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文,该写什么

文字;阿开

图片;网络

多数的文字写作者在写作一段时间后都会遇到瓶颈期,不但写字水平停滞不前,写字方向也难以确定。作为一名普通的文字练习者,在四年前把写文纳入到了生活之中。

最开始写文的那段日子里,文字虽很青涩,但心无杂念,感觉那段日子里写出的文字纯净真挚,虽时隔多日,依然能记得当时写字时的感动。

每每读起回忆父母的文字时,总会有穿越时空之感,父母的音容笑貌会在顷刻间鲜活起来;读起描写故乡秋天的文字,真的感觉故乡丰收的景象扑面而来;读起回忆狗子的那篇文字,依稀间仿佛看到矮矮胖胖的狗狗正摇着尾巴朝我奔来......

四年时间里完成文字140余篇,26万余字,虽不算勤奋却也不曾放弃,不过感觉后来的文字竟是缺少了当初写文时的一些东西。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处最为柔软,有关那个角落的文字当然是既能感动自己,也会感动他人。波涛汹涌之后自然是回归平常,以至于写无可写。

瓶颈期成了能否继续写下去的拦路虎,为了心底那份对文字的热爱,决定把写文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坚持下去。在不知如何落笔的日子里,就坚持读书、看经典影片,以此作为写文的一种输入方式。读书或观影过程中若有所感便述之于笔,既能抒怀,亦能找到了可以坚持下去途径。

在写字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今后的写字方向。书评、影评不知不觉间已完成40余篇,也曾想过如若写的够多,是否也可以出本影评之类的书呢?甚至于书名都已写好。然静心思量,所写之文实在不敢称之为“评”,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读后感或观后感,念及至此,不觉兴趣索然,虽日后依然会写,但不复以出书为念。

断了出书的念头之后,文字便自由了许多,因为不再受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写起来往往一气呵成,读起来也舒服了很多。众多的写文平台在提供了方便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膨胀了写作者的虚荣心、功利性,以至于写出的文字多少缺少了趣味性。

文字本该是内心的一种呼唤,如若单纯地为了某种目的而写,难免会过于迎合大众的心理,以至于文字的内容,甚至于标题都好像带上了统一的面具,千篇一律,没有多大的可读性。

女儿曾说不喜欢朝九晚五的生活,我打趣道,你可以当个写作者啊,时间完全自由。谁知还在读高一的她竟一本正经地说,随便写写还好,如果用来养家糊口就再也写不出有趣的东西了,除非是有当作家的天赋。

现在想来的确如此,不只是写文,无论什么事情,无所求则自然洒脱,一旦有了某种目的,留会有太多故意而为之的痕迹。故而,经典之作就好似作者只是在讲述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花鸟鱼虫、吃喝拉撒在他们的笔下仿佛有了灵魂一样。

所有的过往,无论重要与否,终将默默地流逝在静静的时光里。很多时候,看似细小的平常往往会成为他日的感动,而用文字记载下来便会使这一刻在心里成为了永恒。

记载生命中的感动,讲述身边发生的故事。因为感动,故一气呵成;因为熟悉,必行云流水。念及至此,豁然开朗,心与笔齐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