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7:《小小少年·自然之道》|我觉得殷然不怕虫是因为他了解这个虫子。

谨以此文,祝贺阿劲生日快乐,长了一岁了,给你打打气,新的一岁,要更加勇敢啊,继续去热爱。
纪录片《小小少年·自然之道》,看完后的碎碎念,还没来得及全整理。

虫子会咬人,虫子有毒,虫子恶心......这些观念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深植于心的。

只记得从小到大,遇见虫子都是下意识地避开,大家互不伤害,也最好别出现在彼此的视线中。

所以看到小殷然的虫子世界后,才发现原来“虫子”并不能概括每一只虫子。

就像“人类”不能概括每一个人一样。

纪录片开头先放出了小殷然的观点,让我们可以一起跟着小殷然的视角看过去:这些虫子又迷你又可爱,跟人互动又好,漂亮“死”人的。

这个观点与以往我们所接收到的迥然不同,好奇心开始向外试探,这是个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的知识盲区。

当我抱着新接收的观点开始往下看时,揹着个蜡笔小新图案的丽眼斑螳,长得像朵粉红兰花的兰花螳螂......

咦,虫子不都是黑黢黢的吗?哪有这么可爱?

正疑惑的时候,小殷然来了一句:鬼知道我怎么喜欢的

鬼知道我怎么喜欢的?

鬼知道我那么喜欢的!

鬼知道我怎么喜欢的。


有几个场景是我印象深刻的。

第一个场景,妈妈和小殷然一起打着手电筒趴在地上研究一条蠕动的笄蛭,妈妈压低声音怕吓到笄蛭的样子莫名感动。


第二个场景,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我们跟随气喘吁吁的小殷然来到了他的天堂,到处都是虫子的家。

小殷然并不只是养虫子,他还学习关于昆虫的各种知识,就像爸爸说的,“我觉得殷然不怕虫是因为他了解这个虫子。”

妈妈觉得有一个没事就往家抓虫子的儿子非常有意思,人生都有趣了好多。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只是一个旁观者,后来我看着看着,觉得其实蛮有意思的一件事嘛,与其旁观,你不如一起玩。”

“你把他好玩的事情都搞没有掉了,那人生不是非常没趣嘛。”

“自然之道”的名字也是小殷然起的:大自然的道理,所有物体都是好坏不分的,虫子的害益之分是人类乱编的。

对于同学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就不懂呗,没什么口舌好费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假期进山找虫,小殷然目标明确:我今年的目标是发现怪螳!


第三个场景:关于要不要救一只蛤蟆的讨论。

救走了蛤蟆,蛤蟆是很开心,但夜晚在那里巡逻的蛇就要白忙一场了。

妈妈的观点:当下是这只蛤蟆出现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出手相助,那我们当下只能考虑到自己需不需要救它。

虫友:这不是对错的问题,是看你愿意怎么做的问题。

对于妈妈与虫友的观点,我目前反驳不了。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应该也会选择去救。

就像你在岸边看到一个人落水,如果你有能力营救,也愿意去救,那你肯定不会犹豫。

但是如果在事前或者事后告诉你落水的是个正在潜逃的无恶不作的杀人犯呢?

事前你是否会选择不救?事后你又是否会后悔营救?


第四个场景,背古文时,小殷然表现出了逆反心理。妈妈说:人的一生之中,你不可能只做你喜欢的事情,想做的事和应该要做的事,那是一种平衡。

……

这部片子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出行时可以再加一项,找虫子,观察虫子,看看除了黑黢黢的虫子,还能不能找到些奇奇怪怪的虫子,来扭转我们对虫子的刻板印象,应该会挺好玩的,而且路边就可以!真是个小机灵鬼,哈哈。


虫友语录:

“一般人可能脑子里只有一个毛毛虫,但我经历过这个过程之后,生活里可能有一千种毛虫,自己的世界就丰富了好多。”

“开心是最重要的事情。”退休香港警察区Sir这样说道,“如果你不让我进山,我人生最大的嗜好就没有了。”

“蝴蝶方面,我是你的师父,但是蚂蚁,你就是我的师父。”

“我觉得人的天性是会喜欢虫子的,一个白纸一样的小孩,他不会排斥这些东西。”

“也是家长大人潜移默化的在影响,从小告诉他不可怕他怎么会怕。”(弹幕)

“你为什么喜欢虫呀?”“因为家人没有吓唬过他。”

“其实毛毛虫99%是没有毒的。”

“另一方面也说明昆虫自我保护的策略之有效,它可以使我们人类把那么小的昆虫视作一个非常危险的问题。”

“我的主业是养虫子。”

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要大多数人觉得虫子有毒就说有毒,虫子很可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