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588】讀書分享|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是情緒穩定

板塊一:讀書筆記

1.情緒體驗和表達是家庭中社交互動和調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在治療中重塑人際互動的關鍵元素。

2.那些經常受困於不安和焦慮的人,對未來往往有“想太多”的毛病。

想太多的人總是把時間花在糾結上,總是想着什麼都準備好了,再開始行動,結果永遠開始不了。因爲人性就是這樣,我們把所有期待放在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選擇越多,行動越少。

3.當某件事可以前進的時候,就堅定走出第一步,在行動中思考,思路變得開闊,後面的事也會順利起來。

人生不需要太多的想法,選擇對的事情做,堅持做,美好纔會如約而至。

4.不良的思維方式纔是抑鬱症的主要根源。

菲斯汀格法則:生活中10%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由你對所發生事情如何反應決定。

其實我們很少對事件本身感到煩惱,真正使我們煩惱的是過多的聯想和解讀。

5.傷害自己的是對事情的看法,永遠不是事情本身。

6.“真正心理成熟的人是沒有壞情緒的”,其實他們不是沒有壞情緒,而是他們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壞情緒。

改變受害者思維,對自己的幸福負責。

很多人之所以悲慘是因爲他們選擇悲慘,即便有更好的選擇擺在他們面前,他們還是會選悲慘。

擁有受害者思維的人,除了傷害自己的能力強大,改善其他矛盾衝突的能力幾乎沒有。

7.多轉換思維,強大是重建自我力量的積極因素,不要總想着自己如何悲哀。

人生有90%以上的焦慮都只存在於自我想象中,所以沒事兒別老想着以後。很多事我們無法提前預知,想得太多除了徒添焦慮,別無益處。

8.當我們爲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放棄很容易,但堅持下來一定很酷。

9.胡適在《我的母親》裏寫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這比打罵還難受”。

在親密關係中反應過度,爲微不足道的小事爭吵,這都源於未能如實表達自己的情緒。

板塊二:我的讀後感悟

關於情緒控制和管理,看的書不在少數,一直還在學習的原因是“一學就會,一做就廢”,真的遇到情緒上頭,還是“硬碰硬”來“剛碰剛”。

情緒管控是一生的學問,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踐行,不斷調節,反覆鞏固一點點的進步。

相較於以前,需要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負責,需要別人安撫自己的情緒,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對自己情緒負責,自己安撫自己的情緒了。

更大的進步在於,可以更快覺察到自己的情緒正在升騰,並及時理性地去控制它,只要不面對惡意挑釁和火上澆油,我恢復理性的溝通狀態只需要不到五分鐘。

像個安靜觀察的第三方,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情緒的起起伏伏。

該怎麼去解決溝通的障礙?

不關閉溝通的大門,給臺階就下,注意使用柔和的語氣語調,先從自我批評開始做起,引導對方進行良性溝通。

3分鐘能解決的情緒問題,大可不必內耗幾天幾夜。

減少內耗的時間,剩下更多的時間,建立良性溝通模式,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不是更香嗎?

並不是不重視情緒,而是在情緒惡化的開始就安撫它,避免竄成大火苗,避免傷人傷己。

對待父母長輩,也應如此,能用智慧的地方,不用武力。

這個武力,包括“冷暴力”冷戰和“熱暴力”爭吵。

花短時間擺平紛爭,花大時間製造浪漫,情緒控制還在修行路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