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端妃:實力贏家,會把生活調成靜音模式

《甄嬛傳》裏,若論起後宮的“贏家”,端妃無疑是最大的那個。

甄嬛雖然最後貴爲太后,但一路走來,從少女甄嬛到鈕祜祿甄嬛,相繼失去愛人、姐妹、真性情,也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代價不爲不慘重。

端妃,是被戲稱“一滴血撐到最後”的“最強輔助”。

從一個被人忽略的病秧子,到首屈一指的皇貴妃,端妃身上最大的特質,是“靜”。

咋咋呼呼的場景裏,從來見不到端妃的身影,非要參與的熱鬧宮宴,她也只是例行公事般稍坐片刻便告辭。

宮裏女人的愛恨嗔癡怨,在端妃那裏不是不存在,而是被隱藏得不露痕跡。

第一眼見到甄嬛時,端妃看到其模樣與純元相似,沒有任何接近與試探,便選中甄嬛是自己翻身的寶藏。

她沒有談條件,而是先拿出自己的誠意,幫甄嬛在先。

甄嬛身陷用木薯粉毒害溫宜公主一事,久不露面的端妃站出來爲甄嬛證明清白。

她作證的可信度就在於,自己不摻乎後宮事,和甄嬛也不熟悉,不存在偏袒因素。

第二次,是富察貴人小產一事。

所有人的注意點都在失子的富察貴人和得子的甄嬛身上,端妃則在案發現場找到了物證,引松子發狂的富察貴人專用香粉。

端妃撿到物證,既沒有交給皇上,也沒有交給關心皇孫的太后,更沒有給直接受害者富察貴人,而是悄悄給了甄嬛,作爲友情提示。

這兩次,都是甄嬛欠端妃的人情。

用行動爲彼此的關係搭橋,可不就是越走越近嘛!

後宮裏的人有心計的多,但數得上的聰明的卻沒幾個。

同樣是聰明——

甄嬛的聰明是高調的,惹人注目;

眉莊的聰明是感性的,關心則亂;

曹琴默的聰明是狠厲的,讓人提防;

端妃的聰明,則是大道中庸的,恰到分寸。

安靜做事,低調做人,是端妃的處世之道。

富察貴人小產而甄嬛又查出懷孕那一集,華妃怨怒地跑到端妃宮裏發泄。

華妃二話不說,上來就給端妃兩記耳光。

當時端妃是這麼說的,“多少年了,你每次發脾氣闖到我宮裏,都是這樣的架勢。”

可見,這樣的折磨,端妃暗裏經歷過多少次,多到早已習以爲常了。

華妃說,當時在王府就端妃與世無爭所以自己纔信她,喝了她親手端來的名爲安胎藥的滑胎藥。

華妃滑胎一事,做局的人是太后和皇上,端妃也是被算計的局中人,是個背黑鍋的。

爲什麼華妃把賬算到端妃頭上對她百般凌辱,端妃不解釋,也不求助太后和皇上呢?

因爲端妃聰明,知道“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個真相。

太后和皇上的局,是意在端妃和華妃兩位將門之女,既然已經是一枚棋子,不妨做個有利用價值的,守口如瓶。

後宮女人最大的價值,是生育價值。

任你再美貌,倘若沒有生育能力,就是一支沒根的花,長久不了。

華妃滑胎後,灌了端妃紅花,導致端妃永久不能生育。

因着孃家勢力大,端妃才保留着名譽位份,實際不再有任何恩寵與實權。

皇上並沒有因爲端妃替自己背了鍋而心懷愧疚,否則也不會多年不理不睬。

比起Ta人,端妃有很強大的忍性。

被華妃折磨,忍;被皇后打壓,忍;被皇帝遺棄,忍……

“避世”,成了端妃最大的保護傘。

有一件表面看來很奇怪的事:華妃在世時,皇上從未去過端妃宮裏。華妃死後,皇上又是去找端妃說心裏話,又是在端妃宮裏留宿。

其實,表面的奇怪,卻是內裏的功夫。

因爲皇上藉端妃之手算計了華妃,所以每次見到端妃總免不了內心膈應,芥蒂由此而出。

等後來再和端妃相處,卻發現端妃對此事絕口不提,既不對皇上抱怨,也不替自己叫屈,像從未發生過此事一樣,徹底翻篇。

端妃心裏真不怨恨嗎?並不是!

華妃死後,皇帝追封她的諡號爲“敦厚”。

端妃卻冷笑着一語道破,“皇上這麼做,無非是不想讓人非議他的刻薄,給自己一點顏面罷了。”

皇上什麼秉性,包括喜歡純元風女子、喜新厭舊、多疑無情,她都知道,但這並不妨礙皇上依然是她的心之所繫。

皇上內熱上火,只有端妃看出來他嘴脣乾裂起皮,勸他喝些菊花茶。

皇上意味深長地拍了拍端妃的肩膀,僅這一個行爲,端妃回味了好一陣子。

包括槿汐與蘇培盛的戀情曝光,端妃出面勸解是幫甄嬛,但也是幫皇上保住蘇培盛。

槿汐自然無可厚非,但蘇培盛如果真對皇上可有可無,皇上又何須爲之煩憂並在深夜特意找自己商量?

她對皇上的愛是真的,怨恨也是真的,只是都像前言所說,一切情感都被安靜所封印。

《甄嬛傳》這部劇,從頭到尾沒有一句爲湊集數而生的廢話,端妃之語更是如此。

在甄嬛的六阿哥弘曕被滴血認親那一集,皇后極力主張滴血一事。

當時的甄嬛雖強裝鎮定但神情中透露着驚恐與慌亂,端妃僅打眼瞟了一下,便出面發言,“這法子斷不可行,皇上龍體怎可損傷!”

她的話,明面看不是爲甄嬛而說,看似意在保護皇上,實則是袒護甄嬛。

作爲甄嬛黨的一員,此時一旦甄嬛倒臺,皇后黨勢必容不下自己。

要是直言,甄嬛人品如何好、甄嬛對皇上情義有多深、勸皇上相信甄嬛等,被懟是必然的。

她另闢蹊徑,以皇上的龍體爲第一,任何人都不敢非議。

當皇后在水中加入白礬的真相被揭開,端妃隨口一句,“是啊,您已經是皇后了,還有什麼不滿足呢?”實力補刀皇后的貪心與虛僞。

回顧劇情,端妃的每次出現,都是故事的轉折點。

一、溫宜週歲之時見到甄嬛,只此一眼,便暗中選擇站隊。

二、木薯粉之事,幫甄嬛解圍,明示敵友身份,組隊成功。

三、以“不癡不聾,不做家翁”勸解皇上,幫甄嬛解救蘇培盛和槿汐。

四、連同敬妃一起,幫甄嬛利用腹中之子小產一事,扳倒皇后。

五、皇上駕崩,再次陷入病重,避世以保全福分。

端妃的每一步都有計劃,但又總能巧妙地把自己置於計劃之外,高受益,低風險。

衆所周知端妃身子不好,但她的身子好壞也總和時運有關。

華妃在世時她在病中,華妃死後她的身體便好了,不僅能出席活動和甄嬛黨的姐妹嘮嘮嗑,還能撫養溫宜公主和協理六宮。

皇上駕崩後,原本好端端的端妃再次陷入病中,而且是病重,再不露面。

她的病,是收放自如的。

來看下結局時的狀態——

皇上的死,是突然的,心細如端妃怎能察覺不到問題所在。

孫答應和那狂徒的桃色事件爆出後,端妃爲替皇上的病情考慮主張隱瞞此事以免驚到皇上。當時的甄嬛又下令封鎖該消息,並且任何人想見皇上都得先通報自己。

這樣的嚴密控制,爲什麼孫答應事件還是被皇上知道並且因此而病情惡化了?

端妃心中是有答案的。

皇上駕崩,木已成舟,整個後宮乃至前朝都是甄嬛的天下,不如不去捅破這層窗戶紙,假裝不知情,犯不着再去以卵擊石。

皇上去後自己心無掛礙,皇貴妃之位足以保全自身和母家,另又得溫宜旁,餘生已別無所求了,端妃的靜音模式再次打開。

朱元璋曾經寫過一首《詠竹》

“雪壓枝頭低,雖低不着泥。

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這首詩的志向與境界,對端妃再合適不過了。

端妃的居所,名爲“延慶殿”,延後再歡慶,恰如其韜光養晦的一生。

先種下自己的種子,莫管Ta人的果實。

這兩年,曾經酸酸甜甜的女孩兒張含韻復出之後讓人大大驚豔了一把。

記憶裏她是個比傻白甜還稚嫩的小姑娘,一度消失了很多年。

忽而有一天看到她參與的配音節目,聲音效果簡直神還原。

等到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又發現她的唱功大有進步,聲音嘹亮甜美不造作。

再往後,她又憑藉一曲古箏,驚豔四座。

“寶藏女孩”,當之無愧了!

生活是一個大舞臺,沒有人能一直站在舞臺中間享盡所有燈光與華彩。

我們要做到的,是既有站在舞臺中間的能力,又要創造能站在舞臺中間的機會,更要在還沒輪到上場的時候,專心自己的技能,心無旁騖去拔尖兒。

曾經以爲安靜是一種狀態,其實它是一種能力。

有能力的人,纔有足夠定力安靜下來,人與事皆不能擾之。

不必張揚,何須張揚。

不妨把生活調成靜音模式,不叫屈、不抱怨、不自滿,做故事最後的那個實力贏家。

你若光芒萬丈,生活何處不明亮!

——枕藏

*本文由枕藏原創。更多文章,記得點贊加關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