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貧窮的地方越注重感情?

隨着經濟的發展,國家的強大,人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卻越來越淡薄。特別是在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尤爲突出。

在一線城市父母與孩子。分開住,週末有時間的時候就回去看看父母。各有各的事業,各有各的工作。由於姐妹的次數少了,親情漸漸的淡薄了。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報道。一個上海的老教授打算將遺產遺留給自己的租戶,聲稱自己的女兒出國留學,畢業後留在國外工作,已經8年都沒有聯繫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剛開始覺得挺寒心的。,後來想一想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起初非常慶幸自己生長在農村,親戚鄰居和諧相處,重感情,但是這些年心情漸漸的變了味兒。

究其原因都是勞動方式改變造成的。以前在農村大家都是以農耕爲主,主要的收入就是農作物與家畜的賣賣。牛耕人種的時代。需要很多的勞動力合作,使用非常多的農作工具才能完成。爲了提高生產,人們相互幫助互化農具,大家都知道合作才能高產,才能提高收益,才能過上好日子。

現在農村大多都是孤寡老人與留守兒童人們主要以出賣勞動力打工掙錢爲主要收入來源。勞動方式相互獨立,合作機會越來越少。由於從事的工作不同,彼此合作相互幫助,並不能帶來顯著的效益提升。於是就不再想花時間去維護彼此之間的感情,因此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就顯得淡薄了。

其實相互幫助彼此合作的精神,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會過時,長遠來看,能在沒有收益的時候堅持去做對的事情,終究你會獲得成倍的收益,但是對一些目光短淺的人來說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經濟越發達生活條件越好,人的獨立能力就越強,人相互合作需求越少,相互合作的機會越少,心情自然而然的就淡不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