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親密關係》筆記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樑》【加】克里斯多福.孟

第一章  親密關係的聖盃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克里斯多福.孟

內容重點:

在最初的興奮與希望退去之後,不滿與掙扎可能隨之而來,其中複雜的情緒困擾,就連天才也無法解決。

看似單純的尋找和留住那個“特定的人”的過程背後,其實有着不爲人知的目的。事實上所有親密關係的問題和挫折,都爲了這個目的而存在,而且蘊藏着希望。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想要親密關係,並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與陪伴。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在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予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這也就是“靈魂關係”。


第二章  月暈現象(代表不實的光彩,使人分心而看不到真正的光源。)

“閃閃發光物,並非盡黃金。”------格言

內容重點:

“墜入情網的,誰不是一見鍾情?“------克里斯多福.馬洛

"我被蠱惑了!如果那個無賴沒有對我下藥,我纔不會愛上他!“------莎士比亞《亨利四世》上集

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係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在於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所作所爲,絕大部分都是爲了讓某些需求得到滿足。我們追求或吸引別人來做我們的伴侶,是因爲我們需要人陪伴、照顧、瞭解、支持、接受、讚賞、撫摸和相擁而眠......。這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若我們相信,我們所需要的快樂、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許多事物,都要經由別人來實現的話,就成爲一個大問題了。這是我們孩提時代所做的事。

孩童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最主要就是歸屬感,在孩子們努力尋求歸屬感時,“想要變得特別”的慾望於是誕生。這個慾望正是激發浪漫情懷的主因。於是,我們帶着所有的情感、幻想和無數沒被滿足的需求,展開尋覓一個爲了我們可以拋棄全世界,而且永遠把我們放在第一位的理想情人。

每次戀愛一想到心上人,心就會狂跳,而且樂觀地展望未來,其實,這種美好感覺的真正原因,是因爲我意識到需求即將得到滿足。由於有很強的羞恥心來作爲防衛的機制,慾望纔不至於暴露出來。然後虛張聲勢,假裝自己擁有那些需求來吸引對方,即使連我們都討厭面具下隱藏着的需求,我們還是會盡力表現出最好的一面,以求達到目的。

“當我需要你的時候,我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做夢......”------艾佛利兄弟

孩童時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態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兒時絕大多數的行爲,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爲出發點。但如果我們的行爲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往往會覺得更孤單、更不被重視。我們很可能會覺得這個世界缺乏關懷、溫暖和真情,從而感到絕望。這種感覺會使我們對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懷疑。爲了彌補外在世界的不足,我們會在內心創造出一個幻想的世界,讓自己成爲英雄。

當我們需要伴侶時,便會在心中描畫出一個夢中情人,把需求清單逐一輸入製造夢想的機器,但是吸引自己的很少有擁有三項以上夢中情人的特質,當幻想和現實世界發生衝突時就會降低標準,然後着手進行改造計劃,把他們塑造成我們心中的理想伴侶。這種修飾或徹底改造伴侶的企圖,很快就會讓我們走上通往地獄之路。

"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魷的。"------克里斯多福.孟

很多人認爲需要某人就等於愛他,因此,爲“愛”所苦,這就是問題所在。

如果我不能接受別人現在的樣子,或不讓他們自由地走自己的路,那麼我就不是真的愛他。只是想從他身上得到滿足。

我們真正需要的,沒有人能給,也沒有人能讓我們快樂。事實上是我的期望讓我不能得到安撫。

“期望=憤恨的前身”  ------佚名

如果對別人取悅我們的能力抱以太大的期望,那麼失望將會是必然的結果。

在你對親密關係不滿意時先問問自己:此時此刻,我希望從伴侶身上得到的是什麼?答案應該很清楚------你所需要的,往往是情緒上的事物,但從表面上看來可能像是實質的需求。

通常我們只會意識到自己希望伴侶做些什麼或改變什麼,卻不會察覺自己深埋在潛意識裏的需求。我們並不是真的要伴侶記得我們的生日,我們要的是他們證明我們的價值。我們希望確認我們值得被愛。

在你找出自己真正的情緒需求之後,再問自己一個問題:我願不願意不再把滿足這項需求當作伴侶的職責?我願不願意尋求自己內在的力量來滿足我的所有需求呢?我願不願意讓這種內在的力量成爲我快樂的源泉,而不再把伴侶當成予取予求的對象?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的直覺會告訴你該如何放手。

怎樣才能知道你是不是真的放手了呢?看看你的伴侶就會明白。如果你感到愛在你們之間交流,你就知道你已做到了。如果你不願意放手,那就請做好性理準備來面對更糟的情形。

如果你有精神上信仰,你可以想象自己已把需求交付給內心 的那種較高層次的力量。不妨想象在你的頭上六英心高處,有一道“靈魂之光”,而你就把需求都交給這道光。

切記,意向、想象力、直覺是我們人類最有用的三樣利器。想象力會帶來可能性,而可能性決定我們能看到些什麼。

我們並不需要自己認爲需要的東西。耶穌說,天堂在人心中。佛祖說,世上萬物都在我們心中。當放棄一項需求時,我們便把心中原本被需求點撥的空間釋放出來;而宇宙中是不容許有空洞存在的,所以我們心中的空間將會被愛所填滿。

學會放手和接納之後,你一定會明白,你原本就是一個完整的個體,所需要的一切,都存在於你心中。


第三章  幻滅

“我是與一個幻覺結婚,藥效退了之後,我覺得他糟透了。”------一位案主

“種下想法,就得到行動;種下行動,就得到習慣;種下習慣,就得到人格;種下人格,就得到命運。”------佚名

過去的創作如果沒有癒合,我們就會對自己產生負面的想法;但如果我們用健康的方式把傷痛處理好,我們的信念也會隨之改變。

親密關係讓我們有機會重新面對並治好舊傷,從而改變衍生自傷痛的錯誤想法。

“如果離開家的時候,你並不感到平靜,那麼你其實並沒有離開。”------克里斯多福.孟

要去了解、接受或寬恕,畢竟不是那麼容易,相比較起來,發怒就簡單得多。

“憤怒是短暫的瘋狂。”------何瑞斯

對伴侶發怒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怒氣能夠麻痹我們心中的痛,壓過所有的情緒,甚至能夠麻痹身體的感覺。第二,,是能讓對方有罪惡感,這樣一來就能有效地控制對方的行爲。

如果無力掌控大局,又不想感覺能力不足或沒安全感,最快的解決方法就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如果你想逃避痛苦,只要證明自己在某件事上是對的,隨便什麼事都可以,只要讓別人看起來像是象是錯的一方就行了。覺得自己站在對的一方,就能抵消痛苦的感覺,而怒氣則能讓我驕傲、神氣,壓過不愉快的感覺。經驗告訴我,如果你不火上澆油的話,怒火通常只能持續幾分鐘。所以,你必須不斷挑出伴侶的錯處,並且理直氣壯地將自己的行爲理性化,使你對伴侶的攻擊顯得十分正當。當然啦,如果付出這一點小小的代價,就可不必面對多年來的罪惡感、羞恥感和痛苦的話,這實在是太值得了。如果你願意,理直氣壯的怒氣可以讓你死到臨頭都保持無知的態度。

正方希望不計代價地避免不愉快的場面,即使心裏明知無法逃避。他們響應反方伴侶不快的方式,就是把造成不快的刺激移除,希望這樣就能讓問題奇蹟般地消失。反方推開伴侶的方式,則是專注在他們認爲對親密關係造成影響的問題上,並整天沉溺於這個問題所帶來的情緒中------通常是憤怒、氣惱或沮喪的情緒。簡而言之,正文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否認問題的存在;而反方逃避的方式,則是專注在惱人的事情上,並將其誇大,藉此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狀態,你只要放下立場去尋求和諧就可以了。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兩人都讓心中的痛浮上臺面,然後用健康的方式來處理它。意向是成功的關鍵,若沒有尋求真正解決之道的意向,還是沒有用的。只要你明白了自己的意向,就能借有效溝通輕易找到解決之道。

換種方法來溝通:

瑪莉:你看到電費單了嗎?這次的電費比上次多了兩千塊!

約翰:親愛的,冬天到了啊。我們用電燈的時間變長了。

瑪莉:可是,兩千塊呀?這樣下去我們就沒有錢去度假了。

約翰:我們當然會去度假。只要我多加點班,就沒問題了。怎麼了,瑪莉?你還好嗎?(約翰開始傾聽。)

瑪莉:不好,我覺得很生氣。這張電費單真的讓我很煩惱,我覺得這樣我們的生活永遠沒辦法改善。(瑪莉開始注意到被自己的怒氣所掩蓋的不自在的情緒。)

約翰:我瞭解,親愛的。電費單也讓我很煩惱,但是我不希望



有效溝通時自我引導的八個問題

一,我想要什麼?

在心中確定目標,要達到和諧、雙贏的結果,並且盡全力去達成這個目標,我就一定能成功。對伴侶有很糟的評價都是由於自己的痛苦所造成的。想要確實達到自己確定的雙贏目標,我們不能滿足於看似和平的妥協。妥協看起來是解決之道,但事實上,兩人都覺得自己是輸的一方。

二,有沒有什麼誤會要先澄清?

會指控對方往往是由於太多的假設。

三,我所表達的情緒有哪些是絕對真實的?

表達絕對真實的事實的意思是,所說出的話,不會讓衝突更加惡化。如果只描述自己的情緒,卻不把別人當成該負責的對象,那麼我說出的話就是不爭的事實。中要能說出“我現在覺得----”,你就開始探索自己的內心了,而我覺得好像---,或我認爲---,或你讓我覺得,則是逃避自己感覺的說法,而且往往會引發爭吵。

四,我和我的伴侶的情緒是否似曾相識。

五,這種情緒是怎麼來的?

你心中無意識的部分在體驗到某事時會產生反應,這種反應就是情緒。

六,該怎麼迴應這種情緒?

當你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你就可以選擇不再對負面情緒做出直覺的反應,而去發掘能讓你得到平靜、喜悅與愛的處理方式。一個很好的處理方式是,心裏有什麼感覺就說出來,盡理不做保留,也不抗拒。除了說出情緒的由來之外,你還必須說出情緒的強度、組成和它所造成的效應,但要小心不要在過程中放縱了情緒。

測驗自己的決心:我該怎麼迴應這種情緒?如果你的答案不是充滿了愛的答案,那麼你就選擇了恐懼。

七,情緒背後有哪些感覺?

只要能用有益的方式來響應自己的情緒,你就會發現問題已經解決了。當化解了自己的情緒之後,會有“空虛感”。那麼,如果我們能夠用負責的態度來面對無力感,會發生什麼呢?也就是說不要把無力感當作敵人,而把它當作我們的一部分。

八,我能不能用愛迴應這種感覺

如果你能集中心力來面對無力感,並且接受這種感覺,那麼你就是選擇了愛。1、察覺衝突背後的情緒,並且深刻地感受它以及更深一層的空虛感。2、愛我的妻子

“要報復就必須冷酷;而太空就是冷酷無情的地方。”------《星際迷航》

“在太空中,沒有人會聽到你的尖叫。”------《異形》

“如果你想一窺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態就可以知道了。”------克里斯多福.孟

若能坦然面對,益處是數不盡的。如果不能接受並坦然面對痛苦,我們就必然要受苦。但若能用勇敢的、靈魂所啓發的方式來響應,我們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靈魂關係的自由。

9種處理痛苦情緒的方式:1、向感覺吸入空氣;2、如實如是地接受,“它就是這個樣子的”;3、觸摸疼痛(情緒幾乎總是在軀幹上造成反應);4、克里希那穆提的方法(想象身體是容器裝着所有痛苦,讓心中的愛散發治療之光);5運用肢體表達(大部分負面感覺或情緒都是收縮性的,自然身體縮成一團。想象你快樂籠罩時身體會做的動作。讓兩者融合);6、筆者的方法(看看你的感覺是什麼顏色,聽聽發出什麼聲音,專心達到這個中心);7、聽聽感覺說什麼(由你的嘴來表達);8、感謝的效用(找到適當的話來向對方表達他對你有多麼重要);9、分享你壓抑的感情(不可取)。

不管自己和伴侶的行爲讓我有什麼樣的感覺,只要能爲這些感覺負全責,我就創造了我們之間互相支持的可能性。例:我說“你昨晚很晚纔回來,讓我很不爽!”換個角度說“你昨天晚歸,讓我察覺到了內心的痛苦,我覺得自己被遺棄了,沒有人愛我,但這不是你的錯,我只是發現在內心深處我是多麼沒有安全感。”

自衛的辯駁只會讓我你的信念更堅定,同時也加深了你對這個信念的恐懼。(不去辯駁去接納)

大自然是注重平衡的,如果你吸引到的另一半是傾向負面的,其實是被你封殺了的你的那一部分。接受“負面的自己”能讓感覺更完整也更接近自己的心。


第四章  內省

“我對鏡中人說話,問他能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邁克爾傑克遜的歌曲《鏡中人》

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爲我們所受的傷再現。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於一個地方---我們心中。

沒有人會注意,也沒有人會關心。真悲哀,沒錯,事情就是這這樣。------《小熊維尼》中驢子屹耳在大家都忘了他的生日時說的話

自我放逐:既然你沒有得什麼心理、精神或生理上的重大疾病,這就表示你早已恨展出應付心碎的方法,如:疏遠、遺忘、適應新世界、尋求精神導師努力工作信仰宗教社交活動創業或乾脆當一個尋求靈性提升的流浪者。不管哪一種方式,有一天你很有可能又會有想放棄這個“愛的來源”的念頭。

“因愛而結合的家庭是沒有家族牽繫的,因爲所有的牽繫都是一種束縛。”------克里斯多福.孟

在古代的著作中有一段話提及了家庭死忠的潛意識來源:祖先犯罪,後代受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如果選擇真理,你就能從陷阱中解脫出來,找到通往自由的道路,這不只是爲了你自己,也是爲了養育你長大的整個家庭。因爲只要一個人能夠超越“家族的方法”,其他陷於同樣困境的人也能找到自己之路。

在親密關係陷入困境的時候,如果你聽到其中一方說: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都給你了,但是我得到了什麼?那就表示這個人已經爲不斷地犧牲而瀕臨崩潰邊緣,要不就是準備一走了之了。真心誠意地付出,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體驗。你不會覺得心力交瘁,也不會因爲得不到感激而憤憤不平,當然也不是爲了償還罪惡感才付出。這樣的付出是完全不求回報的。想要爲犧牲的模式畫上句號,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覺以及負起全責。

雖然彌補伴侶的放縱不是你的職責,但對方的放縱行爲確實是你的責任。犧牲並不是一種行動,是一種心態。如洗碗可以很煩人也可以很有趣。犧牲與放縱具有共生的關係,如果你其一,另外一個也無法繼續存在。一旦你對自己的犧牲有所自覺,就能把全部精神集中在來自中心的力量上,並要求愛能進入你的心,去改變只有給予卻不懂得接受的模式,以及只有獲得卻不懂得享受的模式,使得犧牲轉變爲真心的給予,而使放縱轉爲真心的接受。

“在最高處的人是孤獨的,可是誰在乎呢?在最低處也是最孤獨的啊!"------佚名

造成競爭的根源是”不足“,也就是相信沒有足夠鐵資源可以分給每個人。真理是安靜的,所以只有平靜的心才能聽到。但是,如果“想要競爭的衝動”控制了你,你的心就永遠無法平靜。

要突破左右爲難的困境,首先要選擇真理。還有要願意接受兩個選擇中的任何一個,或是兩個都不選。還有第三種選擇。

爲什麼我會輕易地懷疑自己,卻會毫不懷疑地相信電視上的廣告呢?

懷疑的本質:

1.懷疑的心理一直存在你心中。懷疑的心理等於是小我的所有想法的縮影。小我的想法都是以懷疑做出發點的,所以其目的就是要控制你所有的知覺,讓靈魂無法影響你。在親密關係中,這就意味着你會用懷疑的眼光去看待伴侶。如果你對一個人存有懷疑,又怎麼能親近對方呢?

2.在你面臨一個重大的轉折點時,懷疑的聲音會變得更強大。舉例來說,也許你想突破某些障礙,讓你和伴侶可以有更親密的性生活。這時懷疑的心理便會扯你的後腿,或讓你的身體不能依靈魂的指示來做動作。

3.懷疑的心理會把你過去的創傷投射至你的未來。如果你去年從馬背上摔下來過,那麼懷疑的心理就會向你保證,從今以後你只要想騎馬都一定會從馬背上摔下來。如果你在之前的親密關係中遭遇過失敗,那麼懷疑心理就會企圖說服你這一次也一樣會失敗。

4.懷疑的心理是小我用來維持你的自我侷限觀念的工具,它會讓你無法瞭解真正的自己。人們往往會把伴侶當作罪魁禍首,但其實懷疑心理纔是讓人無法發現自己本質的元兇。

5.懷疑的聲音會用實際的事物來造成你的恐懼心理。如果你想辭掉工作去追尋自己的夢,那麼懷疑的心理就會提醒你現在失業率很高,你可能會養不活自己,而且你想做的那一行是很難有所成就的。統計數字往往是小我最愛用的“實質證據”,小我會用這樣的證據來勸你打消念頭。在親密關係中,懷疑的心理會讓你把對方的行爲、肢體語言或臉上的表情當作你無法親近對方的證據。

6.所有的懷疑都是對自己的懷疑。換句話說,如果你這樣說:“我無法相信伴侶的愛,我想他/她早晚會傷害到我。”那麼其實你真正表達的意思是你不能相信自己。你所謂對伴侶的“信任”,其實是一種期望——你希望對方的行爲不會對你造成威脅,或使你的舊傷復發。事實上,你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處理傷痛或愛你自己的。

7.對自己的懷疑就像膠,讓你和你對家庭死忠的觀念粘得緊緊的。如果懷疑自己,你就會沒有安全感,也就會希望藉由對家庭的歸屬感來爲自己找回身份。當你想要成長並超脫這個身份的時候,懷疑的聲音會盡全力阻撓你,讓你只能繼續維持這個你爲自己塑造的身份。

8.如果向懷疑的聲音屈服,這就表示你不再相信生命。如果你不再相信生命,就是相信死亡。這會讓你放棄自己,也放棄生命(死亡的誘惑)。

9.懷疑的心理會支持“不足”的想法,讓你認爲自己沒有價值,所以不被愛,也不可能成功。如果你抱持着“不足”的想法,就會有想競爭的衝動,使你處於兩難的境地,害怕冒險,而且感到沮喪。這全是因爲懷疑的聲音在對你說,你沒有足夠的價值,所以無法去愛人,也無法被愛。

10.如果懷疑的心理能與愛整合在一起,它就能轉變爲明辨的態度。也就是說,懷疑變成了單純地問問題,讓你能夠明察事物的本質,並做出最好的選擇。在懷疑的心理與你的靈魂之光整合之前,你可能常常會由於死忠的觀念、自我欺騙、天真無知、惡習或恐懼而做出不適當的選擇,因爲這些事物都會讓你受到懷疑心理的控制。相反,當懷疑的心理受到靈魂的影響而轉變之後,你就能用純真的心去仔細檢查你所遇到的每個事件,不會再受欺騙或誤導。這時,懷疑的心理已經變成明辨的態度,而對你有所幫助。如果你能記得,懷疑的心理在你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會變得特別強烈,你就不會那麼害怕它了。藉由重申追求真理的決心,你會找到突破懷疑心理的方法,從而瞭解真正的自己。要記得,懷疑的心理會把你過去的創傷和錯誤(懷疑的心理會將之稱爲“失敗”)投射到你的未來,讓你變得畏畏縮縮,不敢勇往直前,卻反過來尋求你過去所使用的方法,以得到暫時的安全感。

如果把對懷疑心理的瞭解應用在你的親密關係上,你就會知道,當你遇到下列情形時,懷疑的心理會讓你無法得到更深層的愛:① 你想離開伴侶,去尋找新歡,或開始幻想擁有一個“更好”的伴侶。② 你覺得自己無法在親密關係中有所進展,因爲你懷疑自己或懷疑伴侶不想改變。(所有的懷疑都是對自己的懷疑)③ 你認爲自己和伴侶之間的未來會有愈來愈多的阻礙,而你覺得自己將無法承受更多的困難。(自我放逐)④ 你發現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總是失敗,並開始認爲你的生活就只能這樣了,所以何不乾脆放棄?(死亡的誘惑)

怎樣才能知道你是聽從自己的心還是聽從懷疑的聲音呢?答案就是,這個聲音是以愛還是以恐懼爲出發點?你的心會明辯是非,並指引你去了解真正的自己。懷疑的心理也對你尋求真理有所幫助,它能讓你更堅定地追尋自己的靈魂。就好像經過了爐火的試煉,工匠才能造出強度夠高的壺一樣,經過了懷疑心理的試煉,你的靈魂才能讓你變成一個堅強的人。


第五章  啓示

“跟我來吧,把昨日忘掉。走出你的心,向外跨一大步。”

啓示有三種呈現方式。第一種方式中,啓示推動着你的力量,讓你從一個階段邁向下一個階段,並在痛苦和問題之中成長。第二種方式,就是神蹟顯現。"你不必整天站在碼頭上等你的船進港,但是當它進港的時候,你要準備好迎接它。“------恰克.史匹桑諾  第三種方式,則讓你有自己選擇的力量,而不必聽天由命,或辛苦地走完親密關係的前三個階段,穿越“量子隧道”。

“如果你想盡快到達一個地方,最快速的方式就是,你已經在那裏了。”------電影《天地一沙鷗》

生命的天性,就是要讓你不斷地去發現真正的自己,以及你心中存在着的感覺。所以,啓示是隨時可能發生的。而所謂的學習,只不過是發現早已存在的事物罷了。啓示是靈魂與人格之間的橋樑。如果你願意接受自己看見的事物的話,靈魂就會一點一滴地讓你發現它的存在。

“一旦脫去了外殼,毛毛蟲就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唐納文.李區

人際關係是一條心靈之路,它所反映出的,是“愛”爲全人類所做的計劃。你的伴侶就是你的良師,而那呼喚你的聲音就是要求你去學習無條件的愛。別人到修道院或深山野嶺中去尋求的東西,你在自己家的沙發上、辦公室或俱樂部就可以得到。

“輕訴智慧的話語:‘讓它去吧’。”------保羅.麥卡特尼(甲殼蟲樂隊名曲《隨它去》)

你永遠不需要去尋找、追逐或贏得愛,因爲愛不會躲藏,不會跑走,也不會向你要求任何代價。你只要在心裏爲它留一塊空間,愛就會自然地注入你心中。


結束語  新的起點

“我們會在深淵的邊緣野餐,毫不理會情勢的危險。”------電影《魯本,魯本》

經常摔倒的人會比較瞭解大地。

兩個相愛的人,在地球 上創造了一座伊甸園,並開啓了天堂之門。

經驗說:“這是不可能的。”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驕傲說:“這太可笑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謹慎說:“這太冒失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理性說:“這不合理。”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迷信說:“這會帶來黴運。”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遠見說:“這沒有希望。”

愛說:“事無好壞,詮釋在人。”

當你說話時,要讓你的話語發自於愛。

當你沉默時,要讓你的沉默發自於愛。

當你罵人時,要讓你的責罵發自於愛。

當你與伴侶相互保護時,你們彼此的保護也應該發自於愛。

讓愛在你的生命裏生根,美好的事就會發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