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早春綠茶的常見認知誤區(一)


    早點吃了塊兒稻香村的自來紅,有點兒膩!想起了我的綠茶最愛,也是我私房綠茶三兄妹中的大哥,“金石冽”---明前野生顧渚紫筍茶。



  一杯明前的野生顧渚紫筍茶,如啜甘露,體感強烈,它茶無出其右。大家知道,茶聖陸羽寫過一本《茶經》,這個茶經實際就是以顧渚紫筍爲藍本來寫的。所以愛好飲茶文化的朋友,您要想讀透茶經,就一定要喝喝顧渚紫筍茶,好好體會一下陸羽所說的,“上者生爛石..紫者上..筍者上..葉捲上”這些含義。

    看着杯中鮮活舒展的葉片,引起了我對早春綠茶的一些思慮。



    大家都知道,這個早春綠茶,是很好喝的,尤其是明前茶。但是現在茶消費市場上,很多茶友對早春綠茶形成了一些錯誤觀念,我大概歸納了一下,主要就是三個方面:越早上市的綠茶越好;越綠的綠茶越好;最後呢,綠茶要用低溫水泡纔好,我指的這個低溫水是很多人宣傳的75度到80度的水。他們給出的理由很逗,說這個早春綠茶很嫩,如果你用高溫水泡就會破壞茶內的維生素c,把茶給泡壞了。

  先來說說“越早上市的綠茶越好”,這個首先就不對,爲什麼呢?因爲對於茶葉生長的環境來說,大家首先要有一個概念,就是從氣候條件劃分來說,每500公里算一個氣候條件,每500公里之間的地域他們都會相差一個節氣。所以說早春茶,那得看它是雲南的還是河南的,是貴州的還是蘇州的,要去分析,不能完全用明前這個概念來作爲劃分標準。還有一個常識,就是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氣溫就會下降0.6攝氏度。那麼越是生長在高山的茶它採摘的也就會越晚,它上市的時間,也就會越晚。而好的茶一般都是生態好,海拔高。同一緯度條件下提早上市場的很可能是大棚茶,或可能打過藥的茶。

  第二個問題是,通常大家都認爲“越綠的綠茶越好”,實際不完全是這麼回事。嫩綠微黃纔是好的早春茶的特徵(安吉白葉綠茶另當別論)。比方說真正的西湖龍井顏色是糙米黃色,不是純綠色。那爲什麼有那麼多純綠色的茶在市場上呢?這就是商品經濟下祭出的的低溫殺青工藝使然。低溫殺青是爲了保持茶的綠色,使它看上去很鮮豔,很醒目,很漂亮,吸引人的眼球。現在咱們市場上有些人,爲了降低成本,就使用了低溫殺青的工藝。低溫殺青使得茶葉中低沸點的那些青草氣的物質,沒有從茶葉的鮮葉中揮發出去,那麼通過開水浸泡,它們就融在了水中,進而形成對胃的刺激。



  舉個例子,咱們在家裏喫涼拌芹菜,爲什麼要焯一下才喫?爲什麼不喫生芹菜,因爲生喫芹菜傷胃。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或者你炒着喫,是吧。這是幹什麼?炒菜實際就是殺青,這是跟茶葉殺青的道理一樣的,就是讓植物內低沸點的刺激性強的物質揮發出來,把它炒熟了,你喫到胃裏面,就不傷害你的胃了。但大家要知道傷胃是有標準的,即使是炒熟了的芹菜,您一頓飯喫兩鍋照樣傷胃,因爲這個量太大,濃度也太大了,超過了胃的正常消化能力。現在您應該明白了,低溫殺青的茶是傷胃的。高溫殺青的好茶不傷胃,但前提是要把握好一定的濃度,好茶一天您喝五十泡照樣會傷胃。所以大家一定要記住個量跟度的問題,要把握好它們。飲茶量跟度的把握問題,大家可以參考耕而陶前面寫過的文章《健康飲茶,謹防忽悠》,記住裏面說過的每天干茶總量不超12.5克即可。

版權聲明:本文爲簡書作者“耕而陶的茶”原創撰寫,歡迎茶友在簡書上轉發,交流茶知識。

但,任何單位、媒體、個人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違者必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