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可太過於迷信自己的經驗,否則就容易自食其果

一個人不可太過於迷信自己的經驗,否則就容易自食其果。

在這個世界上,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處在變化之中。你以往的經驗或者可以成爲你的指路明燈,但絕對不會是百試不爽的萬能鑰匙。

墮馬者多是善馬者,翻車的往往也是老司機。

盲目的迷信經驗,生搬硬套,很可能就會老馬失蹄。

有這麼一個童話故事。

說的是一頭驢馱着幾大袋鹽渡河,一不小心跌倒在水中。鹽遇到水,立刻就融化了許多,起身之後,驢感覺無比的輕鬆,於是就將這事記在了心裏,得到經驗——東西遇到水就能減輕重量。

後來,這頭驢又馱着幾大袋棉花過河,想起上次掉在水裏,身上的袋子就變輕了。於是主動倒在河中。最後卻因爲棉花吸水的緣故,反而大大增加了重量,這頭驢不堪重負,最終溺死在河裏。

經驗確實很寶貴,因爲它可以讓人少走彎路,可以使人心眼開闊,能鑑古知今。不至於如新手一般戰戰兢兢無所適從。但是如果不能審時度勢,活學活用,反而會將人帶進泥潭。

有人打了一個很生動的比喻:不管是自己累積的經驗還是學來的前人的經驗,就像是炒股票,在某一個時間,它或許很值錢,可以讓你如魚得水。但是當過了那段時間,經驗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如若死搬硬套,想按圖索驥,不知道變通,很有可能還會讓你萬劫不復。

話說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猛攻劉邦,劉邦當時已經有些招架不住。某天,就問計於謀臣酈食其。

酈食其聞言,就想到了曾經商湯伐桀,武王伐紂之後,都給前朝的後人分封了疆土,後來纔得到了前朝後人的歸順。於是他就建議劉邦效仿此舉,分封那些被秦朝滅亡之後沒有立錐之地的六國後裔,以換取他們的效忠,藉此壯大劉邦的實力來對抗項羽。甚至項羽得聞此事也可能會接受分封前來稱臣。

劉邦聽後,感覺言之有理,於是就派酈食其帶印信準備去分封六國。

然而當事後劉邦將此事告知另一個最信任的謀士張良。張良卻直言說:陛下如果真要這樣做了,那陛下的江山恐怕不保。

劉邦聽後大驚,忙問張良何出此言。

張良就說:第一,以前商湯伐桀分封杞地給夏桀的後人,是因爲他有十足的把握可以滅桀。同樣的周武王之所以敢分封紂王的後裔,也是因爲他有把握打敗紂王,取下他的項上人頭。而今陛下可有把握滅了楚之項羽,取下他的項上人頭?

劉邦連連搖頭。

張良又接着說:第二,周武王攻下殷都之後,能給商人以重賞,大赦天下,重築聖人的墳墓,給智者大開方便之門;能將商朝糧倉中的糧食發放給飢餓的人們,把國庫中的錢財分給窮苦的人們;能將兵器收藏起來用虎皮蓋住,表示以後不再對天下用兵;能把牛趕到桃林,表示不再奴役人民……所有這些,以陛下如今面臨的形勢,可能做到?

劉邦更是大搖其頭。

最後,張良還說了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今天下志士背井離鄉跟隨陛下征戰沙場,乃是因爲他們沒有退路,想要有一個容身之地而不可得。而假如陛下分封了各國的後代,那麼這些隨你征戰的志士就有了退路,這些人有了存身之地,誰還會跟着陛下出生入死打天下呢?所以,如果陛下實施此策,恐怕陛下的霸業就會胎死腹中!

劉邦聽後,大汗都下來了,連忙召回酈食其,此後再也不提分封之事。

《鬼谷子》有言,鑑古知今。乃是借鑑前人的經驗,以往的經驗,藉此更好的看清和處理眼前的局勢。而非是像故事中的酈食其一樣照貓畫虎。

經驗豐富是好事,但若是一味照葫蘆畫瓢就大錯特錯了。唯有以豐富的經驗,看清當下的局勢,對應今天的變化,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方針,才能得勝。就像是我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樣,如果當初不是那些革命先賢審時度勢,一味照着蘇聯的經驗前行,我們恐怕也沒有現在的好日子可過。

有位作家曾經說過:人生就像是行走在海里的船,所有的經驗在海嘯面前都是空白。若是你覺得只要有一個老船長就已經足夠,或許下一場海風就能將你吞得連渣都不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化。

再好的經驗也只能借鑑,而無法照搬。

過於迷信經驗,很容易就會被時代淘汰吞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