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的故事

考上大學那一年,爸爸媽媽沒有送我去上學,而是叔叔和舅舅送的我。因爲他們要去新疆摘棉花。

我有時候想起來會覺得遺憾,我人生這麼重要的時刻他們沒有參與。

是的,我沒有去過新疆,但走南闖北謀生活的爸爸媽媽去過,我們老家的親戚基本上都去過,有很多人是全家一起去的,有很多人現在還在新疆。

有人賺回來很多錢,有人虧本回歸,也有人剛剛夠花。有新的生命在那裏出生,取名“新~”,也有人在那裏因爲水土不服或者因爲太過勞累而生病,甚至有人永遠的留在了那片離家很遙遠的土地。

儘管很遙遠,每年還是有很多親戚朋友結伴遠行,有些人去承包土地,有些人去當工人,有些人去種植棉花,有些人到收穫的季節去摘棉花。

爲了生活嘛,哪裏賺錢去哪裏,而新疆,是一個最適合這些勞動人民的地方,是一個做多少活得多少錢的地方,消費也不算高。最重要的,是適合不識字的他們。

對於這個遙遠的地方,沒有去過,卻莫名熟悉,因爲親戚朋友們的茶餘飯後很多都關於這個地方。“聽說某某在那裏賺了很多錢”,“聽說某某虧了好幾萬”,“聽說今年棉花長得不太好”…諸如此類。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棉花地都是這種模式,但在我爸媽和親戚們常去的地方,最常見的兩種形式:“種棉花”,“摘棉花”。他們都這麼稱呼。

關於種棉花,一般都是由一個老闆來承包一塊地,然後再由好幾家人或者好幾個人來負責種植管理,按照負責的地的面積來給錢。他們稱爲“管地”。

肥料和水什麼的老闆會統一處理,負責的人來澆水施肥除草打頂,有時機器負責,有些工作如打頂之類的只能由人工來完成。

老闆可以只承包種植,也可以同時承包採摘,這可能是承包整塊地還是承包種植或者採摘這個項目的區別。

只承包種植的老闆會在8月中下旬統一“交地”,按照棉花的長勢交地,平時的打理很重要,氣候也很重要,有時虧本有時賺錢。

採摘的季節,準備去打工的人一般從六七月份開始到處打電話問,問有沒有認識的新疆棉花老闆,問哪個老闆的價格高一點。八月份左右從家出發去新疆摘棉花。

工人們去老闆承包的棉花地裏採摘,然後老闆統一稱重給錢,一公斤一塊多到三塊不等,每年的價格不同,每個老闆的價格不同。

每個人手速快慢和喫苦能力不一樣,努力的人一天能掙兩百多塊錢,慢的人也能有一百塊左右的收入。

爲了多摘一些,爸爸他們每天天剛亮就出門,直到晚上快看不見路了纔回。拿方便麪或者冷饅頭到棉花地裏當午飯。

聽說新疆的蚊子很大,一不小心就被咬滿頭包,聽說乾燥加上冷,很容易生凍瘡,手還會裂開,聽說很疼。聽說三天三夜的硬座會坐得腿都腫起來。

這些不容易,都是後來爸爸他們在談笑中說出來的,我們當成故事聽,假裝若無其事,心裏在流淚。

跟家裏一樣,每一家人有自己的住處,自己買菜做飯,自己生活。生活費可以跟老闆預支工資,也可以自己出。

因爲是稱重給錢,所以去不去上班是自由的,但這些爲了生活背井離鄉的人,哪捨得休息。

爸爸媽媽去了好幾次新疆,有一次因爲外婆生病,剛到那就回來了,在那的親戚朋友湊了些錢給他們當路費。

每次去新疆打工回來爸爸都說再也不去那了,水土不合,還有太累了。

可是每次快交地的時候爸爸還是會打電話到處問價格問今年棉花長得怎麼樣,然後他們又踏上去新疆的火車。

有時候運氣好能買到硬臥,有時候是硬座甚至是站票。我無法想象他們是怎麼度過這段旅程的,去新疆的機票太貴了。

如果真的有“迫”,那應該是生活所迫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