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財報:2020豐收年,2021破局年

2020年,對電動汽車行業來說是魔幻的一年。在如火如荼的電動化浪潮裹挾下,頭部的電動汽車龍頭如特斯拉、比亞迪、蔚來的股價,如坐上了火箭般迅速飆升。今年以來伴隨着外部環境變化以及諸多不利預期影響,頭部電動車龍頭的股價,又開始經歷一波又一波慘烈的估值下殺,股價迅速跳水。

作爲國內電動車汽車龍頭的比亞迪,也從今年一月份巔峯的270元/股,迅速跌到了160元/股,迅速回到了去年十二月份的水平。這種尷尬的局面在其新年報發佈之後,也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營收、利潤雙豐收

3月29日,比亞迪股份及比亞迪電子對外公佈了2020年全年財務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比亞迪實現營業總收入1566億,同比增長22.59%;實現歸母淨利潤42.3億,同比增長162.27%。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0年比亞迪股份營收擺脫低迷狀態,營收增速相比2019年扭負爲正;比亞迪電子營收繼續保持2019年的高增長趨勢,淨利增速相比2019年有所回溫。但財報發佈後,比亞迪上市公司體系反倒迎來了全線收跌。那麼,在比亞迪股價下滑的背後,其股價究竟存在哪些“喜與憂”呢?

目前比亞迪的營收,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其一是汽車及相關產品,其二是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其三是二次充電電池及其他業務。在三大業務中,汽車及相關產品是其營收的核心貢獻者,但利潤卻主要來自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

自從分拆比亞迪電子之後,比亞迪股份的主營業務以汽車業務爲主。受益於2020年下半年汽車行業的升溫,2020年比亞迪股份的營收增速,較2019年實現扭負爲正,營收額達到了1566億,實現了同比正增長。

但從財報來看,營收的正增長並沒有換來比亞迪汽車淨利潤的增長。仔細看比亞迪股份42.3億的淨利潤中,絕大多數利潤主要來自於手機業務,汽車業務並沒有給其帶來正向的貢獻。換言之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存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汽車業務承壓

而現實來看,比亞迪汽車業務面臨的窘境,多半與行業的情況緊密相關。去年以來,隨着衆多新能源汽車廠商出產的新能源汽車上市亮相,頭部汽車公司之間的競爭開始不斷加劇。在此背景下,汽車行業價格戰也在愈演愈烈,作爲新能源車已經佔據核心位置的廠商—比亞迪,自然也難逃行業普遍進行的“補貼+降價”的價格戰影響,由此虧損也就在所難免了。

當然,相比蔚來、小鵬、理想等造車三傑的虧損來說,比亞迪汽車業務的虧損主要是受自身毛利率低的影響。儘管去年下半年陸續改版的比亞迪宋和唐,加上全新推出的比亞迪漢,在推動比亞迪邁向高端汽車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的確很好地提升了比亞迪汽車的整體毛利率,但這仍然未能改變其汽車業務本身低毛利的現狀。

另外,比亞迪汽車在過去一年加大了研發投入,這也對其虧損造成了一定影響。近年來,比亞迪在研發費用上的支出一直處於增長趨勢。財報顯示,2020年比亞迪股份研發費用達到74.65億元,同比增長32.62%。持續的虧損,必然對其汽車業務的整體發展形成了一定拖累,這也是比亞迪在去年加大募資金額的部分原因。

而從汽車銷量方面來看,去年比亞迪汽車的整車銷量也出現了下滑。財報數據顯示,比亞迪2020年新能源車的產銷量雙雙較上年下滑。其中全年新能源車產量爲19.41萬輛,同比下降14.73%;銷量16.29萬輛,同比下降12.52%。

在中汽協2月份發佈的新能源汽車榜單中,比亞迪已經從前兩名滑落到了第三名。根據該榜單數據顯示,上汽通用五菱蟬聯榜首,特斯拉居次席,比亞迪名列第三。其中,特斯拉雖然名列第二,但與第一名五菱相差不過3000臺,反倒是排名第三的比亞迪,將差距拉開到了8000臺。

可見,在面對以特斯拉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時,一向底氣十足的比亞迪,仍然需要承受較大壓力。

代工業務也存隱憂

汽車業務之外,比亞迪的第二大業務—代工業務也存在不少隱憂。從財報數據來看,2020年比亞迪電子營收達到731.21億元,同比增長37.89%。單從數據來看,比亞迪電子去年的表現還算不錯。

而其手機組裝代工業務的高速增長,主要得益於2020年下半年手機制造業恢復,給代工廠帶來的高景氣增長。另外,比亞迪電子與華爲、小米、蘋果等業內排名前幾的手機品牌,形成了深度綁定關係,後者出貨量的高速增長也帶動了其代工業務的高增長。

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其淨利潤也實現了較快增長。財報顯示,2020年比亞迪電子淨利達到54.41億元,同比增長240.49%。儘管營收及淨利潤都實現了喜人的增長,但比亞迪代工業務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

在比亞迪代工業務中,手機代工業務是其核心業務,而這部分業務目前面臨很大外部挑戰。其一是作爲比亞迪重要的手機品牌合作商,華爲因爲受到制裁,手機銷量持續下滑,今年恐怕很難保持去年的產銷量,這在無形中必然會給比亞迪手機代工,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另外,上游手機行業的大環境,也對比亞迪電子手機組裝業務造成影響。1月底,中國信通院發佈2020年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3.08億部,同比下降20.8%。

智能手機整體出貨量的走弱,使得很多手機廠商逐步降低了大型代工廠的需求,部分廠商選擇降低手機出貨量,縮減了對比亞迪電子的代工依賴。另外,在垂直行業而言,比亞迪電子還面臨立訊精密、富士康等代工廠的競爭,這無疑給其代工業務帶來了諸多挑戰。

比亞迪的未來破局點在哪裏?

汽車業務、代工業務均面臨諸多外部挑戰,這是否就意味着比亞迪接下來就沒有辦法,實現突圍了呢?從現實來看並非如此。

首先,在智能汽車方面,比亞迪面臨的並不都是壞消息。比如,在去年全新發布的“刀片電池”,已經在加速量產,目前其已經裝配在了比亞迪熱銷的諸多新車型(比如比亞迪漢、唐、宋等)之中了。

據外界預計,隨着被稱爲重新定義汽車安全的“刀片電池”的量產,比亞迪也將在汽車能源市場扳回一城,成爲比亞迪拓展新能源市場的關鍵點。另外,比亞迪半導體的分拆上市,或許能夠成爲比亞迪汽車的下一個營收增長點,屆時比亞迪汽車或有望扭轉增收不增利的不利局面。

其次,比亞迪擁有很好的代工經驗,可以複用到汽車等其他代工製造領域。目前來看,手機代工的確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比亞迪自身在汽車產業鏈的相關製造基礎,使其具備很強的汽車代工能力,在手機代工出現瓶頸之後,比亞迪可以通過與其他造車勢力合作來實現汽車代工,從而對其代工業務形成有效支撐。

總的來看,比亞迪兩大業務雖然都存在不少問題,但依靠其強大的技術實力,仍然能夠找到破局之道。而從長遠來看,作爲佔據多個優勢跑道的優秀代工製造企業,比亞迪仍然具備很好的發展潛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