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原生家庭》讀書筆記

從心理學角度講,在好的原生家庭中,父母應該努力滿足孩子的4種基本心理需求。 第一種基本心理需求:關係需求。 如果孩子的關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就會對他的心理發展產生各種影響,並造成傷害。

孩子受傷害的程度與被忽視的程度緊密相關。除此之外,還與孩子的天性有關,是大大咧咧,還是特別敏感。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終決定情況的嚴重性,可能孩子只是出現輕微的自我價值感受挫,也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

同樣是關係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關係能力遭受了破壞,但具體表現卻有三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孩子長大後變得孤僻,拒絕與他人建立關係,或者阻止某種關係的產生,成爲孤獨的局外人;一種是孩子長大後建立依賴性很高的關係,過度依賴伴侶或者其他人;第三種表現爲以自我爲中心,攻擊他人,破壞和摧毀一切正常健康的關係。

第二種基本心理需求:獨立和掌控需求。 即使年紀很小的孩子,也渴望自己動手,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或者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求獨立,渴望掌控感。 孩子獨立發展的需求經常會受到父母的阻礙和打擊。那些控制慾很強、保護欲旺盛的父母會給自己的孩子規定許多條條框框,最終影響孩子的獨立發展。

孩子也會在成長的過程中內化這種不安全感,以及父母的過度控制。這樣的孩子可能在以後的人生中經常受到限制,因爲他們非常質疑自己的能力。 另外,那些出於好心而幫孩子掃清人生障礙的父母也在負面影響着孩子的發展。他們的孩子就算長大成人也並不獨立,非常依賴父母。

另一種極端的情況是,他們會走向反面,跟自己的父母決絕地劃清界限,想要獨立自由地生活,極力想要控制並實施權力,這或許就是孩子叛逆的根源。

對於上面這兩種情形,有一個比喻很形象,也很恰當,說如果一位父親是消防員,那麼他的兒子常成爲兩種人:一是像父親那樣,成爲消防員;一是對抗父親,成爲縱火犯。

第三種基本心理需求:快樂需求。 孩子的另外一種基本心理需求是追求快樂。成人也有着相同的需求。感受快樂的渠道多種多樣,比如說喫飯、運動以及看電影都能給人們帶來快樂。快樂和不快樂之間的關係是十分緊密的,它們也是我們動力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

簡單來說,我們一直都在追求快樂,克服不快樂,即以某種方式滿足我們的快樂需求。原生家庭中快樂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孩子就會用更長的時間去追逐享受,以彌補缺失的快樂,其時間的長度很可能會延長到成年,甚至一生。

第四種基本心理需求:自我價值和渴望被認可的需求。 原生家庭中被認可的感受會形成一種自我價值感,並將影響我們的一生。如果人們的自我價值感比較脆弱,那麼他對外界的認可需求就比較強烈。

相反,那些內心長期處在陽光小孩模式中的人,對外界認可的需求則相對較少。在原生家庭中,上述四種基本心理需求都會對成長中的孩子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陽光小孩和陰影小孩正是由此而產生並影響我們的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