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生活贵在内心的平和

这里所说的“高质量”,主要是个人内心的直观感受,而不是外人眼里的评价。如果个人对自我生活的满意度较高,则可认为是高质量的生活。毕竟,感受这东西完全是主观的,主要取决个人内心的状态,我甚至一度认为,万事万物没有物质上的好与坏,一切衡量标准都来自人的内在的评价,只是很多时候个体意识屈从于集体意识,便以意识认同的多寡来定义所谓的好坏——与集体意志一致的,便是“好的”,与集体意志向左的,便是“坏的”。至少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人天生就是从众的动物,生活在集体潜意识里,以集体的意识来衡量个体的行为,从而活在了别人的眼光里,这是正常的如同空气,人习以为然而不自知。“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并不一定就全是坏事,毕竟,人在社会体系内的分工与协作,决定了人必须要有认识与行事的标准,这是事关生存的大事。

我的目的不是来分析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我主要想谈一谈,人如何通过完善认知结构来提高生活质量,例如淡化金钱对物质生活的意义、荣誉与他人评价对个体影响等等,特别强调重视维护内心的秩序性,达到内心的平和状态,实现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纵使是贫穷、疾病、失去等等,都能通过内心的调适达到疗愈。

近段时间,我过度地专注于内心的状态,而忽略了外部世界,甚至一度是从内心的状态去追求内心的平和,开始陷入灵修的状态里,就在将要深陷其中的时刻,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声音——人是存活在关系里的。灵修的至高状态确实是追求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内心都可以做到坚定平和。但世界上没有单一理论或观念可以指导人去应对人生的千变万化的,就以灵修为例,如果把类似于“专注当下”放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的疑问是解决不了的,例如目标的意义,家庭伦理的意义,爱的意义,那么就很难有说服力。如果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放到关系的世界里去调适,那么,就是达到一种高质量的“平衡”,反作用于内心,就更能够构建内心的秩序性。

我仍然是坚持认知结构是过好高质量生活的根本,没有一套成熟的认知体系,是很难过好高质量生活的。毕竟,生活是充满变数的,承认生活的不可控,努力做到内心的可控,这是保持内心稳定的基础。但是,人类数百万年的进化,无时无刻不因为生存地问题,被迫与大自然、与身边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通过不断地去调适认知和处理关系,达到适应生存的平衡,人才得以进化到现在。毕竟,那些不适应各种关系的物种,已经在地球的衍变中被淘汰了。在未来,包括人类在内的物种,如何不变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那么同样面临淘汰灭绝的命运。

那个体的内心与外部的环境如何达到良好的关系,更有利于生存呢,从而达到高质量生活的状态呢?我认为关键是达到一种“平衡”。

如果你走在静谧的森林里,只有三两声鸟叫与偶尔的蝉鸣,你的内心是不是会感受到一种宁静,这是环境对内心的力量。如果你情绪低落,突然有一个人和你聊天,你打开了话匣子,聊天结束之后,是不是觉得舒坦了很多,或是你去跑步、踢球,你出了一身的汗,是不是觉得内心豁然了很多。甚至,你双腿分开、双手叉腰、昂首挺胸,你会发现你的内心突然来了力量。这是好的自然关系、人际关系、身体关系对内心的正面影响,我们会发现,外界对内心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当然,你还会举出一系列的不良关系造成负面情绪的例子,但我们不是去揭开伤口,所以就不举反例了。

当然,如果要深入探讨正负面关系对内心的影响,这种短篇幅的文字是难以讨论清楚的,但至少我们可以理解了,内心与大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身体的关系都会影响着我们内心的秩序,所以,经常开展户外活动,好的家庭关系、同事关系以及保持良好身材,对我们的高质量生活都是很有影响的。

尽管人处在现实关系里,对人的生活质量有的很大的影响,但我还是认为,自我认识结构的成熟和内心秩序的稳定才是高质量生活的根本。

第一个理由很直观,就是尽管人总是试图极力去构建自我的生活秩序,增强内心的掌握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外部的世界是不断熵增的过程,你根本掌控不了,你可能会突然碰到棘手的事,或是和糟心的领导、同事相处,你可能面对疾病或失去心爱的人,但你无能为力,你只能不断调适自己的内心,重构自己的认知,从而去寻找内心的平和。第二个理由是人格升华,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共情能力等等,当一个人的内心越加丰盈、平和,人就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善”的品质,“爱”的情感,人会更多地正能量地作用于这个世界,影响周边的人,这就是人格魅力。

我们往往在外界遇到困境时,才会关注到自己的内心;还有一部分人,内心是天生敏感的,容易把潜意识里消极因子投射到外界。简而言之,只有当我们内心觉得不服舒时,才会去关注我们的内心,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如果我们在内心产生了问题还没有注意的话,那么恶化成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就会极大概率地发生。(别太过担心,人的内心有超强的防御和修复机制)

在逆境里去思考生命的意义。这句话我们应该听过很多次,这句话的完整逻辑应该是这样的,逆境让我们的内心产生的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这些情绪不能简单用好和坏去理解,关键不能过度),这些情绪让我们不舒服,让我们难受,我们开始要审视内心,开始重构我们的认识和内心秩序,从而达到内心平和。所以,无论是从内心去追求秩序还是借助外界的力量激发正面情绪,最终都要通过内心秩序的重构达到应对挫折,过好生活的目的。

论述了这么说,那怎样才能通过内心的平和去达到高质量的生活呢?每个人到达彼岸的方式都有很多不同,但最终往往是殊途同归。就我个人理解,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是在平凡的日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比如,时刻保持内心全然的觉知。觉知是一种不带任何评判的接纳,接纳内心的负面情感,接纳产生的原因,当我们对内心开始觉知和接纳时,伤口便在疗愈。不要试图让自己去分析或评判自己的内心以及影响内心的事件,我们有限的认知不可能解答所有的问题,而我们又往往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里,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内心的情绪,然后做正能量的事。还有就是,正确处理内心与外界的关系,保持身体健康、爱上阅读,亲近大自然,无条件去爱和接纳我们的家人,承认我们的平凡等等。

最后分享三条心理学家荣格的名言: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

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