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故事和这个世界相连

文/莫鱼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故事,无论这个故事是悲剧还是喜剧,是平淡还是刺激,我们都需要故事。

我们为什么需要故事,故事可以说是我们与外界情感的纽带。它会带给你感知上的一种体验。没有人不喜欢听故事,也希望将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们渴望得到一种情感上的认同。

那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满足我们心理需求的故事,我们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有的会让我们沉迷在剧情当中,但有的会让我们嗤之以鼻。有些多是因为剧情不够精彩造成的。但也有很多影片会在观众之中造成评论两极分化的现象。

这种情况,就很难去讲这个故事精不精彩,而应该是每个人看这个故事的角度不同,而造成感官上刺激程度不一样,满足心理需求的程度不一样。

那么怎样的故事才能称得上一个好故事,能够最大限度得到别人的心理认同呢?

首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很多人会说,写一篇完整的故事还不简单,开头、过程、结尾,三个要素做到了就是一篇完整的故事。可一篇故事写完,你真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了吗?把里面包含的信息传递给读者了吗?

我们阅读一些故事,洋洋洒洒几千字,可读完之后,也没有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或者说他在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样看来,这篇故事肯定是失败了,因为他并没有和读者之间产生共鸣,把已经想要表达的东西传递给读者。

我曾和朋友谈到怎么写出一篇好的故事,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要创作一篇好的故事,那么首先要做就是,把个人融入角色,赋予笔下人物以生命。我的观点是想要感动别人,先去感动自己。但感动自己也并非自嗨,而是让自己的笔下人物有血有肉,充满感情。

最近在读一些悬疑推理的书,有人曾说过,不要将自己凌驾于读者之上,我们所讲的故事对于读者是公平的,不要将一些不符合逻辑的东西强加给读者,还自认为自己的手法有多么高明。

真正的逻辑推理是让读者和作者一同完成推理的过程,让读者在读的过程中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我想这不仅用于推理小说上,我们创作其他类型的故事也应该如此。站在一个公平的角度去和你的读者进行对话。

罗振宇曾提到过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是讲很多人认知出现问题,自己的认知出现了局限性,将自己作茧自缚,困了起来。这里我认为很多作者来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有些作者认为自己的作品别人看不懂,并不是自己的作品出现了问题,而是别人根本不懂。

我不能说这种做法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很多人的想法不同,写作方法也不一样。像很多意识流作品,很多人看不懂。但在这里要说的是,不是因为大家看不懂,所以就说成意识流。很多意识流大师,早期作品都是循规蹈矩的,只是慢慢的,他们在寻找一种创作方式上的突破,产生了意识流作品,是否可以理解为一种孤独求败的感觉。即使是意识流,他们的内心虽然是孤独的,但仍旧渴望有人能够读懂他们的作品,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

不要在沉沦中困顿,更不要再困顿中沉沦。写作并非易事,我们常常因为没有创作灵感而绞尽脑汁。但也许我们忽略了很多创作灵感就开源于我们的生活。怎么写出好故事,需要的是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事,都可以成为我们创作故事的素材,过于现实的作品会让人感到枯燥,而过于虚拟的作品又让人感到有些虚无。扎根现实,开出虚幻的果,或许才能够更吸引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