,爱舞枪弄棒的陈桂林;    将四书五经读得滚瓜烂熟的书生陈桂芳等人。

陈作霖掀开帘子,望见老师有庆,喜出望外,嗖地跳下车,抢上前施礼,陈濬书接踵而至。

有庆对陈濬书道:世侄,咱们虽未谋面,却相见恨晚。你是年轻才俊,文思斐然,名动赣南,是我们陈氏家族的一个标杆,值得大家学习啊。

陈濬书慌忙道:世伯擡爱,小子才疏学浅,前路漫漫而修远,我也只是个赶路人,若说有点小成绩,不过起早摸黑,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罢了,不足挂齿。

有庆爽朗一笑:孔门遗风,孔门遗风。走,去书院。

众人上马,经过畔田桥,玄参冈路口,经过一顷沃田,经过上村陈氏总祠,经过弯弯曲曲的河圳,来到凤凰山脚下,可见一座黛瓦白墙的建筑,正是丰龙山寺。

陈作霖稔熟畔田村历史,便对陈濬书讲解丰龙寺的来历,濬书感慨衡区公分家让田兄弟的胸襟与格局,便索了笔墨纸砚,挥笔写诗一首:

                  千年古寺万年佛

                    衡公让田敬禅陀

                    积德种因结善果

                      诵经读书报家国

有庆击掌叫好,又对作霖道:世侄,怎么也得唱和一首吧。

作霖也不甘示弱,提笔写下一首:

          丰龙巍峨杜鹃丹

          铁树青葱泮水涓

          衡公让田供双寺

            佛祖庇佑子孙蕃

   

有庆便叫了桂芳收起,不日装裱,吩咐道:好好藏着,几百年后便是古董。离开丰龙山寺,径直朝书院而去。


书院建在离丰龙山寺百米,凤凰山脚下,亥山已向,占地五亩,书院主体三栋九丈九尺九分高建筑,上等青砖彻墙,三十年水桶粗的椎树作廊间顶柱,三十年的红杉木为梁,为檩,上盖精制黑瓦。主体左右各十间厢房,窗明几净,是学生教室。周围石头彻墙,成为一个大院。

  一个村庄的兴盛一定在教育,畔田村自以于发公定居畔田以来,历经几百年十几代人薪火相承,开垦田,地,山林,积累资金,兴办义庄,建筑书阮,陈氏家族牢记古人的金玉良言: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

    耕读传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三代而已。

读书是家族长久传承的法宝,陈氏家族历代掌舵人不惜重金,费时三年方建成“泮溪书院“。

陈濬书跟着众人走近泮溪书院,见门楼镂着一副对联:

      读书须致远

        学而可传家

进入院内,几株桂树郁郁葱葱,隐隐约约飘出清香,几十盆兰花长得葳蕤蕃盛,一方池塘里荷枝虽枯,但水尤清澈,数条鲤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数竿翠竹婷婷玉立,十几棵樱桃开得灿若云霞,红若羞怯美人,真是宛如人间仙境,世外桃园。

陈濬书再看主三间大殿分别是儒圣祠,思贤堂,修齐治平斋。那左边五间厢房分别名为梅,竹,兰,桂,菊;右边五间写着龙,虎,象,凤,凰。

他不由赞道:世伯真想不到泮溪书院如此匠心独具又用心良苦啊。

有庆道:世间最要紧之事便是育人,那些孩童,天真烂漫,杂思未侵,心无旁骛,此时教他诵读经典,最合适不过。四书通俗,更有日用常行,洒扫,进退,应答,烧水泡茶倒水,细小处蕴含人情世故,做人心得,实不可小看啊。

作霖道:承蒙老师自小教导有方,夯实根基,胸中有点墨,有诗礼,有纵横,一经事上摩练,书上教义与事实相践,便可方,可圆,可捭,可阖,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读书致用的方法妙不可言。

有庆道:儒家之书,乃是人生大道,科举功名,优而入仕,是道。但处世,可佐以兵法术,纵横术,阴阳术,命理术,风水术,更符天地意象。

陈濬书对有庆更加敬佩:世伯,学于儒而不拘泥儒,实在高妙变通。

有庆道:孔圣人最推崇变通,常叹息子路一根筋,必死于教条,果最终言中。世间学问,无有固定,便如天,分春夏秋冬,寒暑往来,热可摇扇吹之,冷则厚衣御之,这就是变通,就是知天时,知天势。

陈濬书道:世人常饥百无一用是书生,若遇上世伯,便可点化成金了。

有庆道:尽信书不如无书,便如尽信天不如无天,试看天有晴天下雨,月有阴晴圆缺,书印在纸上无法行动,而人便要替书变动,这才叫读活书。

有庆带众人到“修齐治平斋“,指着柱上的对联道:

        足践尘世万里路

        为留人生一卷书

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书,一部活书,故古人会讲,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不如阅万般人,这人是活书,胜过死书啊。但有个前提是先稔熟儒家经典,方可辨别世间善恶美丑,否则便成了人言亦言的鹦鹉,贻笑大方啊。

陈作霖,陈濬书已然五体投地。

一个好老师可以创造无数人的好命运。

本节完,下节是《赛马暗窝秀英姿》,敬清关注,转发。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