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勉:做一個有大格局的人

文|一凡

曾國藩說: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意思是,能成大事的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格局要大。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裏所說:“習武之人有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衆生”

這句話裏將格局分成了三個層次。對於一般人而言,能做到第二個層次就已經不錯了。

那些英雄大俠,幾乎都是胸懷大格局的人。像郭靖,以天下爲己任,守城護國,抱有“俠之大者,爲國爲民”的思想,受到萬人敬仰。

還有張三丰,他以一己之力將武當派發揚光大,雄霸四海,一生正氣凜然,一副仙風道骨。

這些笑傲江湖的大俠,都是成大事的人,他們都是具有“見衆生”那樣大格局的人。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若想達到一定的格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見自己”。

也就是說,要先了解自己的優缺點,才能“見到真正的自己”。

安頓好了自己,再去“見天地”。不做井底之蛙,走出去,看看外面的天地,看看廣闊的世界。

看過之後,纔會發現自己的渺小,纔會看清自己的位置,才能踏下心來將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

一般人是達不到“見衆生”的格局的,很多人往往連第一層都達不到。

在電影《我不是潘金蓮》中,主人公李雪蓮與丈夫假離婚,沒想到卻被丈夫假戲真做給拋棄了,還污衊她是“潘金蓮”。

爲此,她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上訪之路,想爲自己討回個公道……

一個女人,能有幾個十年?可是她卻爲了一件爛事,一個爛人,糾纏了一輩子,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真的是得不償失!

在我看來,有格局的人,是從來不會跟爛人爛事糾纏的。

因爲只有放手過去,珍惜當下,纔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其次,有大格局的人,一般都很自律。

像身家過億的蔣老師,本可以過着清閒舒適的生活,卻每天早上都三、四點鐘起牀寫作,讀經……幾十年如一日。

所以,成功的人,並不都像表面上看到的那樣輕鬆自如,隨心所欲。

他們都對自己有着嚴格的要求,並通過超常的自律,讓自己獲得更大程度的自由。

所以,從一個人的自律程度,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格局的大小。

另外,生活中總有些人,穿得暖的時候,他抱怨喫的不好;喫的好的時候,他抱怨住的不好……

無論遇到了什麼事,他都能找到抱怨的理由。

“吸引力法則”上講: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你怎樣看待世界,世界就怎樣對待你。

你越抱怨,就會越遇到更多讓你泄氣的人或事,你心態越好,遇到的人或事也會越來越好。

所以,一個人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處境,最好的方法就是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將手上的事情做好,不要一遇事就先想着抱怨。

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強者不是沒有眼淚的人,而是含着眼淚奔跑的人。

因此,格局大的人,一般很少去抱怨,而是去埋頭專心做事。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讓自己變成有大格局的人呢?

在我看來,首先就要多讀書,其次是多出去見世面,才能讓自己站多高,看多遠。

往後餘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萬種人,認識自己。

不斷去提高自己目標的高度,眼界的廣度,思維的深度,並在爲人處事上更加的包容和大度。

有什麼樣的格局,就有什麼樣的命運。做一個有大格局的人,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