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的農場,美麗而淒涼

文|一凡

每次去婆婆家,當車子駛上建虎高速的時候,都有一種錯覺:彷彿這條高速就是爲我家而修的。

說這樣的話,似乎有點不要臉,但事實是,從哈同高速一拐到建虎高速,幾乎就看不到什麼車輛了。

常常一兩個小時就只有我們這一輛車在馳騁。行駛在這條高速上,感覺就像駛進了無人區一樣。

即使是在節假日,黃金週,哪怕是最繁忙的春節期間,也只是偶爾纔會看到對面過去一兩輛車,絕大多數時候,只有我們這一輛車在行駛。

高速路兩邊大多是一望無際的黑土良田,偶爾經過一兩處溼地,跨過三四處丘陵,前方則是視野開闊,無限廣袤的藍天......

今年春脖子短,我看見了藍天上的大雁又排成了“人字拖”一起飛了回來,溼地裏的冰早已經融化,兩邊丘陵上的樹也已經泛了綠,播種的季節就要到了。

每次回到婆婆家的農場,總會發現這裏的住戶又少了,很多家的房子都空了下來,大門緊鎖,感覺有一些淒涼。

年底公公婆婆也要回山東老家了,以後,我們不會再每年都回來幾趟,也不知道這裏未來會變成什麼樣?

中午陪老人吃了一頓火鍋,他們高興得像個孩子。雖然以他們的工資,喫幾頓火鍋並不成問題,但是他們在乎的是,我們回來了,他們喫什麼都特別香。

每次一回來,他們恨不得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我們拿出來,走的時候再全帶上。

每次他們都會不停地嘮叨,自己的工資又漲了多少,每次都會從工資中抽出十張、八張,硬塞進我們的兜裏,不然就會假裝成生氣的模樣。

他們老了,可是每次看到我們回來,他們的眼睛裏就突然又有了光。

他們不會用網上支付,只會花現金,飯後,我們照例陪他們去銀行。

農場的老人可真多啊!老公陪他們去開工資 ,我坐在車子裏等。車子停在了廣場旁邊,我聽着音樂,看着風景。

農場的馬路特別的寬闊、整潔。筆直的馬路一直延伸到很遠,路兩邊都是整潔的人行道,還有修飾整齊的花壇和樹木。

雖然現在這裏還沿用着部隊的番號,卻早已經變成了以農業爲主的小鎮。

但是這裏依然還保留着當年兵團的優良傳統,處處規劃得都特別整潔、漂亮。

馬路兩邊的機關單位都相隔很遠,每個單位都佔了很大的面積。誰讓我們東北地廣人稀呢?

雖然春天的風很大,但是廣場上遛彎的人還不少,大多數都是老年人。

有的老人圍在一起下棋,有的老人在玩運動器械,還有的老人三三兩兩在散步……

今天天氣還好,馬路邊的人行道上散步的人也不少。隔着車窗,我仔細觀察着過往的行人。

我發現來來往往的幾乎全是老人。如果說還有年輕人的話,大概四、五十歲的人在這裏應該就算是年輕人了吧。

因爲當我的眼睛被四個穿裙子的女人吸引過去,以爲終於看見了幾個年輕人的時候,走近才發現了她們臉上的風霜。

剛剛在醫院陪婆婆檢查身體的時候,我發現在醫院的左側正在建一座特別大的養老院。突然我腦子裏蹦出來四個字:暮光之城。

農場真的需要有一所那樣大型的養老院了,我體會到一種暮氣沉沉的淒涼……

這就是我們東北農場的現狀,美麗而淒涼。

年輕人都走了,只要考上大學的孩子,都不會回來工作。沒考上大學的,也都出去打工了。

很多人在外面站住了腳,就將老人也接走了,房子空得越來越多,人越來越少。

多數年輕人寧可一個人在外面漂着,也不願意回來,只有年老的父母留在了農場。

婆婆家的鄰居已經走了一大半,所以儘管他們捨不得那些耕種過的土地,捨不得他們喂的雞鴨鵝狗,也還是準備回山東老家養老了。

到底哪裏纔是故土?哪裏纔是他鄉?

公公婆婆家是煙臺的,小時候他們在那裏長大,後來響應號召跟着隊伍來開墾北大荒。他們把青春留在了這裏,一呆就是幾十年。

這裏應該算是第二故鄉,因爲在這裏生活的時間最長。他們也有過猶豫,想着就在這裏度過餘生,但是人老了,更喜歡熱鬧。

他們時常回想小時候的故事,惦記着家裏的親戚,還有新建成的房子。

特別是近幾年,他們看到這裏的親戚朋友越來越少,纔有了想回老家的想法。

只要他們願意,去哪裏生活,我們做兒女的都會支持。

只是這個農場,這麼美的一個地方,人卻越來越少。每次回來,內心都會感覺一陣淒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