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新解

《西遊記》的故事我最初是從電視劇上看到,可以說是陪伴了我整個童年,說來慚愧,直到今年年初和一位長者定下一個約定——每年他幫我推薦10本著作,這書纔出現在我的讀書榜單上。我近期沉心靜氣觀摩原著,也許有了一定的人生閱歷,看時已有新的解讀。

《西遊記》講的是石猴集天地靈氣而生,拜師學藝,習得一身本事,一步步成爲“齊天大聖”,後大鬧天空闖下禍事,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被唐僧所救,一路西行護佑唐僧西天取經,最終修得正果。

這個故事耳熟能詳,中國人都知道,不如換個角度看看,你會看到一個新的故事。

敖來國花果山出現了一個孤兒,他和他的村民在一起過着無憂無慮的日子,有一天,他突然發現猴有生老病死,世間萬物琢磨不定,讓他對未來有幾分惶恐。有一位村裏的長輩對他說,我們村這麼多年過下來,表面看順風順水,實際生活卻佈滿了艱辛,我看了看這一輩的人,都只想埋頭過日子,我發現你非常與衆不同,你年輕,學東西快,不如出去學幾分本事,以後好罩着村裏。

於是石猴走南闖北,終於找到了一處隱蔽之處學得一身本領回鄉。村裏人家還是和以前一樣,今天是昨天的複製粘貼,悟空想着,是該加強鄉村建設,讓這花果山村民喫香的喝辣的,過真正的好日子。於是去了地府,走了龍宮,在世間闖蕩了一番,仗着一身本事幹出了幾分名堂,行事過於霸道,讓那種官僚機構苦不堪言,紛紛告狀。

孫悟空的聲望日漸高漲,隱隱威脅到了天庭的地位,天庭在這個時候就他的安置問題出現了爭議,這樣一個野路子出身的人雖然有一身本事,但是行事作風完全無章法,也沒個好的背景,未經歷過素質教育,都不屑與之爲伍。太白金星站出來說,這猴子是有真本事,這樣放着他一步步成長,不在掌控之中,容易出問題啊,反正他沒見過啥世面,不如招安了,給他給小官噹噹,讓他脫離他的影響圈,問題可不就解決了。

孫悟空屁顛屁顛的上了天庭,換了個地方過着胸無大志、酒醉金迷的日子,得過且過也挺好。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自己不過是個芝麻小官兒,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對他呼來喝去,自覺這天庭忒不夠意思,怎麼就不能欣賞他的存在價值,既然在此處不能發光發亮,不如自己創業吧。

孫悟空如所有小年輕一樣自以爲本事滔天,可以掌控萬物,取了個齊天大聖孫悟空的名號,召集了一羣烏合之衆,自鳴得意。可創業何其艱難,不只是要有核心競爭力,至少還需要有良好的團隊以及人脈關係。所以,大聖的創業註定失敗。一山還比一山高,哪怕你能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也逃不出老牌機構的手掌心。

一鎮壓就是500年,這樣一個頗有本事的人,不能造福衆生太可惜了,不如給他來一場最直接的歷練吧,歷練的課題就是步行十萬八千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取經,證本心,方可大用。

整個西遊取經的故事的開端可以這樣解讀,在此有三個問題不妨思考一下,首先,猴子從哪裏來?

猴子無父無母,由天地靈氣孕育而生,從花果山出生,家鄉是敖來國,在他出生的那一刻,哪怕他了無牽掛,也與這裏的人、事、物產生了深遠的連接,他和普通猴子沒什麼兩樣,是一個有着喜怒哀樂的猴,除開所有的光環,他的閱歷不過是普通的猴生。

所以,他從芸芸衆生來,通過《西遊記》這本書走到了大衆的視野。

第二個問題,我是誰?

在《西遊記》的故事中,這個“我”是在變化的,從石猴到齊天大聖到孫行者到鬥戰勝佛,整個故事是猴子對於“我”的無限尋找的過程。

在《哲學起步》這本書中鄧曉芒教授曾經對“我是誰”進行過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解讀,答案是“走着瞧!”。《完美日記》周迅拍的廣告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人生不設限”。

人生是一個一直變化的過程,每個人的人設都會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從最初的石猴,只要自己安身立命,到齊天大聖,帶領一羣猴子猴孫創業,再到孫行者,陪着一個最簡單的官方團隊做着最艱難的工作,爲衆生尋解脫法,最後到鬥戰勝佛,修得真身。人生變化萬千,沒有誰的人生會被限制,就如最初的天庭,因爲猴子的“野路子”不待見。可是猴子在經歷過取經的磨礪,不斷被打磨後最終也成爲了一名干將。

“我”的定義從來是由“我”的所思所行而成,不要讓自己的潛能被現有的貧瘠想象所限制,也許那個“我”隔了千山萬水的距離,但命運早已將一切標好了價碼,當你心甘情願的“舍”後,那個“得”會在回首間出現。

最後一個問題,“去哪裏?

利萬物而不爭,去衆生之所惡處,尋大道。

從時間長河上俯瞰萬物發展,沒有捷徑可言,這個世上是有一批人“生而知之”者,沒有經歷過苦作舟的時間沉澱,只會聰明反被聰明誤,只有如《道德經》所云“天下大事必作於易,天下易事必作於細”,從那最小最細的事情起步,才能真正的成大事。

猴子在自主創業時,目的是爲猴子猴孫謀福利,眼界太淺限制了行動的方向,損害了他人的利益,對於外物只索取,總想走捷徑,終爲自己親手畫下了牢籠。和唐僧取經,取的是普度衆生之經文,在阿德勒的心理學體系中講到,因爲外界因素的不確定,事物發展的無常性,人類只有將自己的眼光放在蒼生謀福利的基礎上,思想格局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去西方取經,我不爲我,我爲衆生,所以,我,戰無不勝。

一路的行俠仗義,一路的懲奸除惡,消除了當年的惡果,結下了無數的善緣,衆望所歸,終於成就了那個鬥戰勝佛。


終於見 寫於2021年3月30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