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去學,而是去做

我們念小學、中學、大學...甚至博士,花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來學習,其實都是在爲將來某一天,做準備、做積累。

這會讓人有一種思維慣性。一件事開始前,我們總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總是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學習準備。

但是,這種工程量巨大的準備,往往會擠壓一個人的信心,消磨一個人的鬥志,最後那件事根本就不曾開始過。

你不該對這個觀點持有疑問。就拿寫作這事兒來說吧,有多少人學了寫作課程後,仍然沒有寫出一篇文章?

應該不少吧?我問過學過的人,他們的理由是:還沒掌握足夠多的寫作知識和技巧。

可是,如果你問他們,什麼才叫“足夠多”?相信他們自己也根本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因爲“足夠多”只是逃避行動的一個合理藉口。這會讓你持續處於學習階段,而不是行動階段。

學習是輸入,沒有結果體現,也沒那麼殘酷。而行動,就要接受現實的審判。這意味着你可能會失敗,也更有可能會看清自己原來一無是處。

這些都會增加你行動的負擔,讓你只想處於準備狀態。

所以,如果你真想精通某樣東西,儘管去做吧,而不是去學。

我不是否定學習的作用。我以前說過這個概念,知識分爲顯性和隱性兩種。

顯性知識可以提煉出來,用語言、文字或者動作示範給你看,但顯性知識對一個人精通某項技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而真正起大作用的是隱性知識。

但是,隱性知識卻只存在於你的五蘊之中,你能感知,也能運用,可是很抱歉,就是無法傳遞給他人。你只有在行動中,才能讓隱性知識得到積累。

我可以說一個祕密:我文章中很多的想法和構思,都是在寫作的過程中才出現的,而不是事先準備好的。

我甚至不知道這些想法和構思是怎麼來的,就是寫着寫着突然就跳了出來。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感受,其實很多作者都這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