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期【教育變革】疫情之後,教育..-2021設計之旅03

第99期:用時約3分1420字

【教育變革】疫情之後,教育行業劇烈震動

教育渡劫

好未來、卓越教育、松鼠AI等OMO模式的公司也都平安轉移。與罰很快兌現:優勝教育勝不下去了,拖欠工資、裁員減薪、美其名曰“優化”;成立超過十年的百弗英語傳說資金鍊斷裂,創始人玩起了失蹤。成立十三年、掛牌新三板的線下培訓機構“兄弟連”最終沒有撐到諾曼底。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對全國31個省市1470家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了摸排:這些機構三分之一都出現了嚴重經營困難,36.6%的機構經營暫時中斷,25.4%勉強維持。營收方面,47%的機構預計上半年減少50%以上。成本方面,79%的機構表示帳面資金3個月都撐不到,8%的機構甚至只能維持半個月。用工方面,21%的機構表示上半年用工將同比減少50%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

整個19年暑假裏,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等大打出手。這是一場燒錢大戰,彈藥被源源不斷地送上前線,甚至到了高峯期、平均每家每日投放廣告可達千萬。整個暑假下來,近十家企業燒錢40-50億,簡直驚天地泣鬼神。

這也是一場毫無新意的陣地絞殺戰,投資人們把過去幾年在團購、O2O、共享、無人等領域一直沿用的“簡單粗暴砸錢換市場”模式直接套用到了教育領域。

滬江、itutor上市難產;曾經風光的跟誰學被渾水的做空報告攪成了渾水;51talk流血上市、屢次破發;流利說2019年全年淨虧損5.75億元,較上年同比擴大17.77%。

原因到底何在

一是市場需求挖掘不足。傳統的課堂教學和線下教培們犬牙交錯,早已把學生們的時間瓜分完畢,學生們的學習需求早已充分滿足。

二是產品體驗提升不足。硅谷教父彼得蒂爾說:在某個領域提供十倍效率提升的產品,就可以撬動市場。可是在線教育產品體驗提升明顯不足,完課率低,復購率也不高。

三是同質化競爭層次低。丁點兒大的蛋糕卻有一堆公司在搶,創業者和投資人們沒啥好招時,腦子裏就只有一個詞:價格。打價格戰,用免費和超低價撬動市場。

四是最致命的——獲客成本奇高無比。新東方的報告則說,線上的獲客成本平均在3K元以上,線上一對一更是平均5K-15K。相比之下,線下機構的獲客成本僅爲500-1000元。

全國1454所高校開展在線教學,103萬教師在線開出了1226萬門次課程;1775萬大學生參加了在線學習,合計23億人次。春節期間,在線教育產品的用戶相較去年同期一下子激增了22%,教育學習類的日常活躍用戶DAU從過去的8700萬飆升至1.27億,多個在線教育應用DAU飆升至千萬。


痛點和體驗

路線一,把規模先做上去,問題逐步迭代、優化解決。賭對了就是美團、滴滴的血戰取勝,賭錯了就是共享單車、無人零售們的一地雞毛。

路線二,必須先解決根本問題,否則推廣得越快、口碑崩得越快?則必須深挖:在線教育解決的痛點究竟是什麼,體驗提升的空間在哪?


在體驗上有幾個問題必須解決:

1.建立沉浸感強的學習互動體驗,做好注意力控制,形成遊戲般的心流機制?

2.不僅要做好培,還要做好“訓”,如何強化學生的“刻意練習”?

3.如何在規模擴張和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中尋求平衡?


當下的在線教育無非四大模式:

1.傳統網課:在線播放錄好的視頻。這個模式講白了就是現代版電大。您這邊放得不走心,學生那邊聽着也不用心。

2.1對1小班:代表如vipkid、掌門1對1,就是真人實時1對1視頻授課,特點是客單價高、更加個性化精準化,但難以規模擴張。

3.雙師大班模式:代表如學而思網校、猿輔導、跟誰學,名師直播+輔導老師課後輔導,這是目前比較成熟的模式,規模上量和個性化輔導似乎可以兼顧。

4.基於人工智能的自適應教學:代表如松鼠AI,基於人工智能的一整套算法,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進度掃描,將內容切成小塊個性化推薦,實現教育的千人千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