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并未如你想象的那样关注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的开篇、孔夫子短短的几句话就给我们道出了几个真理,且是跨时空、跨疆域、跨种族、夸信仰的。

学习要强调“时习”。

“时习”说的不是要时时刻刻温习,而是要不定期地温习,尤其是对一些经典作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境,读同一章节,感触、理解都是不同的。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每读一次,你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并不是说把书读一百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含义了,而是有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悟,这或许就是“时习”的本意。但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泡沫的太多,经典的太少,值得“时习”的确实不多。

这时,不妨多读读经典。

“有朋”,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往往是对那些有特别思想的人而言的,他们的思想往往不被大众所熟知、所理解,如果此时,有一个人理解你,支持你,你自然很开心,很快乐,所以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说的就是这个。如果你有这样的“有朋”,就好好珍惜。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看似对君子的要求太低了,其实不然。

现在经常见到不少人,在镜子面前精心整理、打扮,些许细微的“瑕疵”都不放过,你或许在想如果不处理这些许细微的“瑕疵”,可能会被他人发现,这即不礼貌,也使自己尴尬,也影响了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其实,你真的想多了,别说关注你这些许的“瑕疵”,甚至连你自己,他人都并未如你想象的那样关注你。因为现在,人连自己都关注不过来,哪有时间来关注你?

更何况要别人理解你,别人没有任何义务来理解你。别人不理解你,那是本分,别人理解你,那是爱你。而那些理解你的,在爱你的人,你却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一点都不重视,却死磕、纠结、疑惑那些没有任何义务的对你“知”的人,竟而“愠”,这不仅是傻,更是蠢。

所以,“人不知”不应该是一个条件,应该是一个意识。但就是这,很多人也做不到,这或许就是人性。所以,孔夫子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只要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就可以算的上君子了。

这真是有意思。

孔夫子对人性的理解,远远超过他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