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藝術

繼續整理古代建築相關資料,建築也是一門藝術,今天就整理下這些古人智慧的結晶。

1.貼金

貼金就是將成色很高的黃金,打造成極薄的金箔片,通常厚度約爲0.12微米,這樣的金箔片具有很強附着性,利用黏結劑(金膠油)可將其貼在建築構件的表面,並保持光澤,長久不脫落。

我國古建築的貼金技術最早可見於敦煌石窟的第263窟,該石窟含北魏時期的壁畫,其中飾以貼金。唐宋時又出現了堆泥或堆粉貼金的方法,該法爲後世的大型宮殿、寺廟的建造起到極爲重要的作用。至明清時期,貼金在建築裝飾上應用更爲成熟,經過貼金裝飾的建築物也顯得更加華麗、莊重和威嚴。

2.燙樣

燙樣是指古建築的立體模型,是中國古建築特有的產物,是爲了給皇上御覽而製造的。因爲有的部位在製作時需要熨燙成型,所以稱燙樣,又稱爲“燙胎合牌樣”“合牌樣”。

古建築燙樣一般用紙張、油蠟、木頭等材料加工而成,製作燙樣的工具包括簇刀、水膠、烙鐵等。製作燙樣時,水膠主要用於粘合不同材料,烙鐵主要用於將材料進行熨燙。紫禁城古建築燙樣最開始由皇家指定的民間工匠製作,清代出現了製作燙樣御用皇家機構,即樣式房。該機構功能如現在的建築設計院,負責皇家建築的設計與施工,而在設計的初期階段,則需製作出建築燙樣,供皇帝參考。

3.榫卯

榫卯是古代中國建築、傢俱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結構方式,是在兩個構件上採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傳統木作接合方式。榫,“剡木入竅”;卯,“以虛入盈”。凸出的部分是榫(或叫榫頭),凹進的部分是卯(或叫榫眼、榫槽)。

榫與卯相扣,使各個組成部分契合爲一。榫卯結構,尊重木質的純粹,不借膠、釘、金屬絲等物體的加固或穿合,反而更加耐久。同時遵照特定木材的性質,“喫線”或“留線”,依具體所需,進行調整和優化。

4.藻井

藻井就是建築內呈穹窿狀的天花,這種天花的每一方格爲一井,其上還多用荷、蓮、菱、藻等水生植物紋式作修飾,故名藻井。中國重要建築物上方常有“藻井”構造。

“藻井”一詞,最早見於漢賦。清代時的藻井較多以龍爲頂心裝飾,所以藻井又稱爲“龍井”。在沈括的《夢溪筆談·器用》中還記載有藻井的一些別名:“……古人謂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謂之覆海。”

5. 浮雕

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種雕塑,是介於圓雕和繪畫之間的藝術表現形式。浮雕的空間構造可以是三維的立體形態,也可以兼備某種平面形態;既可以依附於某種載體,又可相對獨立地存在。浮雕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築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經常可以看到。

6.牆繪

指以繪製、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牆壁面上繪製的畫。作爲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爲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敦煌莫高窟裏神態各異、姿態萬千的壁畫就是牆繪。

7.硬山

硬山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屋頂雙坡交界處多磚砌瓦壘,山牆兩際或砌以方磚博風板,近屋角處迭砌墀頭花飾。多見於中國北方建築,尤以民居採用最多。

從建築頂部的外部形象上分,有硬山頂、懸山頂、顯山頂、廡殿頂、攢尖頂、盔頂、單坡頂、穹隆頂、圓券頂、平頂等各式單體屋頂類型,另有就是由這些不同單體屋頂組合而成的形式。其中,硬山、懸山、廡殿、顯山、攢尖式建築,都是在相同的長方形平面上,在基本一致的構架原則下,產生出的幾種最基本的屋頂形式,是中國古代建築最常見、最規矩的做法,古建築行業習慣上將之作爲官式建築中的“正式建築”,其他形式的建築則籠統地稱爲“雜式建築”。攢尖式屋頂沒有正脊,只有垂脊,分爲四角、六角、八角、圓形攢尖等。廡殿頂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俗稱“四大坡”,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

8.假山

假山是園林中以造景爲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構築的山。假山的疊石技法(手法),因地域不同,常將其分成北、南兩派,即以北京爲中心的北方流派和以太湖流域爲中心的江南流派。

假山按施工方式可分爲築山(版築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鑿山(開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傳統是用石灰漿塑成的,現代是用水泥、磚、鋼絲網等塑成的假山,業內簡稱塑石假山。

太湖石又名窟窿石、假山石,因產於太湖地區而古今聞名,是由石灰岩遭到長時間侵蝕後逐漸形成的。形狀各異,姿態萬千,通靈剔透的太湖石最能體現“皺、漏、瘦、透”之美,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常被佈置於園林、公園、庭院中。

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的獅子林有“假山王國”之稱,因園內石峯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假山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在佛教中,獅子被視爲佛國神獸,而“佛爲人中獅子”,因此,獅子林假山的立意即以佛經中獅子座爲擬態造型,進行抽象與誇張,彙集了佛教故事中珍禽異獸之精華。園內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姿態各異的獅石獅峯,多達500座。

9.月洞門

月洞門爲圓形門,因形如一輪十五滿月而得名,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中的過徑門,無門禁,只作過徑、隔斷用,以間隔園林建築中的院落,形如滿月,透光顯幽靜。

10.角樓

角樓是建在角臺上的閣樓建築,除了有裝飾作用以外,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宮城的防衛設施,角樓居高臨下,便於瞭望偵察敵情,有着重要的防禦作用。

明清兩代的北京城從城中心向外有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三道半城牆,除皇城外,其它三道城牆都修了角樓。內城、外城角樓的大部分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拆除城牆時被一併拆除,只有紫禁城的四座角樓和位於北京火車站東南的內城東南角樓倖免,保留下來。論規制,內城角樓規模最大,比各城門箭樓還高大,有100多個箭窗,但要論設計精巧,當屬紫禁城角樓,它是整個紫禁城建築的精華所在。

11.水榭

水榭是建在水邊平臺之上供人遊玩和休息的園林建築。戰國時建於高臺之上的敞屋原被稱爲榭。榭從射,有軍事建築的意義,也有觀賞的作用。水榭的平臺一部分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平臺跨水部分以梁、柱凌空架設在水面之上。臨水的一面,常設座凳欄杆和弓形靠背,稱爲美人靠或飛來椅,供人憑欄而坐。

12.舫

舫是指在園林的水面上,仿照船型而建造起來的一種建築物,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似船而不能划動,前後分作三段,前艙較高,中艙略低,後艙建二層樓房,供登高遠眺。前端有平礄與岸相連,模仿登船之跳板,由於不能動又稱不繫舟。

舫在水中,使人更接近於水,身臨其中,使人有盪漾於水中之感,是園林中供人休息、遊賞、飲宴的場所,如蘇州拙政園的“香洲”、北京頤和園的“清晏舫”等。

13.石拱橋

石拱橋是用天然石料作爲主要建築材料的拱橋,中國傳統的橋樑四大基本形式之一,由拱圈、橋面、楔石、拱腳組成。

古代的石橋拱形大多爲半圓形,這種建築形式儘管比較優美完整,但因爲拱頂造成橋高坡陡,車馬行人非常不便。作爲一條貫通南北的樞紐,“學步橋”的建造者採用了圓弧拱形式,使石拱高度大爲降低,橋面過渡平穩,車輛行人非常方便,達到了低橋面便於過往、大跨度便於行船的雙重目的。而且相對於傳統的建築形式用料省、施工方便。

14.天壇

天壇由於天地合祀,故內外垣牆皆前方後圓。主要建築皆爲圓形,而圜丘外垣牆和祈年殿外垣牆皆爲方形,象徵天圓地方。天壇內外垣牆遍植槐柏,一片綠海,摒除視野的一切干擾。置身圜丘,仰望蒼天,環視綠色大地,肅穆的氛圍,引向皇權神授、天地人合一、人與天地對話的境界。

北京天壇祈年殿、圜丘的各層組排,均是以天陽之數“九”及其倍數呈扇環形展開的,即由內層至外層分別爲九、一十八、三十六……這個天陽之數“九”來源於《易經》乾卦的“九”,如《易經·乾》“上九,亢龍有悔”,即言“九”爲陽數之極,此時爲陽之亢極。神聖的祈年大殿用“九”及其倍數排列,寓含着崇尚天陽的信息,這是《易經》符號學在古代建築中的體現。

15.千欄居

千欄居是一種將房屋同樁柱架高地面的宮室形式,是巢居的一種較高級形式,並且與樓閣的起源有着密切關係。巢居是指底層架空、上層住人的居住形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