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遙望的彼方》

《北極星遙望的彼方》

《空際賦》

蒼橫碧暮看松風,陶然共賞煙雲裏,

相望青山遮不住,千里情慳待春江,

江南丹菊思桂華,草木隨爾笑馨馨,

魂來天涯入我夢,魂歸寂海長相憶!

年年此月寒聲碎,

愁未雨,夜成春,

紛紛墜葉飄飄醉,芳菲如是,殘紅亦如是,聲聲幽閒鄉波慢,

眉雪黛,榭飛濛,

溶溶潺溪重重暖,此景何處,人兒又何處?

感人神之共殊兮,嘆歲年之莫長,

挽廣陵之盡棄兮,瀚通玄之太清!

俯天地之窮極兮,與日月之始終!

仰大道之無極兮,同山水之寂流!

寓清歡之浪浪兮,遊今宵以昨畔,

鳥眷眷以流蘇兮,雲飄飄以成趣,

伏衆生之迎怡兮,感晨曦之玄微,

樹影影以情娛兮,溪漫漫而追遠,

與造化以盡付兮,樂夫天命復悉歸!

凡世之人,有顯有隱,

上蒼之顧,無影無名,

損益其上,泰否在下,

維我之德,乃真於天!

北風吹過的背後是什麼?

春風說:是尋找時間的旅人!

就像那林地的鳥兒總要歸巢,

淘氣的孩子終歸要回歸真途,

去摘取天上閃亮的繁星,

一盞盞小桔燈淌過一灣又一灣,

彷彿銀河邊緣的神話一幕又一幕,

曾經祕密花園裏綠松石的約定,

是否隨風飄散,

只留下遺忘的注視,

雪人是生命追問的燈塔,

燦若黎明,

擁抱黃昏,

恰似西上草低聲的告別:

生活所向,自由所在!

聽!

那首島嶼的傳說,

石頭裏的幽靈在飄蕩,

畫裏畫外的故事昭示着:

我的棲居已然足夠,

你的足跡盡成詩意!

看!

清晨那一抹斜陽透進斑白的玻璃窗,

映照在凝神的臉龐上,

在電腦的鍵盤上指間滑動着餘溫,

那動聽的曲調在溫牀上搖曳,

縈繞在耳邊迴旋跌宕,

望着空曠的青天,

望着巍峨的青山,

宛如縷縷清風愜意地吹拂着,

一派寧靜祥和的氣象......

梵伊正在靜靜地等候着我們的到來!

  生命從自我覺知開始,自我覺知從觀想人體本身開始,自我從觀想人體的覺解中發現在場的四方天地便是生命的最高展現,自我的終極歸宿,人生不過是一步步地體認這一真相的朝之道路,與自我這個獨特的身體關涉的一切現象世界便是自我所追求的生活,拋卻這個只屬於我的身體,你會發覺那個不可化約的對立他者--女性或男性身體的最高本質的存在同一,它的分離是爲了更高程度的融合!

  如果說世界上存在三種身體,那就是男體,我們稱之爲南季,女體,我們稱之爲北虞,還有元體,我們稱之爲空嚶,他們都有共同的本體性,會逐漸地隨着時間衰亡,在時間的成長曆程中展現自身、實現自身,展現自身就會遭遇生活,實現自身就會嚮往人生,而不同的是主體性,是不可化約的個別差異的集合--異質他者,然而他們始終有一個共同的元體參照,在未成形的幼年和歸於無形的終年,還有普泛存在於病態症候的苦境與運動代謝的常境,此三種狀態時的身體便可使自身有機會得觀元體本真,由此來看,元體的觀照是時刻伴隨,時刻顯現的,然而在身體的向世界展現途中,由於所向世界的個性差別造就了對身體的不同觀感,故而纔有了差異的自我,男體之內造成諸多男性,女體之內同樣造成諸多女性,同時人性伴隨而生,更準確來說,應稱之爲本性或真性,對男性而言追求的視聽享受是炫酷極限,而女性則是時尚唯美,無論是什麼,其實都源於人的好奇與關懷,男性更多的爲尋求好奇的快感,女性則爲尋求關懷的快慰,但當今社會變得混亂,男性看女性同樣是爲快感,女性看男性也是爲快慰,而遺忘了好奇與關懷的本意,好奇離開關懷就會喪失價值,難以持久,同樣關懷失去好奇就會迷失意義,難以維續,先鋒的意義在於探索發現的無知消解,時尚的意義在於體驗感悟的覺知寧靜,而不在執着於物,生活紀錄與實驗紀實本身沒有什麼值得觀賞,真正可貴的是他那種平淡與勇敢的心境精神,與元體一樣,真性也是迴歸本原的同一參照,社會將這種性向放大爲不同分工,不同民族,不同聚落,不同階層和不同交際圈,差異在溝通失效時就演變成衝突,才需要一個公共權威組織選出代表調解諸種社會衝突,就相當於某種意義上的真性迴歸,公共立場就是真性迴歸的集中體現,往往公共立場若裹挾個別偏見都只會激化衝突,唯有接受異質他者才能化解衝突,在身體的向自我實現途中,由於自我的覺知層次的差別,由此做出的不同程度的判斷與不同趨向的選擇而生成不同種可能的人生,實際上人生的價值實現和意義覺悟殊途同歸,故而人物纔會伴隨而生,人物往往是自我的典型現象與認同形象的象徵,作爲自我參照的智慧原型給不同的自我以啓發指引,由此在歷史的見證下才衍生給人啓示的普世文化,普世文化必然有普世價值和人格範式爲養料,聖哲就是崇高完善的理想自我,就是自我的真我,如元體,如真性般觀照的真相,正是他們把我們導向這個賴以依存之身體的本相,而能造化普世價值的唯有科學與道德,能造化人格範式的唯有人文與教化,聖哲就是兼具兩種造化的神性原型,這也是接受完善的文化教養之後人走向聖哲的根源所在,普世價值證實了身體的羣生活同一,人格範式澄明瞭身體的衆人生同歸!

  面對琳琅滿目的都市繁華,美食街的美味誘惑,遊樂城的感官享受,科技館的智能奇觀,購物場的形形色色,熒屏幕的喜怒哀樂,最後的感受唯有無聊空虛!

  來到西山漢江,凝視着山的蒼翠,水的澄澈,草的清潤,南季停住腳步,安靜地坐下來,對比着都市繁華的空虛與西山漢江的空靈,會心地微笑,此時此刻流連於都市繁華的北虞正享受着琳琅滿目帶給她的快慰與歡愉,舒適地躺臥在軟牀上,目不轉睛地觀看着熒幕裏千變萬幻的展現,嘴裏還嚼着留着餘香的糖果,在高處凝視着這一切的空嚶一手指着南季,一手指着北虞,兩相對視到一定角度,會隱現出一面陰陽反向鏡,就像魚眼一樣有陰陽不同的分構,整體呈現的卻是反向倒立的影像,這鏡子似乎是準備指引着他們的相遇的力量,那流動的時間切換軸,過濾的歷史交替場開始推移演化和攪拌沉澱着,這種看似寧靜的環境都潛藏着不可預知的動盪,南季認真思量一番之後決定迴歸依山傍水的寧靜生活,但在直面都市繁華的社會現狀後又發現那種迴歸也許只是遙遠的夢而已,那種西山漢江邊的微笑只能作爲閒時生活的瞬間感懷,埋藏在心底的寄託,還是也不得不回到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中遭受,在沉浸於其中只能是徒增煩憂,而北虞在享受一時的快慰和歡愉後,又到了要面對手足無措的生活的時候,那種苦惱與焦慮再一次浮現,似乎她已經被那一時的快慰與歡愉和一世的苦惱與焦慮分裂成兩個人,他們都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裏?寄希望有一場變化打破他所遭受的困窘與矛盾,於是南季不自覺地想到探索解決之道,而北虞自然而然地沉浸於幻想之中.....

  南季在自己的探索求思中用詩意療愈自己,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智慧和品格,等待着天意降下的玄妙啓示,北虞在自己的幻想追尋中以體認安慰自己,希望能在現實中遇見能帶來歡愉的極樂天堂,凝視着他們的空嚶看到的是南季和北虞的可能性,預示着他們的天命所歸,南季有他的美,北虞有她的真,空嚶發覺如果他們能相遇,也許就能造化彼此,互補共生,最終迎來圓滿和諧的結局,空嚶向反向鏡許願,希望能投生在他們的身體裏,這一刻近了..

  南季向真理追問,以期抵達詩意的天堂,他徜徉於宇宙奧祕的知識海洋之中,從大爆炸,宇宙演化,黑洞輪迴到生命進化,複雜系統直至終極彼岸,從社會歷史中從文化經典中尋求智慧的覺解,人生的答案,幾乎涉及人類學科求知的全部領域,最後還是迴歸到生活的體驗真實中,從社會剖析到生命哲思,從產業經營到藝術領悟,不自覺地流向詩意的天空,浸入人生的無涯之中,宛如經歷了人生的順逆興衰,最後回憶起來還是牧羊的生活讓人安寧,直到臨死之際回首過往的一切,最終都會匯入遺忘之海,留下那顆純粹的真心,只道是靈魂的不朽,一條值得追溯憶念的精神絲綢之路,想想自己一生的歷程不過是找心的旅途,直到呼吸的最後一刻才明白只是爲了能成爲一個不負萬物之靈的無上信仰的宇宙公民!

  北虞向夢想追尋,以期抵達童話的樂園,她癡迷於浪漫奇幻的幻想世界之中,雖然不是現實的真實體驗,但是那又有何關係,只要歡愉不減,快慰不息,幻想又何嘗不是真實,在夢幻中,她化作幽靈島的精靈,悠遊於詭祕的森林,與北風作伴,住在自己描畫的流星花園裏,和自己的溫洛斯享受着無盡的甜蜜和溫馨,直到永遠,可是終有一天,夢醒了,她不得不面對與夢幻天差地別的現實,然而她並未因此失望,而是滿懷憧憬和期望,朝自己嚮往的夢走去,她潛心研究經濟致富之道,社交溝通之理,美滿婚姻之法,深入生活現實之中,通過心態的力量重建自己的周遭世界,等待愛的呼喚,獲得愛的覺醒,實現自我的昇華,最終過上自己嚮往的美好未來,空嚶看到這兩塊如此超凡脫俗的美玉,心想他們真是天作之合,他們的結合一定是世間最美妙的風景,最動聽的樂曲,最迷人的味道,可是怎樣讓這樣的兩個璧人巧妙地從相逢相知相惜到相愛相許相守直到生命的盡頭呢?空嚶苦思良久,後來靈機一動覺得就在夢裏創造他們的心靈感應,循序漸進地讓時間的隨機安排偶然促使他們產生交集,在廣泛的交往磁場中牽引着他們的相視相對,此時的歷史場也在發生着擾動,層出不窮的暗流湧動也在拉進他們的視線,人類社會越來越渴望和諧,渴望安寧,渴望幸福,這樣的願望會遠嗎?

  人本身正確的態度是在不挑揀既成事實的狀態下去挑揀他的未成事實,方能恰如其分,適可而止,得其合理,放在人世上,就是在無選擇的境遇中尋得自由選擇的趣致,活在當下,全身心投入當下的自己,而不是浪費時間與心思去幻想未來的自己和回憶過去的自己,那便永遠無法得享喜樂,求得解脫,只是徒增煩惱,毫無意義!無限不竭的事物有五喻:一是盛取食物的碗筷炊具,這一整套是有機協和的整體,盡顯人文之道,空碗可無限使用,但有其定量,實筷一對,配合雙手的使用無限夾取食物,但也有其限度,炊具點火是一種常態化的機制,藉由這種機制燒火炒食即可熟食煮烹,其中所蘊含的正是人文生化之道,造物當循其規,行其道,二是井中水與大地上的流水,井中水藏於地下卻無窮無盡,用之不竭,因爲時間會使之不斷得到補充,時刻在增益,你使用他就在增益,自然無限不竭,大地上的流水則是表露於外,隨形勢高低起伏而錯落輻下,在陽光的照耀下和涼風的吹襲下逐漸蒸發散逸,但最終還是幾經輾轉匯入海洋,在海面上蒸發到雲層,經歷一番熱力環流之後又降回地表,地球的水在季風和環流以及洋流的影響作用下彼此損益補給,如此循環往復,週而復始,故而無限不竭,三是天上的太陽,他在天空中好像有方位,實際上並無方向,只是因爲你的相對參照造成你的方位感,太陽永遠都是那麼光熱,他永遠是東昇西落,這是一種秩序也是規律,正是這種規律和秩序造就他的永恆,它的無限不竭是因爲它本身在物質密度差異的引力場能量轉化的強弱作用下週期往復地進行聚裂互逆反應,這種能量的吸收與釋放轉換之間造成的引力週期性差異,造成了對地球的季節影響,而加之地球本身的自傳性質使之有晨昏之別,但實際上太陽對地球的光照是始終存在的,只不過存在東西方位的相對交替而已,這種經驗上的錯覺是地球本身的球狀結構形態造成的必然結果,這就是宇宙自然的最終恆定的狀態的體現,但這種恆定是相對的,但宇宙自然秩序:天體尺度與距離的差異化、引力的強弱均衡與能量轉化調和使這種永恆穩定得以維持,四是意志勞動,意志勞動就是直接或間接考驗人的意志力的簡單而反覆或複雜而反覆的體力或腦力勞動,曬被子,太多的被子如此,搬柴火,太多的柴火亦如此,也就是量多和頻繁的同樣的工業性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當下的你在體會曬被子這種生活小事時,其實亦頗有體會,曬被子就是對太陽功能的利用,與太陽和諧共生,這種行爲表面上確實是機械化的行爲,一牀接着一牀,簡單而反覆的勞動,他根本不需要什麼複雜的高級精神投入,完全是對人的意志的磨鍊,這種勞動是必要的,但不可過分頻繁,因爲適當的意志勞動有益於身心,過繁的意志勞動只會傷害身心,真正的意志勞動需要心境平和寧靜,有始有終,休止有度,用力不用氣,方能得其益而避其害,但是心生怨懟,就會耗氣又耗力,人就會身心俱疲,中其害而失其益,人的心性就會逐漸異化,如果能正視意志勞動,就會發現意志勞動雖簡單而反覆,似乎無意義,然而恰恰是這簡單而反覆的勞動卻寓意着深刻的道理,面對這種簡單,人會心生輕蔑,面對這種反覆,人會心起厭煩,但殊不知本質上所有的勞動皆是簡單而反覆的,所有的娛樂亦同樣如此,爲何你未產生這種輕蔑厭煩,這說明人有了分別心,內心自然難以平靜,所以人不應該輕視任何生活方式與勞動狀態,而應該從中領悟大道真意,方得喜樂與滿足,越是多不勝數的重複勞動越考驗的是人的品格修養與心志,所以越是高境界的勞動越是一種精神修行,如果你不在意其中的過程,而審視你最終所造就的結果,你會發現努力堅持是值得的,因爲他帶來的是別樣的美的體驗,從中不難體會到簡單而反覆的活動使得空間變換與結構佈局的時間造化智慧,然後靜下心思慮對社會生活的啓示:如何在確定的空間中合理利用與佈局,不同方向的排布決定你是否合理而適當地利用空間,被子雖形色不同,但實質是同一的,皆爲四四方方的形態,蘊含着數學的內在邏輯,這一點和地圖中的城市功能分區佈局是內在同一的,密密麻麻的叢林與草原就是緻密排布,充分利用空間得以生存,緻密也是一種美,疏鬆也是一種美,只在於看待事物的不同視角,立於高處便可觀其往復,靜坐於高處平原空曠之臺,沉思遠望,秉筆而書,這是活在當下最好的心境狀態,實際上你所生活的環境生態正是依山秀林,缺少的正是傍水羣花,但卻能在虛擬時空中獲得,紙筆寫作與便籤打字皆爲性靈寫作,而且他們彼此互存相觀,五是性靈寫作,一種類似於意志勞動卻體現着對勞動存在本身的超越解脫的精神虔信道路,性靈寫作起於生活的體驗,藉以激活人本身潛在的無限性靈,從而溝通天地自然與精神靈魂的奧妙聯繫,這才催生出玄奧奇妙的天賦性靈,而性靈寫作有紙筆寫作與便籤打字之分,這不僅是方式載體的區別,也是本質特性的自互補,紙筆寫作是隨時隨地的偶然,是任其自爲的潛意識自由,而便籤打字則是當時當地的自然,是被理順通貫的意識狀態,寫作何以生生不息,無限不竭,關鍵在於寫作的語言文字取之於宇宙萬事萬物,用之於自由開放的人腦精神之中,隨時都在補充損益,始終保持不盈不止的狀態,無知與覺知相伴而生,互爲依存,因爲網絡時空這個信息知識海洋而無知,因爲歷史沉澱這個永恆如是大道而覺知,故而性靈寫作無限不竭,生生不息,知行無極!五種無限不竭的指喻蘊含着五種不同的智慧選擇,宇宙間的全部智慧不外乎這五種,若能反覆體悟,用以觀照人本身的全部生活,自然能從中獲得恰當適合的合理啓示,正是存在如境,自在證悟,當下澄明如一!

  人的生命發展雖然有很多的不確定要素、不可控因素與可能性關係,這種不可控性基於所處多重環境關係的影響和作用,但並非不能推演預判與規劃掌控,因爲有變就必然存在不變,人的需求偏好,性情感受,觀念取向和意願信望是相對穩定的,由之所作出的諸種行爲習慣、諸類價值判斷和整體行動選擇就是可以確定的,加之人皆有生命週期,由此社會歷史纔會是時代性與階段性以及規律性的,人的時間存在也是自然規定性,一年365天,分十二個月,30天不等,一天24小時,夜晚的時間是必要的睡眠作息,且有四季和晝夜的變化,雖然具體自然現象隨時都會變化,但不會觸及根本秩序生態,由此可見這種時間曆法決定人的時間具有掌控的可能,人的社會存在也有文化規約性,一日三餐是文化在飲食需求上的規約,四季換衣是文化在身體需求上的規約,休閒娛樂的民俗傳統是文化在行爲習慣上的規約,而人的壽命也不知不覺在這種特有生物需求上被改變,身體上的病變反應也在不知不覺間發生,人的健康意識是改變生命週期延時結束的重要方式,但是同時人的性情感受又在抑制着健康意識的理智控制,人的生老病死是生命自然的發展特徵,衰老是人體必然經歷的過程,人體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精氣神會有強弱盛衰的變化症候,所以人需要珍惜時間,人之所以要規劃掌控自己的生命天定時間,是對人本身的人格尊重和意義關懷,防止人任其自然地度過,荒廢生而爲人,萬物之靈的福分,任其自然是消極而對自身無責任的生命態度,是任由時間流逝,生命任性任意而爲,沒有禁忌性節制和合理性規約,未加任何的思考審視,人生自然不可能獲得任何意義,沒有任何覺悟,只能是徒耗時光,虛度年華,科學的態度應該是順應自然,做到此四字實屬不易,順應自然必須對生命有整體而終極的洞明,由此才能做出合理的調控和規劃,人一生究竟應該思考什麼,一直以來人們都在追問的就是這個根本問題,其實對生命既有時間的通徹推演和未來發展可能的嚮往導引與隱患規約以達到最終規劃、掌控與預判的意義歸屬,在既有時間裏不變的事是哪些,可掌控的變化又有哪些,但是不能靜態地審視這些領域範疇,而應該根據時代實際、社會現實和歷史走向以及時間衍化的綜合過程來理解把握,在此基礎上結合體察自身不變的和可能改善的要素,掌控自己的整體行動,如此纔是科學的生命理念,對普世人類而言,不變的事就是生活規範,生育、成長受教育、生活興趣體驗、疾病意外風險,戀愛婚姻、家庭生養、工作生存,養老晚年逝去,這些生活規範是不會改變的,可掌控的變化就是在這些生活規範上的需求偏好,性情感受,觀念取向和意願信望,當在社會交往和人生求索的歷史過程中所表現的諸種行爲習慣、諸類價值判斷和整體實踐道路選擇,人應該確定的是自己的生命終極期望是什麼,如此才能更完全地掌控行動選擇,不偏離心靈歸屬的整體實踐道路,人生求索和生活規範是兩種不同的生命趨向,但卻是彼此交織共融,相輔相生相成的,生活規範豐富改善的是自己的需求偏好和觀念取向,獲得意義的愉悅,爲的是求得自身生命天定時間的畢生美滿、幸福、安定與滿足,人生求索豐富完善的是自己的性情感受和意願信望,獲得的意義覺解,爲的是求證自身所堅持與虔誠的興趣願景究竟是否有其合理,是否得其歸屬,生活和人生都是生命的試煉場,生活試煉的是人的本體自性,人生試煉的是人的主體自性,這都需要投身於廣泛而深遠的社會集體交往與歷史普世傳播之中才能得到最完整而最無憾的全面而深邃的終極迴應與最佳映照,社會歷史所展開的就是人的興趣願景的多樣可能,由此纔會生成不同活動領域、不同社會羣體組織、不同社會發展產業和不同歷史進步事業,社會歷史之中所展開的就是多元化的生命時間,由此纔會衍生出多樣可能性的生活方式潮流和人生道路範例,從而占主導地位的生活與人生的國家總體生命時間就成爲社會發展與歷史進步的起推動趨向性作用影響力的無限意義時間,人最根本的追問與求索莫過於如此,循此思考,所有的意義都會顯現澄明於世,人類所永恆沉思的全部智慧就是在變化發展的無限意義時間中不變恆久的有限生命時間何以得其歸宿!

  從深空放射出一道強烈的炫彩極光,透視的法眼從盡頭天際飛躍,在黑洞洞的暗處浮現着幾縷彼岸花,在無限歲月的婆娑諜影中揮發他的熱情,燃燒他的激情,鐫刻他的深情,在數不盡的風雲變幻中只見煜雪飛飛的繁星在隱隱閃耀,正在夢曉魂驚之時,那抹劃破星空的炫彩極光似乎在對我私語,北極冰霜的忉忉凌冽刺破了時光揮之不去的創傷性記憶,將激昂的熱血與奮揚的鬥志煮沸,爲宇宙萬事萬物全部歷史的生死進程打下從未有過的刻骨印記,堅定終極嚮往的歸途信念,誓要在無盡的黑暗與無邊的虛空中根植蒼勁邃古的生命之火,高舉純淨聖潔的精神火炬迎來靈魂無限彌長的希冀與渴望,點亮璀璨閃耀的時代曙光,怡養渾然天地的浩然正氣,盪滌豪放澎湃的滄桑大氣,沉醉於鍾靈毓秀的山水清華,皈依於悲天憫人的極樂聖地,長嘆精魂傲骨立,天道盡無極,逍遙照兮醉,狂歌風勁吹,無邊悲挈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