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G譯文】勿將破壞性選項和正向選項放一起

原文章:Dangerous UX: Consequential Options Close to Benign Options

摘要:確認性操作和破壞性操作應遠離;視覺上使用圖標區分他們,以防用戶點錯。

原作者: Page Laubheimer/ 發佈時間:2021-02-14

UX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防錯機制要比在用戶出錯後允許撤銷更好。撤銷犯的錯誤(不論是失誤還是手滑),即使是短暫的幾秒也會打斷用戶的行爲,將注意力(或短期記憶力)轉移到彌補所犯的錯誤上。不論產品的撤銷功能做的多麼智能(當然我們希望你做的很智能),最好的設計是不要讓錯誤發生。

幾天前我用火狐瀏覽器輸入文字時,遇到了如下的拼寫檢查選項:

你注意到這個本來挺好用的快捷菜單中存在的問題了嗎(你猜得出來我盡然點了哪個選項)?就剛好在“建議選項”的旁邊有一個“添加到詞典”。糾正錯誤的選項旁邊是一個讓我絕對會一直犯錯的選項!非常氣人,這倆選項靠得太近,當你想點擊建議單詞時非常容易誤點成添加到詞典。

用戶可能沒有太注意設計,這一點常常被設計師忽略。用戶會進入無意識的狀態,尤其是做一些重複的工作。在上面的拼寫檢查示例中,用戶很可能已經多次在其他快捷菜單中選擇了第二個選項(比如複製功能),這時候他可能就會受到之前的操作影響,無意識的選了第二項“添加到詞典”。

這種情況並不只出現在快捷菜單中,實際上,把警惕性的操作和正向的操作放在一起的設計,是這幾年來我們看到的“APP設計的10大錯誤”之一。這種錯誤總會發生——常見在列表、下拉菜單、確認彈窗、錯誤報告和引導中。



(譯者備註:Trello沒有Delete操作,只有Archive操作,Archive後可撤消。只有在Archive狀態下的卡纔可以Delete,這個時候,再Delete會提示是不可逆的操作。)

所以,如何避免以上這類錯誤呢?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UX的起源,然後再聊替代方案。

通過外形傳達不同

現代UX學科的起源之一是在20世紀40年代將心理學引入工業設計。二戰期間,阿方斯·夏帕尼斯(Alphonse Chapanis)等人一直研究,是什麼導致頻頻發生B-17轟炸機在着陸期間因飛行員的失誤導致墜毀的事故。他注意到飛行員控制起落的操縱桿和放下機翼襟翼的操縱桿外形相似,只是位置不同而已。外形的相似性很容易導致飛行員將兩者搞混,尤其是在降落飛機等高壓情況下。Chapanis更改其中一個操縱桿的形狀重新設計了B-17轟炸機的控制裝置,避免了飛行員的失誤,有利於飛行員可以迅速判斷出手中握的是哪個操縱桿。 

譯者注:襟翼( flaps)是附着在機翼後緣的可動翼片,平時與機翼合爲一體,飛機起飛或着陸時放下。

現代UX學科的起源之一是在20世紀40年代將心理學引入工業設計。二戰期間,阿方斯·夏帕尼斯(Alphonse Chapanis)等人一直研究,是什麼導致頻頻發生B-17轟炸機在着陸期間因飛行員的失誤導致墜毀的事故。他注意到飛行員控制起落的操縱桿和放下機翼襟翼的操縱桿外形相似,只是位置不同而已。外形的相似性很容易導致飛行員將兩者搞混,尤其是在降落飛機等高壓情況下。Chapanis更改其中一個操縱桿的形狀重新設計了B-17轟炸機的控制裝置,避免了飛行員的失誤,有利於飛行員快速辨別出他們手中的操控杆。

通過形狀讓用戶感知到不同以此降低失誤操作,這個創造性的發明引發了人們對其他物體設計的思考,比如在控制器的質感上使用紋理、更改用戶激活物理控件的方式(如推、拉、旋轉),然後使用一些相似的(或相異的)設計來區分控件功能。重要的是不僅讓用戶知道怎麼操作,更要用的是讓戶無需花費太多注意力就能知道操作會帶來怎樣的結果。

利用物理感知的設計如此高效,部分原因是由於人類的認知。行爲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現代經典之作思維中描述了人類的兩種思維模式:“快速思維”和“慢速思維”:系統1爲快速思維,是本能的、自動化的;系統2爲慢速思維,是費力的、細緻的、緩慢的。當用戶做一些重複性行爲時,通常啓動系統2(慢速的、需要邏輯的)——而是啓用非意識自動化的系統1。爲處於系統1模式下的用戶設計,我們就要用系統1的響應特性——如意識前特性preattention traits,這是一種在我們有意識、充分思考前大腦就會做出自動響應的視覺特性。

視覺上新增圖標進行區分

採用將正向操作和破壞性操作放一起的設計,背後通常有一定的邏輯思考——比如,操作控件具有相關性。但是兩種操作會帶來完全不同的後果(如保存和刪除)。因此,設計師要儘可能將這兩種操作在設計上加以區分。標籤就是一種區分的方法,但可能還不夠。當然,在做電子產品的設計時無法引用觸感的設計,但我們可以在視覺上或位置上做文章。

例如,火狐的拼寫檢查插件中,“正確的單詞”和“添加到詞典”使用了同樣的位置,但火狐使用了諸如顏色、圖標、字體大小和對齊方式對比等方式加以區分,以防用戶誤點。

另一種方法是在空間上將破壞性操作(刪除、放棄更改、靜音、重置)和其他操作分開。可以使用“菲茲定律”,讓一些具有破壞性的操作選起來不那麼容易。和撤消一個重大失誤所費的精力和時間比起來,用戶多花幾毫秒來移動鼠標或手指所花費的時間簡直微不足道。在以上的示例中,我們可以將“忽略”選項往上移,因爲它是一種介於中間的選項,不會帶來特別嚴重的後果(在這個示例中意思是將拼寫認爲是正確的,但不將它加入詞典,以後不再提示)。

總結

設計時勿將確認性操作緊挨破壞性操作(用戶無意點擊後需花很多精力撤消);留出空間或新增視覺符號加以區分,引起用戶注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