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打坐(八十五)不笑,不足以爲道啊

太上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

其實上士,中士,下士並不是絕對的不變的。人的一生中很有可能從下士轉變成中士與上士……這其中既有個人際遇和因緣的關係,也有自身對道的敏感度和理解的原因。年輕的時候大多數人們在繁華迷亂的大都市中打拼奮鬥,忙於生活和事業,他們的時間是加快的,腳步是匆忙的,道,似乎真的離的太遠,太模糊,太不現實。一顆忙碌的心,多事的心,糾纏於五欲六塵的心,無法接觸到自己內心深處道的信號。生活,是一樁樁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小事,是一個又一個的任務。眼前的利益雖然短視卻是可以抓住的,誰會去考慮看似虛無縹緲的道呢?所以,大笑之。笑它的不切實際,更是笑自己的無知。

老實講,我是很理解這種狀況的。因爲自己經歷了很多的階段,有時候還會主動倒回去體驗那些沒經歷過的事情。只有親身體驗了,才知其中的感受。對於下士而言,道的種子還在沉睡,它等待着被喚醒……。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既已聞道,便是有緣。爲何若存若亡?只因信心不足。道之一字,道之一事,還未成爲他們人生的主要目標。遇到逆境,可能會暫放手頭的事情,想起佛道之論,感嘆起生命無常,修行要趁早。一旦逆境去了,便會忘記那些所受的五陰之苦,重蹈覆轍起來。不過,信念從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熟的,所有人都會經歷從疑到信,再到深信的過程。疑,是正常的。信,也不過是認清了自己,決定了自己而已。走一條什麼樣的路常常由自己又不由自己決定。好在道無別,每一條路都可以走進我們的內心。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所謂上士,就是那些已經決定了自己要走什麼路,堅信了自己,認清了自己的人。事實上我從來不相信有那種無緣無故的勤奮,人,只會爲自己而勤奮。上士,頭腦清醒的人,不糊塗的人,知道如何取捨的人。

老子接着說,古語上雲(老子認爲的古語,於現代人而言更是古人之古人了,可見悟道明道者,古古便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很多時候修行與我們的認知都是相反的,是明道看起來卻像是不明的糊塗的樣子,進步的時候看起來卻是退步了,平坦的道途彷彿坑坑窪窪不好走。那些有深厚德性的人卻如低矮的山谷一般不爲人所重視,真正大白有功者卻表現出一副好像受辱的樣子,有德者總是看着有很多缺點,那些建立自己德業的人從不大張旗鼓到處宣揚反而像小偷一樣偷偷摸摸的做,質樸純真的人卻看起來沒有原則的樣子,真正的大看不到邊角,宏偉的事業總是要經歷長久的積澱……。這世界沒有什麼比道再廣大的了,它的音聲形象無聲無形又無名,正因如此它纔是廣大的。這世界也沒有什麼比道更無私的了,因爲道連無私的概念都沒有。

道就是道。所以道纔是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