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我要做自律的小孩啦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21年3月17日,週三,雨,連續1000天閱讀日記第598天。


昨晚接到娃兒,她就很興奮的跟我說:媽媽,我迫不及待要回家了。

我略表詫異地問:哦,是因爲家裏有很多好喫的嗎?

她搖頭:媽媽,那當然不是啦。最主要的是,我想到一回家我就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我特別自律,我就覺得自己很有能量很有力氣。

我微笑着再問:那你準備怎麼樣安排自己接下來的時間呢?

她仰頭大笑,掰着手指數:首先,回到家以後,就先喫水果和零食,一邊喫一邊聽歌。喫完了東西就跳繩,一邊跳一邊聽《老鼠記者》。然後呢,就開始洗澡,準備第二天上學穿的衣服,洗澡的同時就把衣服和襪子都洗掉。穿上睡衣以後,就去把襪子和衣服晾好。然後,就上牀大聲朗讀《哈利波特》。十點鐘,就關燈睡覺。

我點頭,特別開心:嗯,我的雅貝兒長大了。

說完這句話,內心感慨良多,思緒萬千。

人到中年,十月懷胎。十一年的養育,四千多個日日夜夜,老母親時刻繃着一根弦,對於這個幼小的因我而來的小生命,她的喫喝拉撒,她的喜怒哀樂,她的人生觀價值感世界觀,她的交友她的學業,無一不在老母親傾心吐膽的心血澆灌中。

而今,娃兒雖遠未達到可以讓我完全放心、放手的那一步,但,當自律這個字眼從她自己嘴裏說出來,當她學會對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有條不紊的時候,我這顆懸着的心,至少可以放下一半了。

果然,到家後,按照她自己的安排,把事情一件一件完成了。待我洗簌完畢,看向她的房間,娃兒正在牀上用英文大聲朗讀《哈利·波特》。我偷拍了一張照片,回自己房間看我的書了。內心頗感欣慰。

作爲教育者,仔細回顧這個過程,似乎很有必要。

都說,教育是點燃一把火而不是灌滿一桶水。不管是學習,還是日常生活,皆是如此,概莫能外。

所以,我會時常對於我跟孩子相處之間的點點滴滴進行總結、反思和省察。對於孩子做某一件事情,究竟是出於媽媽或者老師和其他人對她的要求還是出於她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要求而來的。如果發現,她做的事情是出於外在的要求,那我就會去仔細思考該怎麼樣把外在的要求內化在她自己的心裏。要讓她扛起屬於自己那份生而爲人的責任。要讓她的行爲和思考絕大部分動力是從自己內心深處生出來、長出來的。

下面我將從孩子上學,做作業,做家務,平時鍛鍊,閱讀等各種事情上來做一個總結。

關於孩子上學。

我從小就基本不喊她。如果她遲到了,我也不瘟不火。我一直告訴她的是,什麼時候上學、遲不遲到是你自己的事情,是屬於你自己的責任;如果遲到了、受到了老師的處罰,也只能你自己承受,媽媽是沒辦法代替你去承受的。媽媽能管好的,就是自己份內的事情,比如,我只能保證我上班的時候不遲到,不挨領導的批評,上課的時候不讓學生等我。

所以,對於孩子上學早晚這件事情,在我們家基本不是一個問題。尤其是在她進入五年級後,我更是從來不過問了。但,當我把屬於她自己的責任放到了她自己的身上,她就能扛起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讓她感覺她纔是自己生命裏的主人。所以,每次睡覺以前,她都會自己調好鬧鐘,然後按時起牀。

當然,晚起、遲到的事情偶爾還是會發生的,但是沒有關係。人都不是完人,偶爾犯一次錯誤、讓她自己去反思,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關於作業。

我曾寫過一篇這方面的文章。作業在我們家幾乎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爲大概從二年級開始,我就再也沒有管過她的作業了。四年級以前,我還會規定一個總的完成時間:比如說要在星期六下午之前完成。如果不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你就不能做作業了。而現在孩子五年級了,我都不知道他們的作業佈置的是哪些內容,幾乎都是讓她自己安排什麼時候完成、自己檢查、自己簽字。

關於家務事。

孩子做不做家務差別大。家務是培養孩子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最好的渠道。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2萬多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調查中表明:孩子做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爲86.92%;而認爲“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異的比例僅爲3.17%。

根據哈佛大學學者做過的一項長達二十多年的跟蹤研究顯示: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爲15:1,犯罪率是1:10。愛做家務的孩子,連心理疾病的患病率低。

所以,雅貝貝做家務的觀念,是從她兩歲倒垃圾,三歲洗碗,四歲洗襪子內褲等事情開始培養的;是從她從五六歲開始每年寒暑假跟我出行,都要攜帶自己的行李箱,自己把旅行用品全部整理好,我從不過問開始的。她的襪子內褲,從她上小學開始,我幾乎再也沒給她洗過。而她洗碗的歷史,則相當悠久。五六歲時她就常常在我面前吹:我可是洗碗高手。她洋洋自得,創造了洗筷子的新方法。

當然,這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有無數的鬥爭、曲折、反覆。前段時間,她的襪子幾乎總是一定要放滿整整一盆,纔在沒有可以疊換萬不得已的前提下心不甘情不願的一次洗一整盆。甚至,內褲都是如此。

而我,自然忍不住有時會跟她這個事情上發生紛爭。但,不管如何,我始終堅持不給她洗。屬於她的人生責任,我必須讓她自己扛。

結果,這個學期以來,這個問題終於得到了還算圓滿的解決。  終於有一天,她跟我說,媽媽,我決心以後每天晚上洗完澡以後就把短褲和襪子都洗了。這樣,短褲和襪子就不會堆積了,看着就不會心煩。

我忙不迭的點頭,還試着跟她從心理學上對這個進行分析:雅,你有沒有發現?堆積在盆子裏的襪子和內褲,其實根本不僅僅是堆積在盆子裏,而是,就堆在我們的心裏。他們並不是眼不見心不煩的。我們每看見它們一次,內心裏就會說一次,唉,我還沒有把它洗掉!這樣,他們不僅僅是佔據了我們的物理空間、生活空間,其實還佔據了我們的心理空間,讓我們產生內疚、不安、自責感的。而內疚、自責,是特別負能量、消耗我們的心理能量的。最主要的是,你和媽媽還老是因爲這個而有很多的矛盾和紛爭,影響我們的親子關係。你看看這樣多不划算啊!

娃兒點頭。然後,在經過了一段時間這樣做以後,娃兒很興奮的跟我分享:媽媽,我覺得洗完澡之後就把短褲和襪子洗了的感覺太好了。我以後一定要把這個習慣長久的堅持下去。

而且,如果我偶爾忘記了這樣做,這娃兒還當起檢察官來了,還提醒我要按時做好,不能放到第二天。

嗯,通過和我交流,娃兒懂得了這麼做的心理學原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當然就能堅持了。而通過改變原來不好的生活習慣,娃兒嚐到了甜頭,由原來的內疚感,負罪感,不安感變成了每天按時完成以後的成就感,輕鬆感,滿足感,掌控感,價值感,就更能堅持了。

最後,關於運動和鍛鍊這件事兒。

我這個媽媽把鍛鍊這件事情提上日程,是最近一年的事情。自然而然的,最開始的時候,我是喊上娃兒跟我一起運動的。每次運動時,她有一個專門的運動手機。在運動時,她可以隨心所欲,聽她平日裏沒什麼機會聽的歌。所以,她跟着我跑過一段時間的步。至今,她的keep賬號上還有一百多公里的跑步記錄。

但後來我發現,她跑步的動力根本不是內生的,而是要在我再三催請下才被迫而來的,我果斷停止了出門運動時對她的催促。

而是,我選擇每天早上自己早早出門。就算她週末在家,等我運動完一兩小時回來,哪怕她還在牀上,我都不言不語。我只告訴她,媽媽今天跑了8公里,媽媽今天跑了10公里,或者,媽媽今天做了20個仰臥起坐,媽媽今天又在塑膠操場的鐵桿上用雙手交叉着攀爬了兩個來回……有時,我會跟她談我運動的感受。一到家我就會說,哇,我的肚子好餓,我好久沒有飢餓的感覺了。這種感覺太好了。早餐喫起來太香了。讓她看我的肚子是怎樣一天天瘦下去,讓她摸摸我手臂上的肉是不是緊緻了,讓她看着老母親由於運動一天天的改變。有時,也會興高采烈的告訴她,哇,操場上鍛鍊的人越來越多了。媽媽今天跑步,看見迎春花開了,舒心;桃花開了,妖嬈;梨花帶雨,淡雅;櫻花開了,絢麗;樟樹展新枝了,清香撲鼻;幾乎每天都會跟她分享,我跑步時聽了什麼書,有什麼新的收穫和感悟……

我想,終有一天,她會從心底深處生出永久的運動的動力來,跟老母親那樣,去奔跑,熱烈、激昂、滿腹的動力、滿懷的激情、滿腔的熱血……到那一天,就是我成就感滿滿的一天,是我言傳身教成功的一天。

當然,有時她也會起來,也會把跑步寫在自己的計劃表上。只不過,她的動力還不是那麼足。

比如,上上個週末,在我鍛鍊了一個多小時大約快八點半以後,她終於也姍姍來遲。然後告訴我,讓我先回家去做早飯,她跑完步就回來。結果,等我回家做好早餐她回來了。我估摸着也就跑了一公里左右。卻很興奮的告訴我:媽媽,我今天跑步找到了飛起來的感覺。還說找到了可以讓跑步產生飛起來的那種音樂。並且信誓旦旦,以後每一天都要去跑,都要去找到這種飛起來的感覺。

可結果呢?第2天竟然睡到了九點多鐘纔起來。

但我,並不着急於一時一刻,一城一地的得失。畢竟,老母親是在四十多歲纔有這麼強烈的鍛鍊意識的,而我的閨女,才11歲。我有什麼資格這麼強求她呢?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我自己。我只管去繼續我的運動,繼續我的親子歷史課對這個問題的引導。

最近的親子歷史課,都在講斯巴達和雅典。我讓孩子們提問分析斯巴達和雅典教育的利弊(雅典重視文化教育精神引導斯巴達重視身體鍛鍊),並讓他們聯繫實際去分析斯巴達和雅典的成分,在生活中各自應該佔有什麼比例?有些孩子說這個成分要分別佔到50%,或者,至少斯巴達的成分要差到20%。所以,每次上課之前孩子們之間都會互相提問,你們今天斯巴達了嗎?成分佔了多少?

這也是讓孩子們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關於閱讀。

這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與我而言,閱讀就如喫飯呼吸一般稀鬆平常。但,十一歲的雅貝貝,是遠遠沒有她老母親這般酷愛閱讀的。她讀書,甚至遠不如我的朋友們的孩子。

但我,還是那句話,不着急,相信假以時日,堅信時間的力量,一定會有改觀。

這麼多年來,我始終在做這麼幾件事:第一就是買書。我把我們的家幾乎打造成了一個家庭圖書館。家裏幾乎所有的牆壁都是書牆。

第二,有時放學接到她,我會興高采烈地發自內心地跟她分享,媽媽今天要趕緊回家,我要迫不及待的回去看今天沒讀完的那本書。這(那)本書太好看了,帶給媽媽很多很多不同的感受。撬開了媽媽一個新的認知的大門,打破了媽媽原來的認知。當她忍不住問,爲什麼這麼好看時,我會仔細跟她分享書裏面的一兩個顛覆陳舊認知的理念。

第三,就是一直跟她分享,人是由精神和肉體兩個部分組成的。肉體上我們每個人差別不大,都是由206塊骨頭組成。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在於靈魂、精神和思想的差異。所以,我們一定要做靈魂在高處的人,不斷把時間金錢精力灌注在精神上。所以,雅貝貝也跟媽媽一樣,可以過粗茶淡飯的生活,對飯菜,穿着,房子都不是特別執着,不跟他人比喫穿。

第三點,似乎略見成效。

前段時間,有個一兩個月沒見的朋友來我家,看見我就說:哎呀,前幾天還在和幾個朋友說,約上你一起去坐祛斑的治療。沒想到這一兩個月不見你,覺得你皮膚好多了,臉上的斑都沒有了,根本不需要去做這種治療了。

等朋友走了,我興奮得仰起臉問娃兒:雅,媽媽臉上的斑是不是真的消了很多?

沒想到,娃兒卻打斷我說:媽媽,臉上有沒有斑點,這都是外表。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她的心靈,你不要這麼注重外表了。這樣顯得你很膚淺哦。

我竟無言以對。當然,內心竊喜。

所以,我似乎可以樂觀一點,就算雅貝貝現在對書還是沒有很多感覺。但是,說不定哪一天,她就開始在書堆裏如飢似渴,一如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

做長期主義者,是我一貫的作風和思維模式。

當然,雅貝貝現在並不就真的有多自律,但至少,孩子自己嘴裏能說出自律這個詞語,能看到她在一些事情上有自律的表現,這就足夠我看到希望。

……

說了這麼多,來做一個總結。

教育孩子,身爲父母和老師,是一個複雜的重大的永久的話題。要讓孩子自律,學會自我控制自我管理,是教育的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律呢?

最好的辦法,是讓動力從孩子內心深處生長出來而不是依靠外界的強迫和灌輸。

但,怎麼讓孩子從內心深處生長出動力來,我們需要多管齊下。

第一,老生常談,做好榜樣。你希望孩子怎麼做,你就儘量自己去做到。很多時候,孩子們不是從我們所說的中去學到,而是從我們所做的中去學的。

第二,放下焦慮,放低心態,降低期望。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

第三,人都是不僅需要知其然,更要知道知其所有然的動物,追根究底是人類的本性。只有知其所以然,他纔有堅持下去的動力。所以,我們要跟孩子交流這方面的內容。當然,這對父母要求有點高,需要心理學教育者哲學等相關知識。但,沒有生而知之,只有學而知之。不斷努力才能做合格父母。努力,也一定會成爲合格父母。

第四,跟孩子進行深度談話,引導孩子對生命本質,對自律重要性的深度思考。

前面三點,前文都有詳細說明。

對第四點,以我跟雅貝貝之間的一場談話爲例來說明。

記得有一次,她讓我喊她起牀跑步。我沒喊她,而一個人去跑步了。

她有點生氣。

喫飯時,我跟她細細道來。

我問:雅,你知道爲什麼媽媽不喊你去跑步嗎?

雅貝貝氣呼呼回覆:不知道。

我:如果每次都是媽媽喊你,那你跑步的動力是來自媽媽還是你自己的?

娃兒:動力來自哪裏很重要嗎?只要能夠去跑了就行了呀。

我:當然重要了。

娃兒:爲什麼?

我聲調突然變得低沉,有點悲傷:因爲,媽媽有一天會死的。

說到這個,娃兒就沉默了。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是我們從小就經常進行的一個話題。她懂。她開始嚴肅認真跟我一起探討。

我繼續:你想,你現在還只有11歲,媽媽幾乎每天都陪在你身邊。但是實際上你也只有週末和寒暑假在媽媽身邊。平時你差不多有13個小時在學校。如果你做什麼事情都是靠媽媽喊,那麼,當媽媽不在你身邊的那13個小時呢?你怎麼安排呢?還有,你會長大,如果你以後上大學了呢?你就只有寒暑假纔會回家。以後你大學畢業了呢工作了呢?以後你可能只有過年纔會回家。那麼,那時候,沒有媽媽喊你起牀,你怎麼辦呢?是不是像**姐姐那樣,每天睡到十二點還不起牀?

一說到**姐姐,娃兒就搖頭:媽媽,我可不要像那個姐姐那樣,一天只吃一頓飯,那樣,會得膽結石的。不過,媽媽,即使你不在我身邊,你還可以打電話給我喊我起牀的啊。

我:嗯。還記得小時候你看到家裏媽媽新買回來的一本書就大哭起來的情景嗎?那本書的名字就是《孩子,終有一天你要一個人走》。那時候你哭着跟媽媽說,你永遠都不希望有一天一個人走。可是,那是上帝的安排,是大自然的辯證法,媽媽也沒辦法去對抗的啊。所以,要是有一天媽媽不在這個世界了呢?那時候,你怎麼起牀呢?

娃兒陷入了沉思。

這種直面死亡,把死亡拉出來放在飯桌上進行的深度談話往往能起到超脫事物表面現象直達本質的深度和高度,對孩子的心靈有着超強震撼力,掀起孩子內心深處萬丈波瀾。

最後,希望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對培養孩子高度自律力有迫切感,有執行力!

我們一起加油!

[順便說一下:顏玉教育研究院親子歷史課和英語課如火如荼進行中,現場課和網絡課堂同步進行,歡迎報名2021年春季班。

我們的親子歷史課,可以培養孩子的三大思維能力: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情感性思維。

我們的親子歷史課,同時也是哲學課。在顏玉親子歷史課上,我們以歷史爲最好的素材和載體,將會探討兒童哲學的三個領域: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涉16個問題羣,56個價值概念。

培養用哲學理念武裝起來的孩子,比如辯證法的兩大總特徵,三大規律,五大範疇都會穿插在親子歷史課裏面。

我們的親子歷史課,同時也是心理學課。

在顏玉親子歷史課上,我將用我十二年心理諮詢經驗,用共情,同理等基本概念,用認知行爲療法,行爲療法,敘事心理療法,來訪者中心療法,格式塔療法,精神分析法等各種方法,爲培養出心理健康,具有高情商,高愛力,培養出孩子比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讓他們能說出自己的經歷,釋放強烈的情緒,提升自我意識和認識,改變無益的思考和行爲方式,明白改變意味着什麼,爲改變的後果負責,成長爲一個終身學習者,樹立成長型思維。

我們的親子歷史課同時也是治癒課,可以治癒孩子的心理創傷!還你一個健康陽光的孩子!

我們的英語課,奠基在我研究過的三十多本英語啓蒙的書上,奠基在雅貝貝用我總結出的這些方法零基礎八個月讀到了英語原著上,把雅貝貝的方法原路複製,希望孩子英語成績飛躍性進步的,能把英語當成交流工具的你就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