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思維 2020.8.11

1.我媽媽覺得我應該考個教資證

2.對象應該能觀察到我每一次的不開心

3.我不應該只是做些瑣碎的工作

應該思維是目前生活的表現形式,久而久之,已經分不清應該和期望:

1.我期望考個教資證,作爲我日後的一個選擇

2.我希望對象以我想要的方式關心我、愛我

3.我期望我能擺脫工作的瑣碎,一心負責一件事

應該和期望相互交織,隨之而來的就是應該思維下的焦慮、自卑。教資證我在大學期間曾考過,筆試過了,兩次都掛在了面試上面,從那刻起,內心就有些牴觸談論教資證或者老師這個職業。我面試應該過的呀,怎麼會掛掉,隨之而來的就是自我懷疑和焦慮,這種懷疑很深刻,至少現在提前當老師,我內心還是有些怯弱。

不知道是不是泡沫劇、言情小說看多了,裏面的男主每時每刻都可以覺察到女主的不安、不適、不快樂,現實生活中我對對象的要求也逐漸轉變爲:他也應該隨時覺察到我的情緒波動。爲了這類似的事件也爭吵過很多次,每次他都說:我也很愛你,只是方式不是你想要的。所以關於伴侶相處,是不是本該期望的思維,我卻固化成了應該思維,愛情本是兩個互利共生的人攜手到老,一不小心卻變成此消彼長的寄生關係。

職場關係是目前我面臨的兩難抉擇:一方面我認爲自己不應該幹些這些瑣碎的事情,我自己是想通過一份工作的持續深入來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但是目前瑣碎性的工作,很難抓住重點,類似於事事通,但無一事精。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我應該直接離職,更早的及時止損纔是。目前我還沒有想明白我在擔心些什麼?亦或是達不到我預期目標,陷入懷疑-現在挺好-持續焦慮-再次懷疑這樣的怪圈當中

今天的課程算是撥雲見日,開始重新審視他人、自己對本身的應該和期望,雖然還會產生焦慮,但冷靜下來之後可以慢慢分清,也能夠講開,讓自己掌控主動權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