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6歲,最近老是糾結一件事情,比如他忘記了一件要做的事情,然後他就一直說,而且會很難受,就哭,安撫他也沒用,還是一直想着那件事情,一直哭。這種情況最近一個星期才這樣

你好!

請問,最近家裏有什麼事情發生嗎?或者有人因爲忘記什麼事情而引發了不良後果,被孩子知道了嗎?

一般來說,六歲左右孩子的行爲和心理會受到很多外界的影響,因爲孩子的自我概念還沒有形成,來自外界的因素對他干擾很大。由於你沒有具體說明,家裏是否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只好先假定有這種情況。

你說,寶寶一直糾結一件事無法釋懷,我猜,是不是家裏有如上的事情發生?或者,家裏是不是有人對孩子要求很嚴,如果沒達到要求的話,會嚴厲批評、指責甚至懲罰對孩子?

一般來說,六歲孩子是不會因忘一件事而那樣糾結的,因爲孩子並不清楚忘記一件事的後果。

如果,身邊有因爲忘了某件事而引發了不良後果的事情發生,或者,某人因爲對孩子要求嚴格,讓孩子不敢有差池,不敢忘事,否則就會有懲罰,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讓孩子出現上面的表現的。

因此,想要疏解孩子,就要從源頭入手,看看孩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狀況。

如果,因爲家裏或親戚朋友家有因爲忘記某件事而引發了不良後果的事情發生,比如,忘關水龍頭讓家裏發大水等,要告訴孩子,這是因爲疏忽引發的偶然事件,如果不粗心的話,是能夠避免的。可以引導孩子思考,如果要避免的話,需要怎麼做,讓孩子說出來,說的越細越好,包括需要別人怎樣配合,最好都講出來。這樣,以具體細緻的行動,讓孩子意識到有些事故只要細心是可以避免的,無須過度擔憂,孩子就會逐漸從現在的狀況走出來的;

如果是另外一種情況——因爲家裏有人對孩子過度要求、嚴厲懲罰導致孩子脆弱敏感、患得患失的話,就要調整大人的做法。

要對孩子寬鬆一點,允許孩子犯錯誤,不妨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哪個成年人不是在不斷犯錯、改正的過程中,一路跌跌撞撞成長起來的呢?

小孩子的成長都是這樣的,只要不是涉及安全健康的事、沒有原則性問題,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去經歷。要知道,孩子是在體驗中成長的,如果沒有親自動手、親自觸碰,沒有真實的體驗和感受,孩子是無法健康成長的,孩子的心理是要出問題的。

因此,大人一定要學會放手,允許孩子犯錯誤,再次強調一下,只要不涉及安全健康的事,就可以盡情讓孩子去體驗,不要給孩子那麼多條條框框,束縛孩子,要求孩子,那樣的話,孩子是無法健康快樂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