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誇聰明,多誇勤奮


有句話是不少家長慣愛說:“我家孩子腦子聰明。就是懶。他要肯學習,學習成績肯定好。”這話糟糕在哪兒?它會讓人爲了保持聰明,爲了保持心理上的高姿態,而放棄了努力和勤奮,甚至杜絕讓自己顯得很用力。我們還有一個詞語叫“勤能補拙”,也是類似意思。似乎只有笨拙纔是需要勤奮去加持的。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需要費勁兒。以至於有些孩子會爲了呆在自己的聰明裏頭,本能地抗拒勤奮,以及輕視勤奮。

當然,也有的父母知道勤奮的重要性。然而,他們讓孩子變“勤奮”的方法,就是去指責孩子的不勤奮。比如,經常見到有家長批評孩子:“你呀,就是太懶!”“你對自己的事情一點兒都不上心!”還有的經常抱怨自己孩子“太貪玩”,諸如此類。這樣的話,是種很消極的心理暗示。很容易讓孩子誤以爲,自己天生就是“壞胚子”。

勤奮的確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想讓孩子變得勤奮,其實不必繞遠路。推薦一個方法,當發現孩子勤奮努力的時候,就誇他,當孩子不夠勤奮的時候,就忽略。比如,可以誇他不賴牀、勤快;誇他看完書愛思考;誇他表達出來的某個觀點有意思……

當然孩子不是永動機,誰家娃也有鬆懈的時候。請允許他有放鬆的權利,同時忍住去批評孩子的那個慾望。我知道,這個時候,要家長管住自己評判孩子的那個衝動的確很難。但是,孩子值得你付出這份努力跟剋制。這是一個積極的催眠過程,親測有效。

當然,除上述方法以外,父母還有很多其他能做的事,譬如:給孩子一個安穩、規律的成長環境;早早給孩子一個鬧鐘,教會他時間管理;父母親身做好示範,早睡早起等等。規律的生活習慣,也會遷徙到學習當中去。

最後,也是我最想說的一點:關於學習,父母的確需要給以一定的支持和輔助,但永遠不能比孩子更着急。哪怕你日常陪讀,也時刻需要牢記,孩子纔是學習的主角,你只是一個協助者、陪伴者。萬萬不可把自己變成指導員,變成監督者,變成裁判。父母陪伴的意義在於,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獲得幫助和慰藉。幫助完了,我們也就該撤退了。總之,如果孩子對學習比你更着急、更上心,那麼你就是成功了。如果總是你比孩子着急、更用力,那麼就是你越界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