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常看|你幫了一個人100次,但只要拒絕了1次,就會成爲十惡不赦的壞蛋

愛惜身體,健康纔是值得炫耀的資本。有句話說,人一生可以幹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就是忽視健康。相較那些身外之物,健康纔是人生永恆的財富,纔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可是,我們常常把健康拋諸腦後,久坐不運動、熬夜透支身體……

不要再以健康爲籌碼去換取別的事物。讓放縱不良的日常成爲過去,堅持運動、規律飲食、保證睡眠、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減少不良情緒、不爲無意義的事情過度糾結、保持積極樂觀……你爲健康所作出的每一點改變都不會白費。

感情一定是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如果彼此不再吸引,就算勉強同住一個屋檐下,心也靠不了半分。不合適的感情,如果努力了,與其勉強將就,不如瀟灑放手。過程可能會很難,但總會過去,畢竟只有揮別錯的人,才能和對的相逢。你要相信:前方會有一個人出現,許你的愛不再是空歡喜一場。

父母在變老,對他們的愛別來得太晚。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曾經失去的,別惦記;已經離開的,別挽留。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很多人,但是能相伴走完一輩子的人太少太少。

聚散合離,本就是人生常態。

所有苦難,都會成爲照亮黑暗的明燈;所有磨鍊,都是一場跨越式成長。那些曾以爲過不去的坎,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熬過去了。再長的寒冬都已成爲過去,接下來的,都是春暖花開的好時光。

人生沒有無用的經歷,只要我們一直向前走,天總會亮。

諸葛亮曾言:“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衆。”

越是有真才實學的人越是謙虛寡言,只有淺薄無知的人才會處處顯擺自己。但凡是真正優秀的人,從來沒有什麼身份感。

人家掛着窗簾呢,別去窺望。寧可自己也掛上一個,華麗的也好,樸素的也好。如果你不屑掛,或懶得掛,不妨就敞着個赤裸裸的窗口。不過,你總得尊重別人家的窗簾。——楊絳《窗簾》

尊重是一面鏡子,你如何對待鏡中的人,他就會怎麼對你。

家是個沒理的地方,只有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忍耐,才能將矛盾扼殺在萌芽狀態,才能化干戈爲玉帛。有愛的屋子才叫家,沒愛的屋子是牢籠

目標總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關聯,而要達成這些目標,就需要我們和本能裏的惰性作鬥爭。

所謂自律,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推遲滿足感、承擔責任、尊重事實、保持平衡。

人生是一場長跑,有的人跌倒了,放棄比賽,一蹶不振,怪自己太倒黴,老天總是跟自己過不去;有的人拍一拍土,調整節奏,繼續向前,因爲他知道人生是自己的,只有自己能對自己的選擇和結果負責。

當我們與外界發生衝突或者矛盾時,往往會走進兩個怪圈:一是把責任強加到自己身上,認爲錯在自己;二是不願意承擔責任,錯都是別人的。前者喜歡說:“我本來可以”、“我或許應該”、“我不應該”;後者則喜歡說“我不能”、“我不可能”、“我做不到”。尊重事實,意味着你能如實地看待現實,意味着你尊重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不存僥倖心理。你越是瞭解事實,處理問題就越是得心應手;對現實瞭解得越少,思維就越是混亂。

我們面對現實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地圖準確無誤,你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麼地方,怎樣到達那裏;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逃避現實的痛苦和不幸,是人類的天性,只有通過自律,才能逐漸克服現實的痛苦。

保持平衡,意味着我們的生活要有彈性。人一旦失去平衡,一定會帶來痛苦。而想要達到平衡,你就要放棄點什麼。比如下坡的時候你要放棄一點風馳電掣的快樂,剎一剎車,就會避免摔倒的痛苦。自律同樣是一種自我完善的過程,其間必然經歷放棄的痛苦,其劇烈的程度,甚至如同面對死亡。但是,如同死亡的本質一樣,舊的事物消失,新的事物纔會誕生。

歌德說:“誰若遊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便永遠是一個奴隸。”

一個人的家庭,就是人生的底色。

一個家庭是複印機,父母就是原件,孩子便是複印件。一個怎樣的家庭,就會成長出怎樣的孩子。

窮不走親,富不還鄉。貧困的時候,人情似紙薄,別人不是沒時間,而是覺得不值得爲你耗費時間。他們有意無意地疏遠,不過是怕連累自己,更不想拉低自己的層次。富貴的時候,趨炎附勢的人絡繹不絕,更多的是有求於你,礙於情面你難免要破財結緣。楊絳先生的話很受觸動:“當你身居高位,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纔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不在同一個層次上的人,不關心你飛得累不累,只關注你飛得遠不遠。窮不走親,就是做人的骨氣;富不還鄉,雖說無奈卻也是明智之舉。

生而爲人,窮要窮得有尊嚴,富要富得有價值。

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君子謹慎說話,說到做到;而小人在做事之前,先說足大話。其實一個人說話的分寸,就是他做人的尺寸。辛夷塢說:“不懂承諾意義的人會輕易許諾,真正重視承諾的人是會害怕許諾的。”對沒把握的事情做承諾,最終成了自欺欺人的陷阱。種下行動就會收穫習慣,種下習慣便會收穫性格,種下性格便會收穫命運。

鬥米養恩,擔米養仇。就是說:別人在危難的時候你給他很小的幫助,他會心存感激;可如果給他的幫助太多,哪天停下來,對方反而會忌恨你,令雙方結怨。人一旦習慣了接受,便形成了依賴心理,心理預期不斷增加,甚至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而施恩者就像在填一個無底洞,最終把自己拖垮。習以爲常了別人的好,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便忘了自己當初落魄的模樣,忘記了感恩。更有甚者,不斷詆譭,我爲你雪中送炭,你讓我家破人亡。

《教父》中有這樣一句臺詞: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爲所欲爲。

這世上,真心未必能換來真心。善意給了貪婪無度的人,只會給自己換來一個仇人。

所謂小恩養貴人,大恩養仇人。你的善良要有底線,千萬別做毫無原則的老好人!

人不得全,瓜不得圓。人往往有一種錯覺,總感覺別人比自己過得好,總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夠完美。習慣用濾鏡去看別人的快樂,用放大鏡看自己的悲苦。過於追求高標準無瑕疵,善於內省和自查,結果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幸福從來就沒有唯一的標準,苦與樂,只不過是自己的定義。

柏拉圖曾說:“這個世界就這麼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麼就不得不失去些什麼。”就好比緊繃的弓弦,看上去完美流暢充滿了張力,可它卻失去了韌性。同樣,那些讓你豔羨的背後,說不定也有你無法承受的苦楚。只有笑對人生的遺憾,才能解脫自己的心,得到真正的快樂。不完美的人生,才值得回味和拼搏。接受不完美,即使簡單的生活,也會很舒心。

開始接受環境的變幻無常。越是閱歷豐富的人,越明白人最無力的抵抗,只來自老天。不管是天災還是人禍,冥冥之中都少不了他的手筆,說白了,萬物皆爲芻狗。正因爲洞悉了這一點,心智成熟的人能平靜對待世事變遷,心如明鏡又似水過無痕。他們明白人生起伏禍福相依,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除了生老病死,沒有真正能擊倒他們的事兒。

開始體諒別人,明白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小孩子纔會認爲世事非黑即白,人物非好即壞。當他們懂得了什麼叫做立場,什麼叫做多樣性,什麼叫做侷限,就會明白人並不是越成熟,內心就越淡漠,而是越溫柔。只要別人沒觸碰到自己的利益,小打小鬧都隨着去,能幫忙的就儘量幫着。

泥人尚有三分火,兔子急了也咬人。

敢於直面現實,過去的事情,只要你還記着,那就不是往事了,沒必要苛求自己“放下”。真正的放下,是直面鮮血淋漓的現實並解決掉問題,而不是給自己洗腦去逃避。敢於直面現實的人,往往是最容易取得成功的。

遇到問題,先解決情緒再解決事情。

絕對不可越界的底線。世界上有個詞叫順藤摸瓜,有類人很懂得寸進尺,要是你不在第一次被觸碰底線時就狠狠反擊,那麼,很可能會忍受一次次的無下限。你幫了一個人100次,但只要拒絕了1次,就會成爲十惡不赦的壞蛋。無論和一個人多熟,都不會允許他越過底線,也再不會有“他是我朋友做什麼都隨他”的念頭。使人成熟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百鍊成鋼,才能面對生活中的風雨而依然堅強。萬物皆爲芻狗,除了生老病死,沒有真正能擊倒我們的事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