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筆記38|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宿食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ロ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大承氣湯主之。脈數而滑者,實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宣大承氣湯。下利不欲食者,此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方(見痙病)

人生病是因爲肚子裏有食物的糟粕無法排出,如何區分?條辨中講了很多症狀,其實不用這麼複雜。大承氣湯證出現時是純陽明腑熱證,陽明證分經熱和腑熱。經熱症出現時病人燥渴,高熱,用白虎湯,如果燥渴很厲害,腸胃津液不夠時,用白虎人蔘湯。

陽明腑熱代表腸胃堵到了,大承氣湯證的病人便祕,無屁,小便黃,舌苔黃又幹,午後一定會潮熱,心情煩燥,有時會有高燒,不用摸脈都可以知道。陽明無死症。

劑量:厚朴2錢,枳實2錢,大黃3錢,芒硝2錢(分兩包沖服),前三味三碗水煮一碗,每次半碗放入芒硝服。如果兼有肚子痛,加重厚朴和枳實的劑量。

下利不欲食者”也是大承氣湯證。有的病人肚子一直在下利,問他:“你想不想喫東西?”爲什麼要問這個?因爲病人下利時,會同時把營養都排掉,照理說他是想喫東西的,但是病人不想喫,爲什麼會如此?就是腸胃有宿食堵到了。原因是大便非常的硬,一塊一塊的阻塞在大腸裏,由於塞滿大腸,於是食物的殘渣無法通過,只有食物裏面的水順着旁邊的縫隙滲透出來,所以會有下利的現象出現,這種下利,是因爲宿食引起的,還有一種情況:大便如鞭,也是大承氣湯證。

以上症狀,只要多一個噁心,就不是大承氣湯,而是大柴胡湯。

宿食在上脘,當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黃,赤小豆二分煮

上二味,杵爲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錢匕,溫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爲度而止。

如果宿食不是堵在大腸裏,而是堵在食道里,病在上取吐法。瓜蒂不好找又很苦,採吐法用濃鹽湯最方便,多點鹽放溫水中化開,一喝就吐。喫東西梗到、小孩子被銅板梗到,均釆吐法。瓜蒂散中加赤小豆是因爲上焦有痰飲時會有很多溼在裏面,用赤小豆來除溼。

脈緊如轉索無常者,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脈緊,頭痛風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

這是用脈診來判斷有無宿食。便祕的頭痛是前額痛,鍼灸下中腕,腑會中腕,宿食在腑中。

宿食糟粕的濁氣會跑到血裏面去,就會反映在脈上:“脈緊如轉索無常者”,會轉索是因爲宿食在腸子裏面,會讓腸胃的津液幹掉。血脈的滋養靠腸胃裏面吸收的營養,當腸胃充血時又同時遇到裏面有宿食堵到,這時脈氣來的就不正常,脈形會如轉索而無常態。

宿食是最好治的一種病,中醫爲什麼一遇到宿食就開始治療?因爲身體裏空虛爲健康狀態,不可以有宿食停留24小時不出來,一有便祕就要開始動手了,不要等到以後出問題纔去治,那時就太慢了,西醫不認爲便祕是病。

相關鏈接:

《金匱要略》筆記37|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寒疝

《金匱要略》筆記36|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腹滿(腸套疊/便祕/胃痛/全身性水腫)

《金匱要略》筆記35|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並治第十:腹滿(腹滿發熱/厚朴七物湯)

注:文中涉及到的處方僅供學習交流,不作他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