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變法爲什麼失敗(黨史學習2: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和國際環境)

一、變法原因

中華民族具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歷史,但是在它悠久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與它伴同的是封建專制制度。在歷代的統治者眼裏,中國更是“天朝上國”,無需和蠻夷通聯,進而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到了近代這種自我封閉更加突出。和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時世界範圍內的資產階級正在高速發展。尤其是在英國等西方國家,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經濟的發展速度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期,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不僅僅給歐洲的人民帶來了生活上的改善,還給在歐洲產生了了自由與民主的思想,並進一步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實現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伴隨着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歐洲的市場已經遠遠滿足不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他們急需一個廣闊的市場來傾銷他們的工業產品。於是,歐洲各列強將目光一致的投向了一個地點:中國——那個具有廣袤市場的東方國度。在通商請求多次遭到清朝拒絕以及清朝農民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的情況下,西方列強便想用鴉片和大炮強行打開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這時的中國由於閉關鎖國的政策已經和世界尤其是西方列強有相當巨大的差距。與西方列強的數次戰爭中,中國大多以失敗而告終,即使偶爾勝利也會簽訂不平等條約,“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這句話是對當時清朝最形象的描述。與戰爭失敗伴隨而來的,便是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放開市場,這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一步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持續了長達近一個世紀。其中導致維新變法最直接的原因便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往清朝的失敗均是與歐洲列強,但這次確是中國一直認爲的附屬國——日本,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失敗也極大的刺激了當時的清朝統治者。

二、變法方式

自從鴉片戰爭失敗後,面臨亡國的危機,國人開始走出故步自封的大門,突破封建統治的制約,並開始一步步甦醒,衆多愛國人士對當時的時局進行反思然後紛紛向清政府獻言獻策,想要變法以救中國。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康有爲憑着自己的那一套西方書本理論和率梁啓超等數千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請求維新變法的公車上書。康有爲在上書的《上清帝第六書》中明確反對清朝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極力請求維新變革,使國家富強起來。康有爲提出了以下幾點解決辦法:一是下詔鼓天下之氣;二是遷都定天下之本;三是練兵強天下之勢;四是變法成天下之治。他還指出前三項只是當前權益應敵之策,唯有第四項才變法成天下之治是富國強兵的根本大計。

在《上清帝第六書》中,康有爲列舉了世界各國興亡盛衰的原因以及教訓,充分說明了維新變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使光緒皇帝儘快確定國家的基本方針以及前進方向,光緒帝也希望從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吸取經驗,面對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清朝,也只有接受康有爲的建議進行變法。他通過對日本進行明治維新的經驗總結,提出了變法的三條綱領:“一曰大誓羣臣以革舊維新,二曰開制度局於宮中,徵天下通才二十人爲參與,將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設待詔所,許天下人上書。[i]” 【1】這三條之中最根本的一條便是第二條——開制度局,試圖以此排除守舊派官員的抵制以及干擾,發現並且選拔天下的維新變法之才,使維新變法的政策可以順利推行實施,以此來達到國富民強的目的。光緒帝也希望甲午戰爭戰敗中吸取經驗,面對這個已經搖搖欲墜的清朝,變法纔是唯一的出路。於是在西太后慈禧的默許下,在朝中大臣的答允下,光緒帝於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下旨頒佈《明定國是詔》,這件事也就是戊戌變法的開端。維新變法的內容主要包括了經濟建設改革、政治改革、教育改革、軍事改革幾大部分。

三、失敗原因

戊戌變法僅僅實施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撲滅了。究其失敗原因除了有封建階級和西方列強的大力阻擾外,維新變法本身的實用性也是值得探討的。

(一)廣大的人民羣衆始終都是被排除在維新變法之外的。無數的歷史經驗證明了: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廣大的人民羣衆從根本上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古往今來,每一個歷史階段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是由人民羣衆創造的,而生產力的發展也是由人民羣衆在日常工作勞動中推動的,人民羣衆是社會變革能否成功的決定力量,人民羣衆是進行社會變革的主力軍。

維新變法的領導者卻沒有動手發動人民羣衆。他們從變法的開始就站在反對廣大的人民羣衆的立場上來,他們也不敢奢想依靠廣大的人民羣衆來推翻封建階級統治來建立資產階級政權,而是寄希望於封建統治階級能夠向資產階級讓一點步以及西方列強能夠對中國的資產階級給予支持,進而實現資產階級專政建立資產階級國家。因此康有爲在變法時只是涉及到了社會的上層,出於各種對廣大人民羣衆警惕的原因,維新變法本身的思想並沒有在廣大的人民羣衆中傳播,這使得維新變法失去了來自廣大人民羣衆最強有力的依靠。

(二)資產階級改良派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此時的中國的資產階級經過初步的發展開始登上舞臺,這是百日維新發動的經濟基礎,但是當時的中國資產階級受到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雙重壓迫導致中國的資產階級較爲軟弱,並不具備進行維新變法的能力。

而且資產階級由於其本身的歷史侷限性,以康有爲爲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認爲使清朝通過變法成爲資產階級國家,歐洲列強和中國的封建主義會同意並支持。因此康有爲和梁啓超等人認爲只要說服了光緒皇帝,便可以實行維新變法,使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政權成爲資產階級國家並富強起來。但他們卻放過了這場變法最大的阻撓者——封建統治階級,他們是當時利益的既得者,變法不同於日本明治維新的一點便是維新變法只會讓封建階級喪失利益,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是給予當時的既得利益者一定的讓步。所以封建統治階級是維新變法的最大障礙。其次就是當時的歐洲列強,他們並不願意看到中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並實現富強,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受損,所以要阻撓中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因此,維新派幻想以妥協退讓來換來本國封建統治階級和西方列強的同情與支持是十分可笑的。資產階級如此的軟弱與無能,使得變法實在難以繼續進行下去,變法當然也是被封建統治階級與西方列強共同阻止,變法結果也理所當然的是失敗。

(三)維新派的實際影響有限。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維新派因此打出了救亡圖存的大旗來喚起羣衆的愛國熱情。但是由於維新派認識上的不足,本身的缺陷,並且嚴重的脫離人民羣衆。因此,維新派能影響的基本人羣只有對當時的政治現狀不滿的資產階級化的地主紳士以及地主階級知識分子。

維新派通過組建一些組織把部分知識分子組織起來,並且把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的思想主張傳輸到這些知識分子中間去,希望能夠獲得他們的支持以推進變法。但這並不說明這些知識分子都是真正支持維新變法的,他們中的大部分也都是各懷鬼胎,甚至他們時當時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願意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與利益。袁世凱最初也是光緒皇帝和維新派認爲的維新變法的有力支持者,並將其視爲變法的得力干將,譚嗣同曾經隻身一人前往袁世凱的住所,說服袁世凱舉兵逼迫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同意進行維新變法,袁世凱也欣然應諾。然而,袁世凱看到慈禧等守舊派的勢力遠遠超過光緒皇帝和康有爲、梁啓超的維新派,他隨即向守舊派出賣了光緒皇帝和康有爲、梁啓超等維新派。隨後,以慈禧太后爲首的守舊派發動了宮廷政變然後大肆捕殺維新派人士。

(四)光緒雖然支持維新變法,但也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維新派皇帝,君主立憲制要依靠一個皇帝來建立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光緒只是把維新派當作與慈禧太后爭權的工具來用。在和慈禧太后的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光緒把維新派引以爲援,試圖藉助維新派的力量來從慈禧太后手裏奪得權力。

綜上所述,戊戌變法只是一場書生變法,將光緒皇帝和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幼稚與無能暴露出來。戊戌變法的資產階級改良思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衝破了封建主義的束縛,起到啓蒙思想的作用,但是並沒有在廣大的人民羣衆中得到傳播,所以不難看出戊戌變法的實際影響是相當小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